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649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649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圭没法给上头交差,恼羞成怒之下直接将参战的将领全部下狱来垫背挡枪。

第225章

*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短短几天时间,荔原堡蕃部巡检李宗谅战死,之後硬着头皮攻打荔原堡的李信等参战将领全部被下狱。

李复圭是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他是个文臣,调动整路兵马的事情还得有环庆路巡检姚兕的同意。

毕竟是边地,武将地位再低手里也有实权。

主管军务的经略安抚使由文臣知州兼任,带兵作战的依旧是路巡检或者钤辖的活儿。

只是这次闹讹堡的战事太过迅速,巡检姚兕还没反应过来,李复圭就昏招叠出将事态推向无法挽回的地步。

李信等人被下狱之後,李复圭又派麾下武将去打别的西夏堡寨,如今大军都在闹讹堡一带,别处驻防空虚总能打几场胜仗。

这时候就别管什麽胜之不武了,追上前头那个请功的奏章最重要。

被派出去的将领带兵深入敌後连破西夏多个堡寨,李复圭亲自带兵偷袭没多少驻军的西夏金汤、白豹、西和等寨,连番作战斩首数千级,不管怎麽说总算是和前头请功的奏章对上了。

至于之前打了败仗的李信等人,李知州一气之下全判了斩首。

还在路上的蔡挺:???

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去查的姚兕:???

李宗谅归顺之後主要负责的就是屯田种地,整个荔原堡一共才三千多人,主将带着麾下最精锐的一千多士兵全部战死,荔原堡的屯田事业直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现在已经不是操心屯田的时候了,姚兕去追查李复圭报上去的军功,发现他亲自率兵攻破的几个堡寨在被攻打的时候根本没有西夏的军队,寨子里只有老人孩子留守,而李复圭见状直接下令将寨中老幼全部斩杀掉充作军功。

说是斩首数千级,其中七八成都不是兵。

姚兕:!!!

姚将军倒吸一口凉气,事已至此他做不了主,只能立刻上报给坐镇京兆府的狄大元帅让狄大元帅来处理。

差点没把狄青给气死。

胜负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只能说能力不行,杀良冒功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他们武将平时被耳提面命说要以德服人,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要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合着那麽多规矩都是要求武将的文臣不用遵守。

他们打仗连降兵都不能杀,更别提老幼妇孺,本身西北就不太平,李复圭在这儿发什麽疯?

狄青骂骂咧咧,安排好京兆府的事情点好人手匆忙赶去庆州救急。

虽然光在西北就有好些个文臣能压他这个平西统镇大元帅一头,但是关键时刻他这个平西统镇大元帅也能反过来牵制文臣。

苏景殊身为狄大元帅身边的机要秘书得和狄青在一块儿,本来想着隔几天出城看看他的棉花地,没想到还没等到幼苗从苗床移植到田里就要离开京兆府。

没有意外的话,可能棉花直到成熟他们都回不来。

梁太後是汉人,刚掌权的时候愿意伏低做小拉拢党项贵族,时间一长就受不了党项贵族的贪婪傲慢,朝堂的内斗比前几年严重的多。

西夏和大宋作战接连失利,梁氏一族需要一场胜仗来挽回名声,更需要一场大战来转移国内的争斗。

但是打仗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西夏的朝堂也不是她的一言堂,党项贵族大多不愿意直面大宋的炮火,所以这几年一直是小规模的骚扰,就算能调动上万的军队也是拖拖拉拉打不起来。

当今圣上继位後停了给辽国的岁币断了给西夏的岁赐,还态度强硬的打压西北边境的走私问题,如今宋夏通商只能靠边境榷场。

他们大宋地大物博,西夏有的货物大宋境内能找到替代品,大宋特有的货物西夏那边却找不到可替代的。

家底丰厚就是好,只要皇帝态度足够强硬,周边没有哪家能在经济上占他们便宜。

大宋高兴榷场就开,大宋不高兴西夏就什麽都买不着。

仁宗皇帝在位时周边的政权就在经济上被大宋玩的团团转,即便朝廷不管,大宋的商贾也不是吃素的。

有钱很好,不过单单有钱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能力守住赚来的钱,在周边的邻居全都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情况下,皇帝态度强硬非常有必要。

因为西夏时不时派兵扰边,这几年西北各州的榷场基本上没开过。

大宋朝堂上对边事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用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说打仗,就是在“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的范围上有些分歧。

西北的榷场不营业,西夏境内的百姓连日常生活都没法保障,长此以往就算两国不开战西夏境内的百姓也会想方设法迁到大宋境内。

人口是第一生産力,西夏的人口本就不多,虽然不知道具体数目,但是数量范围应该在一百万到三百万之间,甚至比不过大宋一个开封府。

境内百姓迁到大宋境内,西夏就没法征到足够的兵,没有足够的兵力自保,西夏不攻自灭。

这两年已经有很多党项部落迁到大宋境内,可惜西夏不会眼睁睁看着百姓迁走,散居的小部落能偷偷离开,住在城镇村寨的人口除非舍弃家産不然都没法搬。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指望西夏境内所有百姓都迁到大宋这边不太现实,但是只要有那个趋势出现,大宋再发兵攻夏就能事半功倍。

本来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还能煮个两三年,现在却是不行了。

梁太後本来就想借战事来稳定国内局势,只是西夏的将士不愿意打仗,她也指使不动党项贵族,所以西北一直没打起来。

李复圭屠杀寨中老幼是瞌睡了给她送枕头,士兵上战场都有丢掉性命的觉悟,偏偏他屠的全是老人和孩子。

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孩子?

这下可好,接下来肯定有一场硬仗要打。

狄青已经气到不想和蠢货多废半句话,快马加鞭赶到庆州後直接派兵将庆州州衙看管起来,上到知州李复圭下到衙门小吏全都不许踏出衙门半步。

文臣可以轻易判武将死刑,武将不能轻易给文臣定罪,不过没关系,他可以八百里加急让官家来决定怎麽处置李复圭,顺便问问全面开战的话朝廷能不能尽快筹集到足够的粮饷。

陕西路今春刚刚开始推行青苗法,要是百姓刚从官府借完钱粮没两天就又被官府以收税的名义收回去,官府在民间的信誉就算是完了,蔡大人绝对不会允许出现那种情况。

陕西转运司的钱财大部分用作青苗本钱,余下的能支撑多久不好说,总之京城得做好供应前线的心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