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651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651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之寒,皇帝都解决不了冗官的问题他就更不用说了,先走一步算一步。

沿边各州的高级将领来的很快,第三天早上便齐聚军营,军情紧急没时间给他们休息,人到齐後立刻到狄大元帅所在的中军大帐开会。

李宗谅战死之後蔡挺先去荔原堡安抚负责屯田的番邦部落,荔原堡的位置太危险,部衆先把屯田的事情放放,能种就种不能种就算,关键时刻还是保命最重要。

荔原堡附近有大顺城和柔远寨,随後边军也会往这边加派兵力,实在不行就舍了一季的收成。

负责屯田的番邦部衆恨的牙痒痒,好不容易学会种地又让西夏给搅和的不能种,老虎不发威真当他们是病猫啊?

番邦部衆全民皆兵,蔡大人本意是安抚,去了一趟後却让他们更加恼火。

当然,火气是冲着西夏去的。

武将开会时文官没有插话的机会,苏景殊挪到蔡挺旁边,小小声询问,“大人,沿边接受招抚的番邦部落多吗?”

蔡挺猜到这小子想问什麽,似笑非笑的回道,“不多,也就几十个部衆不到千人的小部落而已。”

苏景殊顿了一下,声音压的更低,“大人,您去荔原堡真的不是为了火上浇油吗?”

蔡挺但笑不语。

苏景殊给嘴巴拉上拉链,很好,懂了。

几十个不到千人的小部落?

千人的部落绝对算不上小,几十个具体是多少个不清楚,就算只有三四十个,所有部落加起来也能聚起上万青壮年。

西北的番邦部落都是游牧民族,上万的青壮年相当于上万的精锐骑兵,还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式的精锐骑兵。

虽然这个临时部队大概率不听指挥不可控,但是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能冒出来帮个大忙。

不愧是能在短短三年内开了两千多顷地的狠人,这才是真正的猛男,李复圭那只能说是窝里横。

蔡挺一心二用,一边听营帐里的武将讨论应敌之策一边给小年轻讲解为什麽要这麽安排。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李元昊建国称帝时的大宋,他们二十多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别的不说,情报方面绝对不会落下风。

不敢说和派去辽国的探子比肩,至少在大动作上能提前得到准确的消息。

苏景殊仔细听前辈教导,学习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文臣的教导方式和武将是两个风格,蔡大人会和他说西北各州和西夏各地的军情民情,狄将军……狄将军只会拉他一起上战场。

话不多说,打一仗自己就明白了。

法子很不错,就是感觉浑身上下哪儿都凉凉的。

趁现在还没被拉上战场,能多听几句是几句。

沿边四路的经略安抚使和武将一同抵达庆州,有几位觉得狄青有些小题大做,荔原堡外的几个回合只是小打小闹,远不到四路全部进入战时状态的时候。

然而第二天说出这话的人就被狠狠的打脸了。

梁乙埋率兵十万到荔原堡外修筑堡寨时还假惺惺的说他们只是来修个堡寨,李复圭屠杀金汤城老弱妇孺的消息传回西夏兴庆府後,梁太後立刻下令国中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编入军队要和大宋开战。

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李元昊当年打地盘的时候都没这麽大阵仗,说是倾国而出也不为过。

说没必要备战的几位:……

与此同时,京城关于李复圭的处置也下来了。

李复圭和狱中自几位被他判了斩首还没来得及斩的将领全部押回京城受审,官家另派官员过来接手他留下的烂摊子。

新的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王广渊是官家的亲信,官家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跟在官家身边,官家继位後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论起和官家的亲近,连王安石都比不过他。

不过就算王知州收到任命书後立刻出发至少也要十天的时间,还是他不用收拾行囊路上不耽误的情况下,在他抵达庆州之前还是得由狄青暂时替他管事。

西夏倾国来攻,接下来沿边各州都要以战事为先,这麽一想,他早点来还是晚点来也没什麽区别。

各路主官在知道对面集结了三十万兵力後都匆忙回驻地调兵遣将安排防守,虽然他们的兵力比西夏多,但是攻方和守方不能放在一起比,边境线那麽长,鬼知道西夏会从哪儿撕开口子。

西夏军号称进攻的方向是鄜延路,但是他们得到的情报却是进攻鄜延路是幌子,西夏军的主力依旧在环庆路。

虽然不太道德,但是情报送过来後其他几路都松了口气。

李复圭被押回京受审没关系,有狄大元帅亲自出马,直接把那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夥一块儿砍了都没关系。

蔡挺早年在山西这边管勾陕西、河东宣抚机密文字,当时陕西的主官是范仲淹,虽然范文正公不上战场,但是蔡大人没少和将领们一起去前线。

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的蔡大人已经五十多岁,庆州还需要有个主官坐镇,他老胳膊老腿儿的就别往前线凑了。

狄大元帅安排好留守人员便率军前往极有可能成为西夏大军进攻目标的荔原堡,留下蔡大人守着空荡荡的州衙在风中淩乱。

六十多岁的老将能在战场上横扫四方,五十多岁的老臣却只能留守後方,狄青你是不是歧视读书人?

狄将军对蔡大人的不满置若罔闻,庆州肯定得留个能做主的人,战场上刀兵不长眼,总不能他这个元帅留在後方让读书人出身的蔡大人去前线。

苏景殊挥挥手告别浑身上下写满不乐意的蔡大人,为了让蔡大人心里好受点临走时还不忘安慰说新任庆州知州最迟半个月就到,实在不行的话蔡大人就等新知州到了再去前线,反正这场仗半个月打不完。

然後他就被一脚踹出了衙门。

苏景殊咧嘴笑笑,“蔡大人放心,下官绝对不会临战而退。”

要是可能的话,荔原堡外那两千多顷地也得保住。

两千多顷开垦好的田地不是闹着玩的,说他小气也好说他分不清轻重也罢,他就是受不了那麽多田地荒芜下去。

百亩为顷,两千多顷地就是二十多万亩,边地军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那麽多田地是给西夏军队践踏的吗?

小小苏大人的种花魂熊熊燃烧,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安生种地,西夏凭什麽干扰他们种地?

打回去!老农民绝不受欺辱!

天气渐热,官道旁的麦田绿油油的格外喜人,就是越往西北走情况越不好,到荔原堡时看到外面大片出苗出的稀稀拉拉的农田後苏景殊终于忍不住骂了起来。

难怪李宗谅只有一千人也要冲去闹讹堡和西夏人拼命,没有哪个农民受得了自家庄稼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