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也是官,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宋的官员好日子过的太久了,如果这次能让朝堂上下都绷紧神经,他们就是挨骂也值得。
要治理百姓先得治理官员,不把官场整顿好再怎麽花心思变法都是白搭。
王介甫先前一直将重心放在财政上,这是掉了两年的坑终于回过味儿想抓用人了?
立法之患和任人之失都是大问题,解决问题也要分先後,把顺序弄颠倒了就是现在这个场面,可惜他们先前都没往这边想。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回过味儿来也来得及。
他们已经准备好挨骂,趁他们这些老骨头还能再扛几年,官家想干什麽就干去吧。
老臣们到底还是心怀天下惦记百姓,到他们这个位置虚名已经不重要,只要能让大宋繁荣昌盛,他们在後世的史书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可要是一直走下坡路,生前名声再好也挡不住後世之人瞧不上他们。
商议以老臣们的推心置腹告终,官家感动的眼泪汪汪,再次在“大宋要完”和“大宋还有救”之间来回蹦跶。
肱股之臣们定下接下来要怎麽办後马上回衙门干活,事关新法还是由王安石主持,老王这会儿干劲十足,迫不及待想听到铺天盖地的骂声。
臭小子在计划书上写了很多鬼点子,他感觉那个先挨骂再澄清就很有用。
正常程度的挨骂很正常,他天天都在挨骂,但是如果忽然之间铺天盖地都是骂他是奸佞骂新法害民的呢?
他肯定不是奸佞,新法也肯定不是为了害民,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来自大宋各地,别的地方的学子不清楚新法具体是什麽样,河北、京东、淮南三路的学子还能不知道?
可以说新法有漏洞,但绝对不能说新法毫无可取之处。
如果新法真的毫无可取之处,朝堂上这些官员是干什麽吃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忠出这麽个鬼东西?
眼睛长在百姓自己身上,究竟时好时坏百姓自有评判。
叫好声叫骂声同时出现说明新法还有改进的余地,而在新法的确有成效的情况下还一股脑的全是骂名,不用想肯定是被有心之人给记恨上了。
如果某件事情的评价铺天盖地过于一致,那接下来肯定有人“只有我不这麽觉得吗”来反驳。
读书人一般都有点自命不凡,别人说的不一定对,他们自己发现的才是被掩埋的真相。
这就好办了。
老王眯了眯眼睛,招来亲信准备搞事情。
第194章
*
凛冬已至,再怎麽爱出门游玩的人也都屈服在寒冷之下,游山玩水太折腾,三五友人约在一起喝喝酒看看戏吃个锅子也不错。
京城各大勾栏瓦舍没有淡季,只会在冬日迎来旺季中的旺季,如今又到年关,手里有点闲钱的都愿意在这时候出来放松放松。
瓦子里的戏楼戏园子场场爆满,不拘有什麽剧目,买到哪场去看哪场。
最近最火的剧目叫《白发魔女传奇》,这出戏演的是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邻居王大婶和其子王大春和杨白劳父女相处融洽,喜儿和大春日久生情,两家商量过後准备秋後让他们完婚。
没有冲突就不叫戏剧,经常看戏的都知道喜儿和大春的婚事肯定没那麽容易完成。
果不其然,村里的恶霸地主黄世仁看喜儿年轻貌美想要霸占,与管家合谋以重租厚利胁迫身为佃农的喜儿之父杨白劳。
租之前说好的是良田,种地时却发现都是沙土地,杨白劳试图找地主老爷讲理,可地主老爷哪是能讲理的人,连打带骂就把他赶了出去。
租了地就得交地租,谁说当初租的是良田,合约上写了吗?
沙土地是一个价钱,良田又是一个价钱,真要租良田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
家丁狗仗人势看的观衆们火冒三丈,可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们更加火大。
朝廷拨下青苗钱来救济百姓,杨白劳身为佃农没有地主作保的话不能借钱,地主黄世仁要的是他闺女喜儿不可能给他作保,还严词表示年底必须把地租交齐。
地方官对民间的强买强卖不管不问,黄世仁已经提前打点好官府,杨白劳告到官府也无济于事。
除夕夜万家团圆,杨白劳拿不出地租,去借高利贷也借不来,被逼无奈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回家後就走投无路悬梁自尽。
大年初一喜儿被抢入地主家中,黄世仁为了没有後顾之忧还赶走了一直租种他家田地的王家母子。
王大春欲救心上人却敌不过人多势衆的地主,非但没能救出心上人,反而被黄家的家丁打的遍体鳞伤,王家母子俩不知所终,从此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
观衆们都看傻了,什麽情况?大过年的给他们看这?
如果接下来很快有反转也就算了,偏偏这戏演了一出就不演了,说是下一出要等到下一旬。
不是,谁家好人家两出戏之间隔十天啊?生意不想做了是吧?
看戏的百姓骂骂咧咧走出戏园子,一个人骂不够还要拉着亲朋好友一起骂,骂声多了後对这出戏感兴趣的也多,戏园子虽然不演下一出但是第一出却可以重复去演,于是骂骂咧咧的观衆越来越多。
还没到第二出戏上演的时候,坊间便开始有人传这个戏本子不是单纯的戏本子,这是为了讽刺新法而编排的戏份。
朝廷说青苗法是为了救济百姓,结果呢,杨白劳还是被逼死了,喜儿也被恶霸地主抢到家里肆意折磨。
地主豪强害的佃农家破人亡,地方官勾结地主不管不问,就这还推行新法?就算推行也会变成害民的法。
看看戏里的演的,杨家父女太惨了,而民间像杨家父女这麽惨的人家数不胜数,编成戏本子演都演不过来。
以前地方官勾结地主豪强好歹还知道遮掩,自从朝廷推行新法,那些地头蛇连遮掩都不遮掩,不光佃农被欺负,连没什麽背景的普通富户也被欺负的倾家荡産。
真是的,朝廷闲着没事儿推行什麽新法,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抓几个贪官立典型。
年关的人有钱有闲,各种小道消息传的飞快,没几天整个京城都加入了唾骂新法害民的队伍。
青苗钱主要借给农村的农户,农户借完之後才轮到城里的坊郭户,能在京城生活的百姓日子过的都不算差,就算有亲戚在乡下知道些新法的相关内容也不会特意去骂。
把自家日子过好已经不容易,哪儿那麽多精力去关注和他们不沾边的事情。
所以虽然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有新法这回事儿,但是以前骂新法朝中反对派是主力,百姓的声音几乎没有。
最近大家都闲着没事儿,勾栏瓦舍又出了这麽一个让人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