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461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461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主那麽无所顾忌的什麽都敢说,何况他们不知道。

此事乐平公主是首功,皇城司上上下下先谢过公主帮忙,祝公主和狄大元帅百年好合。

……

小金大腿的信写了十几页,将乐平公主去襄阳王跟前找茬的过程写的极为详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当时就在现场。

襄阳王不小心秃噜出来的消息很有用,虽然找不到证据,但是已经可以确定和青州柴王府有关。

人证吃过亏後肯定不会配合审讯,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重点是物证,襄阳王愿不愿意配合不重要。

包大人已经啓程去青州,能不能找出证据就看包大人的了。

乐平公主从襄阳王那儿问出线索是意外之喜,然而在荆湖两路的叛乱平定完之前狄大元帅还是没法回京,公主殿下依旧不开心。

为了荆湖一带的安稳,只能委屈公主再等等了。

也不知道襄阳王到底是怎麽回事,说他谨慎吧,他火气上头什麽都能秃噜出来,说他不谨慎吧,和柴王府相关的合作连王府的管家都不知情。

薛定谔的谨慎。

按照襄阳王的说法,他和柴氏的合作的确不吃亏。

事成之後分南北朝,南方富庶的地方交给他,北方和辽国西夏接壤变故太多,需要打仗的地方交给柴氏,他既不用担心北方外族来犯还能坐拥富庶的江南,何乐而不为?

对于襄阳王的想法,所有人都觉得他当年离京就藩的时候可能把脑子忘京城了。

身为大宋的宗室王亲去和柴氏合作,还是和前朝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柴氏,也不知道他到底怎麽想的。

就算他们能侥幸成事,柴氏哪儿来的本事抵御辽国和西夏?

离大谱啊。

苏景殊一边看一边摇头,感觉所有人都疯疯癫癫的,弄得他这个正常人在一群癫公里都有点不正常。

如果柴王府是周世宗之後也就算了,周世宗继承的是郭家的皇位,他的子孙後代姓郭,可以理直气壮的和老赵家打擂台。

可如今的柴王府是仁宗皇帝从柴氏本家找出来的人,就算大宋的太祖皇帝给周世宗改回本性,江山也和姓柴的没有关系。

真要造反的话,直接大大方方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行吗?

摇头.jpg

小金大腿的信看完,接下来是家里的信,俩哥哥都在家,爹娘兄姐写信的时候便没有分开,全部由他二哥动笔。

他离京那麽多天,京城里的制举考试也考完了。

二哥苏轼考了第三等,这个考试第一等第二等是虚设从来没有人得过,第三等已经是头名,在他哥之前,整个大宋只有一个人列入过第三等。

很符合他哥的名气,鼓掌鼓掌鼓掌。

二哥是第三等,三哥是第四等,这个名次本来没什麽,但是看完後面的幸灾乐祸之後,小小苏对两个哥哥都无语了。

不愧是亲兄弟,连搞事都法子都那麽像。

当年他们进京赶考,春闱考试那麽重要的场合,二哥编撰典故险些落榜。

现在制举考试二哥没作妖,换成向来稳重的三哥作妖了。

他三哥苏辙,全家除了娘亲外最稳重的人,考试的时候极言尽谏,上到官家下到朝中文武百官没有一个幸免于难,全部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苏景殊:……

他是不是没打算考上?

这次考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要的就是考生陈述朝廷得失,但是考试毕竟是考试,直接把满朝文武都骂一遍儿显然有点得罪人。

制举的主考官是谏院一把手司马光,可能因为司马光自己就是个喷子,所以对他三哥的试卷非常推崇,排名定次的时候也定了个第三等。

但是其他考官坚决不同意,说他三哥的答卷出言不逊,最好直接黜落。

考官那里吵来吵去吵不出结果,闹到皇帝那里後皇帝让其他官员来定,其他官员讨论出来的结果也是黜落。

也是,答卷把满朝文武都骂完了,官家身边的亲信肯定是重灾区。

不过主考官毕竟是主考官,司马光是个认死理的人,平时不讲道理很气人,这时候认死理却保住了他哥的名次。

司马大人说的有道理,他哥的卷子无非就是直来直去无所顾忌,可这场考试考的就是直言进谏,他秉笔直言难道还有错?

最後就是被降一等,以第四等被录取。

小小苏抿了口茶,怀疑司马光想把他三哥拐去谏院和他一起当喷子。

这场制举一共有四个人参加,最後录取了三个人,不知道没考中的那个倒霉蛋是谁,四选三被黜落还怪让人伤心的。

尤其被选中的三个人中还有一个把满朝文武骂了个遍,这样显得他更没本事了。

希望那个倒霉蛋不要心生嫉恨,前几年科举考试时心生嫉恨的落第举子已经用亲身经历证明和他哥过不去没有好结果,应该不会再有人铤而走险。

苏景殊心有戚戚,晃晃脑袋继续看。

考试结果出来後就要授官,他以为制举考完官家应该会把选拔出来的人留在京城,不过官家却并没有那麽干。

他二哥任秦凤路凤翔府判官,三哥任商州军事推官,俩人都在边州,去的地方没比他好多少。

什麽情况?怎麽都派去边地了?人都走完了京城还有能用的人吗?

小小苏想不明白他们官家到底想干什麽,想不明白索性不想,反正官家干什麽都有他的道理,他们这些小官听安排就行。

看信上的意思,他三哥接到任命时不太想去,说是家里得有个儿子守着,哥哥弟弟都要外出为官,他可以放弃官职在家侍奉父母。

然後他就被姐姐给踹出去了。

侍奉父母有她在,她在家不比男丁会照顾人?

唔,傻哥哥估计在参加制举考试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不然不会奔着被黜落去,可惜司马大人够给力,愣是扛着压力把他捞了上来。

还是姐姐最可靠。

信件仔仔细细的从头看到尾,除了家里的各种事情外,俩哥哥和老爹还讨论了他之前说过的登州的榷盐制度。

仨人商量出来的结果就是,只靠官府打击私盐是不行的,得让朝廷停了现有的榷盐制度才能改善现状。

竈户将所制之盐卖于百姓而官府从中收税,如此双方都能获利,比现在哪边都怨气深重的强。

政策要因地制宜,别处的榷盐制度能实行下去不代表所有地方的榷盐制度都没问题,以登州如今的情况,朝廷的榷盐之法不适合继续推行。

有道理,等他有空去民间考察考察,然後就给官家写奏疏申请停止登州的榷盐制度。

他是通判,有权利提意见。

不幸中的万幸,登州的老人家们没有大老远的让他爹他哥也都知道他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