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87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87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讨饶,“爹,我就是说说,说着玩的。”

能出门就是胜利,住校也行,为了避免他爹反悔先跑再说。

老苏:……

更不放心了怎麽办?

苏景殊回到自己的小院儿,关上门後拍拍胸口松了口气。

刚关上门,白玉堂就从墙上翻身下来,手里还端着一碟樱桃煎,“怎麽了?怎麽在自己家还跟做贼一样?”

小小苏叹道,“如果我和五爷一样厉害,就不用在家做贼了。”

“做梦吧,比较快。”白五爷毫不客气的说道,把小食递给嘀嘀咕咕的苏小郎然後说道,“展昭回来了,你猜他为什麽在大名府待那麽长时间?”

苏景殊好奇道,“为什麽为什麽?需要保密吗?”

“没什麽不能说的。”白玉堂清清嗓子,“北边辽国的皇帝死了,新皇帝继位要派使臣来京城,展昭去大名府接辽国使团去了。”

看他接了那麽久才把人接到京城,辽国那边的皇位继承大概不太顺利。

好在不是要打仗。

朝廷不想打仗,百姓更不想打仗,白玉堂自认只是个普通平凡的小老百姓,他要的是快意恩仇江湖潇洒,不是战场拼杀家破人亡,能不打仗还是别打的好。

苏景殊不太理解,“辽国使节团而已,怎麽还需要展护卫亲自去接?”

接待使团的活儿不归开封府管,派人也派不到展猫猫啊。

白玉堂撇撇嘴,“谁然他是官员中武功最高的,他要是单纯的江湖人,你看皇帝敢不敢派他去。”

澶渊之盟,大宋花钱买平安,江湖人士都气愤着呢。

辽国人不凑到跟前还好,都到跟前了还能让他们全须全尾的过去?瞧不起谁呢?

苏景殊:……

忘了还有这回事。

辽国对中原觊觎已久,景德元年,萧太後与辽圣宗在北境挑衅,试图挥师南下吞并大宋。

宋辽两军在定州对峙,寇准寇相公带着真宗皇帝亲自前往澶州督战。

那场战争大宋占了上风,而当时辽国的萧太後是个相当有本事的女人,开战之前就做好了可战可和两手准备,见辽军初战失利孤军深入恐难取胜,当机立断派人赴入澶州说要罢兵息战。

寇相公再三上书说辽国已是强弩之末,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将领也数次请战,只要让他们打,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都有可能。

奈何皇帝畏敌如虎,对自家军队毫无自信,根本不觉得他们能打得过辽国。

京城大部分朝臣也被辽国打怕了,唯恐辽军突破澶州危及京城纷纷表示支持和谈,怕寇相公阻拦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相公拥兵自重。

寇相公急得上火也没有办法,无奈只得同意讲和。

两边都要和,仗自然打不起来。

然後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大宋以每年三十万银绢的代价买到了至今几十年的安宁。

不打仗对百姓而言是好事,但是这种打了胜仗还要送钱给敌人的事情实在憋屈。

就算停战後边地榷场可以轻轻松松赚到三百万,那三十万银娟和赚到的相比完全不算什麽,这口窝囊气他们也咽不下去。

江湖人不讲规矩,也不管什麽大局不大局,知道辽国使臣要来京城没准儿真的沿路设下层层关卡截杀。

杀契丹人光宗耀祖,被朝廷通缉只能说明朝廷都是怂蛋,那不叫通缉令,那是他们的扬名令。

就……

仔细想想,除了展猫猫,朝中还真没谁能把他们平安带到京城。

第42章

*

辽国使臣来京城觐见大宋皇帝,京城百姓和满朝文武的反应都不怎麽好。

毕竟是敌对国,对面还占着他们好些地盘,实在没法给他们好脸色。

朝中大臣碍于颜面要好吃好喝招待着,百姓茶余饭後谈论起来可没那麽多顾忌,甚至有不少落第举子为了扬名将真宗皇帝拎出来大骂特骂。

开封府刚刚围剿完无忧洞,牢房正紧俏,落第举子这时候撞上来开封府大牢也塞不下,于是有一个算一个全被皇城司给提走了。

官家脾气好,被大臣指着鼻子骂都能抹把脸好声好气继续说,但是不代表他能面不改色的听人骂他爹。

对此,苏景殊只想说,骂人是个技术活儿,不会骂的话别上来就挑战高难度。

这不,挑战失败把自己弄进去了吧。

大宋皇城司,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虽然这个名字在後世不显,但是不能掩盖它和明朝锦衣卫是一样性质的特务机构。

要扬名骂人可以直接骂官家,官家听了没准儿能忍着火气夸几句,上来就骂先帝这不是找死吗?

澶渊之盟签的憋屈,花钱买平安听着也不好听,但是不能掩盖宋辽几十年的太平都是那场盟约的功劳。

虽说辽国在庆历年间趁大宋和西夏开战又来了次狮子大开口,找出各种理由索要关南十州,但是对官家和朝中文臣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加钱就加钱。

只要不打仗,一切都好说。

当时大宋的情况也实在不好,外有西夏扰边,内有盗贼群起,朝廷边备废弛财用匮乏,支撑不起和辽国西夏同时开战,只能想办法讲和。

还是富弼富相公挺身而出两度出使辽国,在谈判中分析用兵利害据理力争,辽国那边只是趁火打劫也不是真的想打仗,于是最终才以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结束那次索地之争。

消息传出去後,大宋百姓的心情比当初真宗皇帝和辽国签订盟约反应还大。

朝廷有钱可以去赈济百姓发展军备,平时什麽都不干,恶邻来敲诈勒索就乖乖给钱,有钱也不能这麽花。

不当冤大头能死啊!

庆历增币之後,部分朝臣继续贪图安逸,另外一部分却忍无可忍,代表人物就是范文正公。

范仲淹范文正公、富弼富相公、韩琦韩相公同时执政,又选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三位相公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改革,明黜陟、抑侥幸、修武备、厚农桑,整顿吏治严明法度,试图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新政很有成效,然而随着新政的实施,朝中诋毁新政的言论也越来越多。

梅尧臣梅直讲就是那时候和范文正公彻底闹翻的,他的学识有目共睹,只是科举不顺,走恩荫或者举茂才的路子都能当官。

但是恩荫举荐太容易让人钻空子,一一核查太麻烦,索性直接全部禁止。

就算举荐人是欧阳修也不行。

连梅尧臣这样才名在外的都被禁止恩荫入仕,其他没本事还想靠家族力量挤进官场的会是什麽结果可想而知。

范文正公严抓科举取士打击恩荫做官挡了太多人的路,守旧势力反抗激烈,诋毁谤讪什麽脏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