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也很想再活二十年,但是他也想说他死时已经六十多岁,就算不再活二十年也称得上是高寿,再多活二十年就是会被骂“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年纪。
他们生前见到的都是忧患,如果能看到仙人口中拨乱反正之後的大宋也算是一大幸事。
“有个问题。”晏殊擡眸,“仁宗皇帝才驾崩没多久,新即位的官家还年轻,为何早早便有了庙号?”
英宗,在谥法中代表着出类拔萃,会被赠予给年少有为的帝王。
难道新即位的官家为大宋殚精竭虑而英年早逝?
几人心头都是一紧,仁宗皇帝无子,他们知道後面接任的肯定是几次被接进皇宫充作皇子教养的十三团练,十三团练家中有孩儿,可英年早逝也不是事儿啊。
若真的英年早逝,怎麽地府中不见身影?
老臣们为见不到面的年轻官家操碎了心,怕见不着,又怕真见着。
各朝帝王们不操心,他们只想看热闹。
小神童的日子怎麽多姿多彩?三元及第到底怎麽钻的空子?接任的皇帝为什麽前半辈子和倒霉俩字儿分不开?
仙家真是的,说他们的糗事时那叫一个事无巨细,怎麽到老赵家就变了?
热闹呢?乐子呢?他们要闹了!
刘娥白了他们一眼,仙家都说了这次的重点是那位苏相,要事无巨细讲的肯定不会是老赵家,要看笑话还得再等等。
【治平年间的变法以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前期主持变法的是英宗和老王,後期主持变法的是神宗和小小苏,这次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古代继王莽新政之後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王安石在地方历练多年回京主持变法,英宗决定开始变法时,苏相也在京东路登州开始他的官场首秀。】
【说来也巧,当时正好有一大案需要权知开封府包拯包大人去京东路,咱苏相和开封府那是各种案子结下来的缘分,很难说英宗是不是特意选了那麽个地方让开封府能顺路带他一程。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之下,登州三剑客和开封府铁三角最终是一起出发前往登州。】
【开封府铁三角大家已经很熟悉就不介绍了,登州三剑客大家同样很熟悉但是还得再介绍一下。】
【苏景殊,小团队的脑力天花板,遇到事情负责出主意;白玉堂,小团队的武力天花板,遇到事情负责物理镇压;沈仲元,小团队的江湖百晓生,後来发展成江湖朝堂双线包打听,有什麽要打听的找他准没错。】
【有的人初入官场里外不是人,有的人到地方历练里外都是自己人,很明显,苏相属于後者。】
【当时包大人到登州要查的是宗王谋反的案子,虽然不知道那一任的登州知州到底是怎麽想的,但是他上来就把苏相拉进他的贪官同盟里不得不说是帮了大忙。】
【根据小道消息,那位登州知州是庞籍庞太师的外甥,庞太师的儿子庞昱是老来子自小娇生惯养,京城人称庞衙内。庞衙内是苏相的好朋友,那位登州知州估计是觉得他们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所以直接当苏相是贪官。嗯,也不知道他心里的庞太师是什麽形象。】
【总之就是,苏通判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知州给烧没了。】
所有人:……
虽然没听明白这把火是怎麽烧的,但是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仙人的意思是,庞醇之的外甥参与宗王谋反?”
“他还把小儿子养成了纨绔?”
“不能吧?”
还有那位苏姓宰相,刚到任地就被贪官觉得是同夥真的没有别的原因吗?
这位苏相……他正经吗?
状元郎出身的进士刚到地方就被当成贪官令鬼震惊,有“天子御史”之称的庞籍养了出了个纨绔儿子令鬼震惊,大宋有宗室王爷造反更令鬼震惊。
大宋都那样了还有宗室闹事?疯了吧?
熟悉民间情况的老臣们都觉得造反的宗室王亲多少有点大病,不熟悉宋朝民间情况的历代皇帝却没那麽多想法。
皇家嘛,是个男的都想当皇帝,哪个皇帝在位时没处理过几个想造反的亲戚?
【旧的知州被一把火送去刑场,新知州许遵很快上任,这位新来的许知州是从大理寺外放到登州,在律法上造诣颇深。】
【然後,登州就发生了拉开变法帷幕的阿云案。】
【登州阿云案讲的是一个叫阿云的女子在母亡服丧期间被叔叔许配给一个姓韦的老光棍,她不愿嫁人选择杀人却因年幼力弱未能杀死,之後到县衙後如实供认罪行,许遵判她流放,而京城刑部大理寺却执意判她死刑。】
【律法是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完善的,谋杀已伤到底该怎麽判?阿云的情况到底能不能从律法上从轻处罚?】
【朝中因此吵的不可开交,英宗和王安石本来就想变法图强,单纯的案件争执逐渐演变成刑律之争、慎刑派和重刑派之争乃至变法派和守旧派之争。】
【阿云的案子赶在变法之前,变法肯定要得罪人,有利益冲突也有对失败的恐惧,对那些守旧派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打压变法,案件的本身如何不重要,只要是王安石支持的他们就反对,于是英宗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整日和那些掉进钱眼里的蠹虫打交道治不好国,他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说什麽就是什麽。】
范仲淹听到这里只有叹气,“官家左右摇摆,变法如何能成?”
天下终究还是皇帝的天下,只要皇帝态度坚定,路上遇到的难题能少上九成。
可惜……
滕宗谅耸耸肩,“仙家说了,庆历年间的新政虽然失败,但是为治平年间的变法攒了教训,能给後辈当教训也是有功。”
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失败,多看看後面的成功,虽然後面的成功和他们关系不大,但是仙家都说了他们的失败给後头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所以後面的成功依旧和他们有关系。
别管其他人怎麽说,他们只要认定大宋的繁华昌盛他们功不可没就行。
对,就是这样,没毛病。
其他人:……
如此自欺欺人,岂是君子所为?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挺有道理。
【在万衆瞩目之中,治平年间的变法在争吵中开始,所有政策都先在京东、河北、淮南三路试行,苏相所在的登州正好归京东路管辖。】
【实干派难得,有能力的实干派更难得,虽然变法初期苏家人的立场能跳踢踏舞,但是苏相一直都是坚定的“管他能不能行试试再说”派,再坏也不能比现在更坏,试试还有好转的可能,干了不亏。】
【正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