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65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65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虽然他们也是官,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宋的官员好日子过的太久了,如果这次能让朝堂上下都绷紧神经,他们就是挨骂也值得。

要治理百姓先得治理官员,不把官场整顿好再怎麽花心思变法都是白搭。

王介甫先前一直将重心放在财政上,这是掉了两年的坑终于回过味儿想抓用人了?

立法之患和任人之失都是大问题,解决问题也要分先後,把顺序弄颠倒了就是现在这个场面,可惜他们先前都没往这边想。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回过味儿来也来得及。

他们已经准备好挨骂,趁他们这些老骨头还能再扛几年,官家想干什麽就干去吧。

老臣们到底还是心怀天下惦记百姓,到他们这个位置虚名已经不重要,只要能让大宋繁荣昌盛,他们在後世的史书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可要是一直走下坡路,生前名声再好也挡不住後世之人瞧不上他们。

商议以老臣们的推心置腹告终,官家感动的眼泪汪汪,再次在“大宋要完”和“大宋还有救”之间来回蹦跶。

肱股之臣们定下接下来要怎麽办後马上回衙门干活,事关新法还是由王安石主持,老王这会儿干劲十足,迫不及待想听到铺天盖地的骂声。

臭小子在计划书上写了很多鬼点子,他感觉那个先挨骂再澄清就很有用。

正常程度的挨骂很正常,他天天都在挨骂,但是如果忽然之间铺天盖地都是骂他是奸佞骂新法害民的呢?

他肯定不是奸佞,新法也肯定不是为了害民,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来自大宋各地,别的地方的学子不清楚新法具体是什麽样,河北、京东、淮南三路的学子还能不知道?

可以说新法有漏洞,但绝对不能说新法毫无可取之处。

如果新法真的毫无可取之处,朝堂上这些官员是干什麽吃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忠出这麽个鬼东西?

眼睛长在百姓自己身上,究竟时好时坏百姓自有评判。

叫好声叫骂声同时出现说明新法还有改进的余地,而在新法的确有成效的情况下还一股脑的全是骂名,不用想肯定是被有心之人给记恨上了。

如果某件事情的评价铺天盖地过于一致,那接下来肯定有人“只有我不这麽觉得吗”来反驳。

读书人一般都有点自命不凡,别人说的不一定对,他们自己发现的才是被掩埋的真相。

这就好办了。

老王眯了眯眼睛,招来亲信准备搞事情。

第194章

*

凛冬已至,再怎麽爱出门游玩的人也都屈服在寒冷之下,游山玩水太折腾,三五友人约在一起喝喝酒看看戏吃个锅子也不错。

京城各大勾栏瓦舍没有淡季,只会在冬日迎来旺季中的旺季,如今又到年关,手里有点闲钱的都愿意在这时候出来放松放松。

瓦子里的戏楼戏园子场场爆满,不拘有什麽剧目,买到哪场去看哪场。

最近最火的剧目叫《白发魔女传奇》,这出戏演的是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邻居王大婶和其子王大春和杨白劳父女相处融洽,喜儿和大春日久生情,两家商量过後准备秋後让他们完婚。

没有冲突就不叫戏剧,经常看戏的都知道喜儿和大春的婚事肯定没那麽容易完成。

果不其然,村里的恶霸地主黄世仁看喜儿年轻貌美想要霸占,与管家合谋以重租厚利胁迫身为佃农的喜儿之父杨白劳。

租之前说好的是良田,种地时却发现都是沙土地,杨白劳试图找地主老爷讲理,可地主老爷哪是能讲理的人,连打带骂就把他赶了出去。

租了地就得交地租,谁说当初租的是良田,合约上写了吗?

沙土地是一个价钱,良田又是一个价钱,真要租良田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

家丁狗仗人势看的观衆们火冒三丈,可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们更加火大。

朝廷拨下青苗钱来救济百姓,杨白劳身为佃农没有地主作保的话不能借钱,地主黄世仁要的是他闺女喜儿不可能给他作保,还严词表示年底必须把地租交齐。

地方官对民间的强买强卖不管不问,黄世仁已经提前打点好官府,杨白劳告到官府也无济于事。

除夕夜万家团圆,杨白劳拿不出地租,去借高利贷也借不来,被逼无奈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回家後就走投无路悬梁自尽。

大年初一喜儿被抢入地主家中,黄世仁为了没有後顾之忧还赶走了一直租种他家田地的王家母子。

王大春欲救心上人却敌不过人多势衆的地主,非但没能救出心上人,反而被黄家的家丁打的遍体鳞伤,王家母子俩不知所终,从此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

观衆们都看傻了,什麽情况?大过年的给他们看这?

如果接下来很快有反转也就算了,偏偏这戏演了一出就不演了,说是下一出要等到下一旬。

不是,谁家好人家两出戏之间隔十天啊?生意不想做了是吧?

看戏的百姓骂骂咧咧走出戏园子,一个人骂不够还要拉着亲朋好友一起骂,骂声多了後对这出戏感兴趣的也多,戏园子虽然不演下一出但是第一出却可以重复去演,于是骂骂咧咧的观衆越来越多。

还没到第二出戏上演的时候,坊间便开始有人传这个戏本子不是单纯的戏本子,这是为了讽刺新法而编排的戏份。

朝廷说青苗法是为了救济百姓,结果呢,杨白劳还是被逼死了,喜儿也被恶霸地主抢到家里肆意折磨。

地主豪强害的佃农家破人亡,地方官勾结地主不管不问,就这还推行新法?就算推行也会变成害民的法。

看看戏里的演的,杨家父女太惨了,而民间像杨家父女这麽惨的人家数不胜数,编成戏本子演都演不过来。

以前地方官勾结地主豪强好歹还知道遮掩,自从朝廷推行新法,那些地头蛇连遮掩都不遮掩,不光佃农被欺负,连没什麽背景的普通富户也被欺负的倾家荡産。

真是的,朝廷闲着没事儿推行什麽新法,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抓几个贪官立典型。

年关的人有钱有闲,各种小道消息传的飞快,没几天整个京城都加入了唾骂新法害民的队伍。

青苗钱主要借给农村的农户,农户借完之後才轮到城里的坊郭户,能在京城生活的百姓日子过的都不算差,就算有亲戚在乡下知道些新法的相关内容也不会特意去骂。

把自家日子过好已经不容易,哪儿那麽多精力去关注和他们不沾边的事情。

所以虽然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有新法这回事儿,但是以前骂新法朝中反对派是主力,百姓的声音几乎没有。

最近大家都闲着没事儿,勾栏瓦舍又出了这麽一个让人火冒三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