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174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174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国好多少。

辽国的汉人百姓大部分是佃农,大宋的百姓同样有很多没有土地。

这是开国时留下的隐患,问题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一片祥和,问题显露出来之後,朝廷再想解决问题已经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大宋开国时不立田制,依旧延续中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没有去恢复或者新创田制来尽量让百姓安心种地。

朝廷放弃对土地的直接控制,不再严格限制土地买卖,对于本身拥有的官田也大多采取租佃的方式加以经营。

民间田地买卖非常频繁,出卖官田的事情也不罕见。

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便会卖田,卖完田还过不下去要麽进城做活要麽落草为寇,京城那麽多贩夫走卒,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里没田不得不出来讨生活。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或者说不是朝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现在解决问题要触及太多权贵的利益,阻碍太大根本改不动。

不解决问题的话每况日下,解决问题又解决不了,于是就一直拖到现在,越拖情况越复杂。

所以太祖太宗时收复燕云一直失败不是没有原因,契丹人笼络了一部分汉人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大宋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想收回燕云自然是难上加难。

拖的越久对大宋越不利,开国时收复燕云或许不会遇到百姓的抵抗,现在强行武力收回,只怕燕云地区的汉人百姓也会抵抗。

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的大宋同样没占多少。

公孙策无声叹气,好在现在情况比前些年好得多,不管人和在不在他们这边,能把地盘收回来就是好的。

燕云地区的百姓再怎麽抵抗也挡不住他们是同根所出,汉人最擅教化,契丹人能用一百年将燕云地区的百姓变成辽人,大宋也能以教化将他们再变成宋人。

不过那些是收复失地之後需要考虑的事情,现在想还太早了些。

苏景殊掰着手指头说完直接开战的坏处,然後神神秘秘的开始下一部分,“其实吧,我感觉不能开战主要还是不划算。”

公孙策不着痕迹的抢回他的糯米圆子甜汤,喝完之後才慢条斯理的问道,“哦?怎麽不划算?”

苏景殊把小板凳挪过来,“先生您自己算算,就算不算打仗的花销,两边一开战榷场就得关停吧。榷场啊,好多钱,好多好多钱,好多好多好多钱。”

展昭被他这形容给逗笑了,“好多好多好多钱是多少钱?”

“反正是我这辈子都挣不到的钱。”苏景殊也说不准榷场能挣多少钱,反正是很多很多很多钱,“先生,您知道榷场每年有多少进项吗?”

公孙策笑笑,“那的确是很多很多很多钱。”

大宋建国之後周围强敌环伺,打了那麽多年的仗谁都没法奈何谁,再打下去是劳民伤财,对大宋和辽国都没有好处。

真宗皇帝签和辽国订澶渊之盟颇受诟病,但是现在看来却是利大于弊。

就是丢人。

两国开战时禁止交易,可两国之间的交易不是朝廷说停就能停的,朝廷不允许民间就走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总比困难多。

後来两国签订盟约停战,榷场贸易取代民间走私,朝廷先後在雄州、霸州、安肃军三处设置榷场与辽国进行贸易,後来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在广信军也设置了榷场。

辽国那边最重要的榷场在涿州,和大宋的雄州榷场地位相当,别的不说,朝廷每年只契丹羊就要购买数万头,耗费官私钱四十余万缗,数额相当巨大。

而契丹那边的茶叶则全部从大宋贸易,交易了这麽多年依旧供不应求,还有那些由市舶司从海外交易来的香料、象牙、犀角等物都很受契丹贵族喜爱。

朝廷每年在榷场的纯收益都有上百万缗,交易量之大令人咂舌。

财帛动人心,那麽多的进项没法说停就停,就大宋如今的情况,一旦停了榷场交易只靠税收连军费都发不下去。

所以官家不想开战,朝臣也不想开战。

苏景殊:哇!

上百万缗,一缗是一千钱,上百万缗後面有多少个零来着?

他们平时花钱用的是贯,大宋的贯和其他朝代不太一样,一贯不是一千钱而是七百七十钱,虽然不知道这个换算单位是怎麽来的,但是一缗钱比一贯要多两百三十钱,上百万缗听上去未免也太多了。

难怪那些官员即便看到了火炮也还是不愿意开战,一旦开战每年就能少赚那麽多银钱,再加上军费的花销又是更多银钱,和那麽多银钱相比,似乎也没必要非争那口气。

没准儿他们觉得辽国统治下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天都在盼着大宋的军队能打过去将他们解救出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样。

公孙策:……

苏景殊察觉到他们公孙先生的眉头有要皱起来的趋势,连忙清空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正经起来,“先生,我只是想想,没有觉得要为了钱放弃燕云十六州。好男儿当开疆拓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太阳照着的地方多着呢,现在才哪儿到哪儿。”

他们要是能不小心统一全球,後世得有无数学生哭着喊着感谢他们免受语言之苦。

唉,谁上学的时候没想过要是秦始皇能统一全球然後把语言也一起统一了。

王朝兴冲冲的问道,“景哥儿想弃文从武?你要跟谁学?”

苏景殊微笑,“想开疆拓土并不意味着非要弃文从武,将军身边跟个出谋划策的谋士也可以。”

王朝马汉看看嫩生生的少年郎,再看看旁边老神在在的公孙先生,嗯,对比惨烈,“不想紮马步就直说,不用这麽为难自己。”

谋士啊,听上去就是老谋深算的人精,他们景哥儿这样的放过去估计被啃的骨头都不剩。

苏景殊:……

你们礼貌吗?

公孙策想了想,还真想出个适合收复失地的读书人,“景哥儿可还记得王韶王子纯?”

苏景殊点点头,“记得,前不久我二哥三哥出京上任,走之前还和他见了一面。我记得他是新安主簿,考的名次还不低呢。”

公孙策继续说道,“王子纯有勇有谋,前些次见面时谈及周边失地颇有见解,是个难得的人才。”

马汉问道,“先生,那个王子纯很能打?和展护卫相比怎麽样?”

公孙策顿了一下,“有勇有谋,并不一定是武功高强才能说有勇有谋。”

人家王韶是个正经的读书人,能考中进士的读书人能有多少时间习武,顶多打几遍五禽戏强身健体,上哪儿很能打去?

马汉挠挠头,小声嘟囔了几句不说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