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418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418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小小苏收到大苏的信号立刻开始打哈欠,少年郎眼泪汪汪可怜兮兮,好像再不沾床下一刻就能直接趴桌上睡着。

苏辙:……

当他是傻子吗?

小苏面无表情的看着不打招呼直接开演的兄长和小弟,默不作声的起身走到书房门口示意俩人赶紧从他面前消失。

行,今天晚上先休息,明天一大早他就把这俩人再拎回来。

大苏和小小苏不知道明天早上等着他们的是什麽,高高兴兴的各回各屋,完全没有注意到书房门口的苏子由露出了大反派一般的笑容。

直到第二天早上,兄弟三人齐聚小苏书房,甚至连早饭都摆在了书房外间的会客室……

苏景殊:懵.jpg

苏轼:懵.jpg

他们不应该一觉泯恩仇吗?哪儿有大早上起来就教训人的?

苏子由!你过分!

大苏和小小苏两眼含泪恨不得抱头痛哭,可是他们不能那麽丢人现眼,只能化悲愤为食欲将摆上来的早饭全部解决掉。

一个包子都不剩!一口粥都不留!全干掉!

上午的时间在兄弟间的友爱相处中度过,下午苏景殊去开封府问问包大人准备什麽时候出发,然後再去白五爷府上和他的两位搭档说会儿话,一天的时间就这麽过去了。

正常官员赴任没有官兵护送,只有执行紧急公务或者品级足够高的情况下才能有那个待遇,不过这一届的新科进士中有几位去的地方太过出人意料,所以朝廷给他们安排官兵护送也没人有意见。

比起官兵护送的殊荣,大部分朝臣更乐意去没那麽危险的地方。

人各有志,大部分人觉得边地不是好去处,要去的人却不那麽想。

林邵开开心心的打点好行囊啓程去邕州,别人要担心去岭南水土不顾他不用担心,他是福建路福州人,本身就来自南方,南边各地的气候都大差不差,对他而言恶劣也恶劣不哪儿去。

苏景殊走的晚,赶上了送大部分同年离京。

林邵走的开心,章惇走的时候就更开心了,出城没两步就开始扯着嗓子吼“我岂肯背叛祖国贪图荣华自安泰,骂的那卖国贼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头难擡”。【1】

也不知道他一个福建人从哪儿学的秦腔,过路的行人都被他吼的吓了一跳。

去的远的开开心心,去的近的脸上的笑容更是藏都藏不住。

别人都是直接从京城啓程,周青松在走之前还能回趟家。

没办法,虽然他家不在京城,但是家在开封府和家在京城没什麽区别,谁让他运气好生在了中牟县还被分到隔壁宋州呢。

宋州和登州同属京东路,但是距离真的是一个近在眼前一个远在天边,运气好就是这样,连老天都在眷顾他。

然後他就被要麽回不了家要麽去的地方远的同年们给群殴了。

不该嘚瑟的时候别嘚瑟,嘚瑟过头就是这个下场。

凶残.jpg

苏景殊送走大部分同年,终于到了他被人送的时候。

庞衙内的随行计划不出所料的被他爹叫停,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小夥伴天南海北的跑。

他比景哥儿还大三四岁,又有包大人同行,爹有什麽不放心的?

就算不放心他,还能不放心包大人?

爹就是操心太多。

庞太师:……

亲儿子,自己惯的自己受着。

因为这次的队伍几乎和上次去襄阳时完全一样,原本有些伤感的苏家人在看到包大人那张非常令人安心的黑脸後也伤感不起来了。

他们景哥儿是个机灵的,登州又不是什麽龙潭虎穴,任期满了就能回京城,没什麽好担心的。

走吧走吧,记得经常给他们写信就行。

苏景殊:……

还他的眼泪呜呜呜呜呜。

汴京城的城门楼越来越远,小小苏靠在车厢上长吁短叹,“三年啊,再回来我就长的比展护卫还高了。”

外头骑马护卫的展昭:……

倒也不用在这上面和他较劲。

“包大人,您知道朝中最近为什麽那麽多动作吗?”小小苏感慨完晃晃脑袋,赶路时闲着没事儿,不如来闲谈,“连文相公都去了大名府,感觉官家要干大事。”

他本来以为包大人去登州是为了送他,现在不这麽想了,因为这几天离京的大官太多,再那麽想显得他很自作多情。

包大人只是临时出京,事情办完就回,别的官员不一样,他们是有正经任命的离京任职。

就拿文彦博文相公来说,前些天文相公被朝臣弹劾,官家和衆位亲信大臣推心置腹的谈了半晌,最後的结果就是文相公被任命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封潞国公、判大名府。

前头的官职和爵位很重要,後面的判大名府更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文相公要到大名府上任。

政事堂可以有四个五个宰相,但是不能只有两位,文相公离开京城,原本的副相曾公亮往前进了一步,正式成为大宋的宰相之一。

之後没两天,把文相公骂到离开京城的审官院一把手韩绛韩大人也因为中伤宰相被贬出京。

文相公前脚去大名府,他後脚就去商州上任当知州。

还有王珪王大人,这位倒是没有中伤宰相,他是家里有事直接请辞,好好一个翰林学士就这麽带上行囊包袱款款的回了老家成都府。

韩绛和王珪都是今年春闱的考官,苏景殊对他们还算关注,除了这几位,还有好些以各种理由出京前去边地各州任职的官员。

边地各州府也要有官,朝廷派人去那边任职再正常不过,但是全部从京官中选人就不太正常了。

在官家这麽安排之前,那些地方从来都是被贬的官员才会去的。

如今这虽然也是被贬,但是怎麽看怎麽不对劲,他们被贬的理由根本立不住脚。

宰相被弹劾很正常,朝中有谏院和御史台这两个时刻盯着文武百官的监察机构在,是个官都跑不掉被弹劾,宰相身居高位更是被弹劾的重点人物,有时候出门去酒楼吃饭花的钱多了都能被弹劾。

只要不是什麽大错,皇帝从来不会拿那些鸡毛蒜皮的弹劾来问罪。

现在可好,先是文相公升官加爵明升暗降离开京城,再是弹劾的官儿以中伤宰相为由同样被贬,怎麽?他们俩提前商量好的?

总不能是官家觉得文相公主和不好,所以特意让他去大名府看看和辽国接壤的地方的百姓过的是什麽日子,好让文相公从主和变成主战吧?

而且要是只出现一对这样的也就算了,偏偏这次被贬的官员中有好些都是因为被弹劾或者是弹劾别人,那麽多人因为这种立不住脚的理由被贬出京,只要不是傻子肯定能看出来其中有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