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619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619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後挨骂的只有皇帝,而老王那法子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最後被折腾的却是全天下。

为了全天下不被折腾,只能委屈官家挨骂了。

地方官搞钱的手段很多,苏景殊刚到登州就赶上包大人办大案,後面顺藤摸瓜清理登州官场时全程惊叹没听过直接长了大见识,要不是亲眼所见他都不敢相信官场上有那麽多搞钱的门道。

政策有问题,自然少不了钻政策漏洞的蛀虫。

大宋的财权分配是这样的,地方先收税,收完税後做个粗略的预算留够地方自用的钱,剩下的全部上交中央。

唐末地方割据政权带来的阴影太大,大宋为了不重蹈覆辙于是从各个方面来堵死地方造反的路。

不过虽然朝廷有明确规定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留够地方自用其他全部上交中央,但是没规定地方自用是多少,地方送上去的预算方案朝廷也没法一个个的核实,时间长了肯定有胆大的官员上下其手。

朝廷之下路、府州、县三级,每一级都能钻空子,官场的关系网比蜘蛛网还复杂,时间长了想管都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到真宗年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大概是连年征战缺钱了,朝廷终于想起来给赋税制度打补丁,直接规定各地自留赋税占几成上交中央的赋税占几成,不给地方留那麽大的弹性空间。

虽然後人提起澶渊之盟都会破口大骂,但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战事更适合百姓休养生息,和打仗的军费消耗相比那些岁币根本不算什麽。

当然,他不是说大宋就该花钱保平安,武力值不够和武力值足够但不用还是有区别的。

真宗後期没有战事,地方赋税上交中央後还有很多盈余,那些年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鲜少因为缺钱而生出事端,直到仁宗年间边境战乱再起,水旱蝗疫天灾组合拳咣咣咣打个不停,没几年就把国库给打空了。

国库空了怎麽办?增加税收。

这法子现在肯定不能再用,仁宗年间大规模增税是有真宗年间休养生息的底子,就那还导致民间动乱不断,他们官家接收的是个烂摊子,这时候再大规模增税估计可以洗洗睡了。

小金大腿也不用直接继承皇位,他们收拾收拾去找个山头自立为王,重新打一遍江山都比接手越来越烂的摊子强。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修修补补太麻烦,不如直接一通铁拳全砸了再换新的。

第214章

*

小小苏大人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危险念头,那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念头又都扑腾着小翅膀飞远,仿佛从来没出现过。

咳咳,破而後立说的轻松,不到万不得已这法子肯定不能用。

打仗要花钱要死人还没法正常生活,战乱对百姓的伤害比赋税重压严重的多,所以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

如今的军队大部分仁宗年间战事增多扩充起来的,那些本就因为战事而招募的军队在战事平息之後没法全部遣散,朝廷要考虑遣散後的士兵对地方治安造成的冲击,要裁军也得慢慢来。

军队数量多需要的军费就多,需要的军费多官员能上下其手的机会也多。

别的不说,就只军费这一项支出,真正发到将士们手上的能占一半吗?

不好说。

比起仓促裁军带来的後患,清一下贪污的蛀虫事儿少还来钱快,除了得罪人别的没毛病。

而且查账这事儿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只看皇帝愿不愿意查,只要皇帝愿意,朝中总能扒拉出几个不畏强权的官员替他把事情办好。

先从三司找账面可能有问题的地方,下令各地自查钱粮亏空,有亏空的谁亏空谁补上,且弥补亏空的时候不得加重百姓的负担,没补齐的一律严办。

粉饰太平掩饰亏空的也别着急,皇城司和六扇门的探子也不是光吃饭不干活,尤其是六扇门,刚成立不久正需要大功劳来打响名气,江湖人也不怕得罪人,藏多严实都能给扒拉出来。

什麽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有一件算一件都能扒拉出来算总账。

当官的欺上瞒下还能抱团,官员家属的警惕性可没那麽高,多来几个“我爹是XX”国库想不充盈都难。

所以凡是存在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不能只查官员自己,还要严格控制其家人,说抄家就要抄的干干净净,禁止家属私下变卖财物,有变卖的也要追回。

有罚还得有赏,抄家的差事那麽得罪人,办得好的得有奖励,这样才能让办差的人更有动力。

这一波清理下来不光财政状况能好一点,顺带着还能给臃肿的官员群体减减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希望官家和相公们安排的时候小心点,千万不要把他暴露出来。

苏景殊眼珠子一转,心道实在藏不住的话也没关系,他还有第二手准备。

感谢雍正皇帝,感谢後世层出不穷的清宫题材作品,感谢所有能感谢的一切,这次真帮了大忙了。

还有朝廷每年弄的那个预算,这个问题他想说很久了,就是怕被三司官员冲上来围殴。

实在不行换个算法,都叫预算了好歹算明白再上报。

就拿军费来说,诸路转运司有“漕计”,各州有“州计”,虽然明面上赋税由中央朝廷来分配,但是军需预算大部分都是边境各地的转运司自行分配。

军费批不下来挨骂的是负责审核的官员,但是看完军中提交的预算单子,就是皇帝来了这事儿也是转运司的官员有理。

要钱的时候动辄几十万钱上百万钱,将士军饷多少不清楚,军需甲胄多少不清楚,军中马匹草料消耗不清楚,伤员治疗消耗不清楚,抚恤金下发多少不清楚,所有都是大概需要多少钱,九十万钱还能反向抹零到直接报一百万。

什麽都不清不楚,转运司哪敢批?

武将地位越低越不愿意提升自己,派文人去管文人又瞧不上後勤的活儿,军中文臣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看了几本兵书就是用兵奇才,负责军需的又觉得军队大老粗什麽都不会沟通不来,于是文武之间关系越来越差。

苍天啊,这能行吗?

西北边境每年都不安稳,不是这儿打仗就是那儿打仗,转运司的官员在做预算的时候就不能留够战事开销的预算吗?

实在不行就再梳理一下三司的工作内容,梳理清楚之後加个会计司来总理会计核算事务,以後所有财政相关的事务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上报,到中央这一级由会计司统一进行考核勾算,这样年底查账也能比现在好查。

还有税制,要不看看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怎麽划分,收入怎麽划分,还有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说起这个他可就不困了,回头有机会他能写本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