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来找你们玩。”赵大郎托着脸,看着对面的苏小郎手里一堆请帖不知道该说什麽好,“小郎,明明咱俩是一保的,为什麽只有人给你送帖子没人给我送?”
苏景殊无奈,“他们倒是相送,也得找得到人。”
庞昱表情古怪,“殿下,您真参加春闱了啊?”
是的,庞衙内到现在依旧觉得他们太子殿下说要参加春闱是说着玩。
谁闲着没事儿主动找罪受?
但是还真有闲着没事儿主动找罪受的。
赵顼挺直腰杆,“等放榜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我爹说我也许也能考个进士。”
考不上也没什麽,和小郎差不多,他也年纪小,等三年後再考、咳咳、三年後就算了,春闱参加一次体验体验就够了,他不想再来第二次。
庞昱顿了一下,下意识往旁边挪挪,“景哥儿,你接下来是不是要经常参加诗会?”
最近的诗会比秋闱的诗会年纪还大,不对,是参加诗会的人比秋闱之後年纪还大,景哥儿和那些人玩不到一起去,还是同龄人在一起玩最好。
“秋闱是秋闱,春闱是春闱,这是扩展人脉的时候,得去参加。”苏景殊仔细挑选送到他家来的帖子,挑完之後决定去哪个,“诗会里不是没有认识的人,这届春闱有很多太学和国子监的同窗,我二哥三哥也提到了好几个之前落榜今年又来参加春闱的举子,不愁找不到说话的人。”
春闱之前他还能当他是小孩儿,春闱之後就不行了,好歹是入选过国家级大型考试的人,他得往成熟那一挂走。
“上一届有个因为侄子考了状元所以愤而回家的举子你们还记得吗?叫章惇的那个。”小小苏正经完立刻开始小小声说八卦,“我二哥认识他,说那是个非常有趣儿的人,让我见了他好好结交。”
赵顼不太相信,“真的吗?我爹怎麽说那人可能不好相处?”
嘉佑二年的进士中兄弟不少,苏轼、苏辙,林希、林旦,王回、王向,年纪一大把的黄湜、黄灏,还有曾布、曾巩兄弟四个以及他们的妹夫。
别的兄弟同科中进士都能相亲相爱,而章惇和章衡这对叔侄却闹得不可开交,怎麽看都不像好相处的人。
苏景殊没见过章惇,也不知道那人到底怎麽样,他只知道道听途说不可信,好人坏人得真正见了才能评判。
不过他觉得章惇能让他们家二哥说有趣儿,应该不会不好相处。
那人才二十出头,和他的年纪没有差太多,年轻气盛不甘人下也正常。
之前不是还有弟弟考的名次靠前,但是因为不能把弟弟放在哥哥前面,所以把哥哥提到前面的例子吗,也许他是觉得他这个当叔叔的都没能被挪到侄子前面,主考官对他的学识不满意,所以才愤而回家。
“殿试又不黜落人,那时候跑回家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我我肯定不跑,就算状元是我孙子我都不跑。”庞昱握紧拳头,他能有资格考秋闱他爹都得把他夸上天,更何况考中进士,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庞衙内酸溜溜的嘟囔几句,然後压低声音说道,“我还听说仁宗皇帝当年决定殿试不黜落人是因为有人殿试被黜落转身投靠西夏去了,你们知道是怎麽回事吗?”
他只听了几句没听太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朝廷辛密,安全起见还是直接问小夥伴比较妥当。
赵顼脸色不太好,“我知道,那人到西夏之後改名叫张元,身为汉人却为李元昊出谋划策,大宋在好水川战败就是拜他所赐。”
幸好李元昊因为他是汉人即便重用也有所防备,後来没再听他的计谋,不然如今的西北还不知道是什麽情况。
好水川之战,大宋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好水川内遍布的大宋将士的屍体,那张元还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1】
以大宋将士的屍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还在诗後题词讥讽夏文庄公和韩相公,写完之後署名时署了一大串官衔,说什麽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乱臣贼子,简直妄称为人。
好水川之战後,张元又建议西夏出兵渭州伺机攻打长安,李元昊那句“朕当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说辞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之後俩人狼狈为奸策划了定川寨之战,西夏大军深入渭州境内,好在大宋这次有所准备,直接将入境的西夏大军全歼,这才让那个张元逐渐被李元昊疏远。
那个张元也的确有能力,要是李元昊按照他的建议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不和大宋议和继续打,要麽西夏财政撑不住,要麽大宋被西夏撕下一大块肉。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後者的可能要更大些。
幸好那家夥後来死在了西夏,不然他们说什麽也得把人抓回来血祭当年好水川之战中阵亡的将士。
苏景殊摇头,“所以说只有才华还是不行,人品不好说什麽都白搭。”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种有本事还坏的人杀伤力最大。
大宋对读书人的教育已经很下劲儿,读书人从小学的就是忠君爱国,但是依旧挡不住有些人天生坏种。
也是前些年大宋在外交上太软弱,这才让周边的邻居那麽嚣张。
还好都过去了。
……
一连多日,贡院里的阅卷官都在加班加点的干活,入选的三百多份试卷选出来,接下来就是排名。
按照以往的经验,名次越靠前阅卷官们争议越大,这一场也不例外。
近二十个阅卷官吵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一个人一个意见,每个人都有看好的榜首人选。
能竞争榜首的只有那麽几份,吵不出结果就投票选择,他们那麽多人,总不能几份试卷的票数也都一样。
主考官冯京按着他看重的试卷,稳重了那麽多天终于露出了本性,拿着看好的答卷拍桌,“本官是主考官!本官说了算!这份是榜首!”
其他人:……
那什麽,本来就是那份得票最多,冯大人没必要如此作态。
第110章
*
春闱主考官的正式官名为知礼部贡举,其他副考官阅卷官都是权同知贡举,听名字就能听出区别。
冯大人成功将他看中的试卷点为省元,郑重其事的将排名写在卷上,然後美滋滋的欣赏里面的策论。
这般锦绣文章,合该要点为省元。
至于试卷的主人是谁,那不重要。
是那位被旁边几个家夥寄予厚望的苏子安很好,大宋可能会迎来最年轻的三元及第,不是苏子安也没什麽,只要文章写的好,谁都没法说他取士不公平。
嗨呀,真不错,不愧是他选出来的第一名。
虽然春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