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672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672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建堡寨慢慢往前推进就行。

最新消息,环庆路的将士们不光打退了梁乙埋的大军,还将沿边的西夏堡寨尽数劝降。

边军将士劳苦功高,都重重有赏。

主和派的官员还想再说点什麽,奈何朝中和民间的主战派战斗力太高,他们再有意见也只能忍着。

官家已经下令不许西军擅自反攻西夏,西军对西夏堡寨下手他们就睁只眼闭只眼当没看见。

哼,他们等民间攻夏的声音没那麽大了再提意见。

打仗劳民伤财,安安生生过日子不好吗?

不信派人去西夏问问,梁氏这次吃了大亏肯定想要求和。

幸好主战派不知道他们的同僚中还有那麽全心全意为西夏着想的人,否则朝会上随时可能上演全武行。

西夏打了败仗当然想求和,可答不答应大宋说了算。

以前大宋吃亏的时候西夏愿意讲和吗?那些年送过去的银钱绢帛都是假的不成?

幸好朝中还有他们这种为国为民的好官,真要让那群怂货当家做主大宋算是完了。

讲和?梦里的讲和!

西夏折腾一圈却徒劳无功,不光让大宋反攻入境内还差点让吐蕃打到兴庆府,可谓是损了夫人又折兵。

等梁乙埋打退攻入境内的吐蕃大军,梁太後发现大宋这边没准备大规模反攻的确又起了小心思,朝堂上争争吵吵准备了半个月,又双叒一次派遣使臣求和。

最前头探路的使臣来的巧,陕西四路的军政长官正好都在京兆府。

几个人听到梁太後又来求和都皱起眉头,连商量都不用直接让西夏使臣哪儿来的滚哪儿去。

求和就算了,西夏想割地求和他们也不是不同意,问题是那边愿意把地盘让出来吗?

求了那麽多次和也没见他们真想和,反正说的再好也都是反悔,不如直接省了这些没用的流程。

苏景殊看他们这麽干脆利落的替皇帝做主还挺紧张,後来发现官家的特派员李宪李公公也是臭着脸让西夏使臣滚的一员就放心了。

不想议和是衆望所归,想必官家亲自在场也是这个结果。

战事结束,参战的主要将领要进京汇报情况顺便论功行赏,衆人齐聚京兆府就是为了这事儿。

武将升完官领完赏还要回来,文官大概率会留在京城,就算不留在京城也会去江南富庶之地,不会留在西北和西夏耗着。

最近各衙门的人事调动太大,接下来怕是有一段时间磨合。

狄青很不喜欢这种打完一仗就把人调走的事情,打胜仗高升调走,打败仗被贬调走,就算不打仗,任期到了也还是走。

相处不来的官员调走大家皆大欢喜,相处得来的官员调走就不那麽好接受了。

不过官员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太长的确容易滋生见不得人的恶习,调动就调动吧,看在大部分同僚的磨合期都能控制在一个月内的份儿上也不是不能忍。

苏景殊可以趁这个机会回京,不过战事结束收拾好所有的尾巴再回京兆府正好赶上棉花成熟,想想还是棉花更重要,于是便让狄大元帅把他的那份赏赐一起带回来。

升官的诏书给他带回来,金银布帛之类的赏赐送到他家,爹娘姐姐看到赏赐後会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的。

不是他不愿意回家,实在是来回太耽误时间。

别看计划的是路上半个月在京城待半个月回程再半个月,具体实施的时候只有路上的时间是准的,只要西北没有变故,停留京城的时间能从半个月拖延到半年。

就拿狄元帅自己来说,乐平公主也很久没回京了,这次回京不得在京城多待几天?

转运司的一把手蔡大人要升官,继任的陕西转运使是谁还不确定,陕西四路的青苗法还是第一年推行,他左看右看这时候都不适合回家探亲。

他这次到环庆路沿边走了一圈,亲眼见识过黄沙肆虐的可怕,如果可以的话防风固沙也得提上日程。

黄河冲刷已经很可怕,再加上一年四季吹不停的大风,没有人力干涉的话黄沙范围会越来越大,各州官府都知道筑堤坝造绿林来保住脆弱的农田,只是没个章程也连不成片。

还有就是,西北的灌溉和农具也跟不上。

他本来以为这边的农産量不会比中原少多少,真种出来才发现连中原地区的一半都达不到。

农具不行,土地肥力不行,灌溉水源也不行。

处处都不太行,就算有高産的种子也白搭。

青苗钱是用来救急的,要是连着几年收成都不好别说息钱了,连本钱都没法收。

这麽一年年积攒债务,即便有一年田间丰收,让农户一下子归还前面好几年欠的钱也会恢复赤贫。

官府对不上账会派吏卒天天下去催债,农户连吃都吃不饱不光没法还钱还要忍受催债的折磨,最後就是百姓苦不堪言,官府的青苗贷也变成烂账。

即便如今的青苗钱按照不同情况来分收息和不收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以陕西四路的情况来看,转运司最好提前做好收不回本钱的准备。

不是百姓不努力,实在是年景不好的时候占大多数,今年涝明年旱,十年有一年风调雨顺就感天谢地,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法让百姓再背债。

大宋各地一盘棋,如今正是朝廷发挥统筹兼顾作用的时候,各地区的转移支付机制得完善起来。

西北前线需要资源供给来保障国土安全,荆湖需要资源投入来开发,只能江南、中原等物産丰饶的地方来持续提供资源来保证贫苦地区百姓的基本生活。

朝廷做好收入再分配,陕西这边才好琢磨怎麽补贴百姓。

是的,不能再叫贷款,得做成补贴的形式。

钱粮补贴容易做手脚的地方更多,这可比贷款难操作多了。

不管,他只负责出主意,奏折送到御前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之後具体怎麽操作让官家和相公们头疼去。

还有他的棉花,唉,他得种多少年才能凑够西军所有将士的棉甲棉被棉服啊?

苏大人看着地里的收成欲哭无泪,他知道西北的粮食産量低,但是他没想到能低到这个程度。

蔡大人是不是把城外最贫瘠的田分给他了?

蔡挺表示这是污蔑,西北各州的田地都是这样,不能因为农作物産量低就说他不给好田。

年轻人动动脑袋瓜好好想想,西北的田地要是和京东京西一样肥沃他们筹集军粮的时候至于那麽难吗?

衆人结伴回京,留下苏机宜继续对着贫瘠的土地悲不自胜。

後世的西北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怎麽解决的?能不能让他做个梦梦到啊?

苏大人很伤心,可是再伤心也不能让眼前贫瘠的土地变成沃野千里。

各路的军政长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