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62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62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司骂一顿是吧?爹,您可真是亲爹。”

“爹当然是亲的。”苏洵煞有其事的说道,“如果去司农寺的是你俩哥哥,他们俩还真可能因为左脚先迈进衙门就被吕惠卿嘲讽一顿。”

尤其是他们家子由,那小子之前在条例司没少和吕惠卿吵架,这是子由被派去洛阳坐冷板凳了,要是留在京城也被派去司农寺,天知道里面能热闹成什麽样子。

苏景殊看他爹那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张了张嘴到底还是什麽都没有说。

老王又不傻,之前在条例司已经吃过人心不齐的亏怎麽可能让司农寺还和条例司一样有反对新法的官?

话说他们家这阵营划分也是够复杂的,老爹不当官是不当官,但是骂起人来比御史谏官还犀利,合理怀疑司马光举荐他二哥当谏官是得不到老苏之後的退而求其次。

他们三兄弟一个身在条例司却坚决反对变法于是被打发去了洛阳,一个原本职位和变法毫不相关但是两边都得罪被打发去了登州,剩下个他身在登州却因为推行新法成效卓然被调回京城进入老王的心腹团队。

谁见了都得赞声离谱。

不过看老爹这反应,最离谱的还得看他们家老爹。

哪有期待儿子刚到新工作地就和同事闹矛盾的啊?

程夫人实在看不下去,拖着老苏回房教训,苏景殊目送亲爱的父亲大人消失,这才收拾收拾心情回他自己的院子。

在京城当官也不错,有老王在前面挡着没人敢找司农寺的麻烦,在别处要担心同僚不好相处,司农寺的官员都是老王精挑细选出来的,别的不说,至少干活儿的时候都是一条心。

连最不好相处的吕惠卿都能和他和平共处,司农寺的其他官员更不用说。

司农寺的官员调整早在条例司解散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他回京之前老王就已经在司农寺宣传过登州新政的实施现状,而他殿前奏对之後老王又不遗余力的宣传在各个衙门宣传他的能力,目前来说不只司农寺对他热情,他要是去其他衙门串门其他衙门的官员对他也会这麽热情。

如此一来,他几乎可以看到他在司农寺的日子会有多舒坦。

当官难的永远不是工作内容,而是工作相关的人际交往,老王提前将人际交往上的阻碍给他清扫完毕,他要是再干不好就说不过去了。

这不比亲爹靠谱?

唔,这话不能让老苏听见,他们岌岌可危的父子情经不起这麽大的打击。

在京城当官的日子比苏景殊想象中轻松的多,熟悉了司农寺的情况後就全身心投入进去干活,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以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听上去事情不多,其实大大小小的加起来也很繁琐。

掌管禄米供应要和三司打交道,平粜利农之事要和各路转运使打交道,条例司解散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都由司农寺负责推行,这个衙门今後只会越来越忙。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活儿,官家还特意给司农寺增设了好几个寺丞和主簿的职位。

青苗法如今只在京东、河北、淮南三路施行,老王比谁都着急推广到全大宋,但是在漏洞解决之前说什麽都不能推广。

问题提出来容易,解决办法也有,只要地方官能按照政令行事,所有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可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儿,地方官收到政令後不可能全部按照那短短几句话来。

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政策也要因地制宜,地方官太死板一样办不好差事。

老王要将青苗法推广到全国,对政绩好的官员,比如他苏景殊,推行新法干的好就会提拔,可什麽样才是干的好呢,绝大部分官员都觉得把青苗钱都散出去再收回来就是好。

朝廷要推广青苗法不就是为了那些利钱?

虽然朝廷一再强调青苗法是为了救民不是为了敛财,但是三路大部分官员还是觉得这条政令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钱,在今年三司公布青苗法获利的具体数目後,这麽觉得的官员就更多了。

推行青苗新法=放贷,放贷就要连本带利收回来,四舍五入只要发下来的青苗钱尽数贷出再连本带利的回来这部分政绩就到手了。

至于推行过程中的弯弯绕绕,那不重要。

大宋那麽多州县,朝廷还能挨个儿盯着不成?

骂也不行,当时老实了扭头又故技重施,弄得现在老王看到哪儿上报说百姓夸青苗法实施的好心里就来气。

百姓夸青苗法实施的好?百姓知道青苗法是什麽东西吗他们就夸?

把他当傻子糊弄是吧?

老王很生气,但是气也没办法,只能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农田水利上,看看今夏的青苗钱散敛情况会不会比去年好些。

然而并没有。

有去年连本带利收上来的钱当本钱,第二批青苗钱散出去後获利更多。

的确有很多贫民因青苗钱获利,但也有很多原本家中小有余钱的人家因此破败,和那些因青苗法而家破人亡的人家相比,贫民还不上钱都不算是问题。

第三轮青苗钱已经散了出去,今冬十二月就要连本带利收回来,要是情况再没有好转,别说推广到全国各地,或许京东、河北、淮南的青苗新法都得暂停。

王安石很苦恼,可一时半会儿实在无计可施,只能再三和派往各地的提举常平官以及其他负责新法的官员强调宁可成效不好也不能扰民。

那些话能有多大用处他已经不抱指望,只求情况不要越来越坏。

当初韩相公说按照他的安排青苗法非但帮不了穷人还会压榨富人,闹到最後就是官府明目张胆的剥削百姓,到时他王介甫就是人人唾骂的聚敛之臣。

韩相公这麽说的时候他还不服气,挨骂就挨骂,他在地方为官时能散青苗钱帮百姓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大宋那麽多为国为民的好官,不可能因为几个贪官就坏了大局。

韩相公反复说地方官会强行将青苗钱摊派给富户导致民间大量富户沦为贫民,他还自以为是的觉得韩相公是偏心富户不管贫民的死活,地方官再怎麽摊派也摊派不到韩家头上,何必一直强调新法对富户不友好?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名声算什麽,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

然而事到如今,时间并没有证明他一直是对的,反而证明了韩相公说的没错,他好好的青苗法真的生生让那群龟孙子给弄成了上掏空富户下掏空贫民的聚敛之法。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王最近非常暴躁,虽然他人不在司农寺,但是司农寺衙门依旧有种到山雨欲来的感觉。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刚入冬没多久,陈州那边就传来饥荒的消息急需朝廷赈灾。

饥荒多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