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些诋毁王相公的说辞都是王相公的政敌杜撰的,借口新法害人想把王相公排挤出朝堂,等朝中没有了王相公这样为国为民的好臣子,到时候整个朝堂就成了他们的一言堂。
朝中只剩下奸臣,奸臣只会说谗言,到时候官家想不听谗言都不行,那大宋还能好吗?
对朴素的百姓们来说皇帝是不会有错的,如果皇帝那句话说错了或者什麽决定做错了那一定是身边的大臣做的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得怪大臣。
这次也是,新法是官家点头推行的,官家都同意了能有错吗?
他们不觉得新法有什麽不好,还趁过年给散落各地的亲朋好友写信让他们再被官府衙门的差役找上门时别被忽悠。
七大姑八大姨二舅姥爷都看清楚了,官府的政策是这样式儿的,如果家里的官说的和官府的告示不一样就去告状,朝廷最近管得严,这种事情一告一个准儿。
抵制贪官污吏人人有责,别地儿的百姓能不能遇到清正廉洁的好官全靠运气,他们开封府的百姓就在天子脚下生活还能被贪官污吏给糊弄住?
当打探消息的人将坊间现状传回反对派们耳中,所有人都懵了。
这和他们预想的不一样。
民间的戏本子写的乱七八糟,他们这些人再不济也都是进士出身,能屈尊去写戏本子已经够看得起那些那些戏子,要不是情况特殊,那些戏园子这辈子都看不到进士写的戏本子。
按照他们的预想接下来应该是这样:戏班子感恩戴德的收下他们的戏本子,新戏一出立刻将那稀奇古怪的《白发魔女传奇》挤到角落里,观衆看了他们的戏都明白大宋为何不可变法,百姓再次执笔为剑出口成刀来抵制王介甫和他一帮牙尖嘴利的拥趸,最终老王被骂到主动叫停新法,大宋依旧是那个虽然小问题不断但至少安稳的大宋。
结果可好,预想直接断在第一步,他们连精心准备的戏本子都推销不出去。
更可恨的是,全城的百姓都觉得之前反对新法反对错了,说什麽王介甫和追随他推行新法的都是忠臣清官,反对新法的官员才该骂。
反对派们:???
反对新法怎麽就该被骂了?大宋现在这个样子经得起折腾吗?能维持现状已经很不错了变什麽变?不怕变着变着把江山给变没了吗?
乌合之衆!都是乌合之衆!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中不管是支持变法的还是反对变法的都不觉得自己是奸臣,在他们眼里他们是一心为国的忠臣对方是进献谗言的祸害。
文人的笔杆子堪比杀人利器,骂人的时候什麽难听话都能写出来,反对派放开了手段骂了那麽多天,猛不丁的局势逆转谁都接受不了,闹着闹着就闹到了官家面前。
解决不了胡说八道的百姓还解决不了戏班子?
民间传唱的书籍戏文朝廷都有专门的衙门来审核,大宋文风昌盛,只要别写的东西不太过分衙门一般不会管,但是衙门想管的话一定能找到理由管。
反对派试过直接让衙门朝那些戏班子施压让他们别再演那出破戏,没想到主管这事儿的官员说那出戏没毛病不肯叫停。
不是,你们也被洗脑了吗?
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反对派,欢喜的自然就是新党成员。
司农寺的气氛和前些天截然不同,之前垂头丧气出门都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现在到哪儿都是扬眉吐气,挨了那麽多天的骂好不容易否极泰来还不许他们挺直腰杆嘚瑟嘚瑟?
嘚瑟好嘚瑟妙,不嘚瑟都对不起前些天挨过的骂。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世上还是清醒的人多,王相公没有错,新法没有错,错的都是那些刻意扭曲新法的糟心官。
他们的前途光明坦荡哈哈哈哈哈哈~
同僚们过于兴奋,吓的苏景殊在司农寺也不敢冒头,生怕同僚们知道这件事情里有他的影子。
在这个时代玩舆论战很轻松,所有人都没见过这种招数,就算拉长战线局中人也反应不过来到底是怎麽回事,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和安排接下来的舆论走向。
但是事情接近尾声後再往回看就很明显了,戏有问题,开始铺天盖地的诋毁反对有问题,後面大量为老王辩驳的百姓有问题,这件事情哪哪儿都有问题。
可惜这时候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在京城百姓眼中老王已经是忍辱负重的大忠臣,这时候谁骂他谁就要挨骂。
王安石最近的心情非常复杂,按理说这个结果他应该高兴,可是每天顶着同僚们古怪的目光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事到如今再看不出来有人操控坊间流言他们就白当那麽多年的官了,看不出来啊老王,不吭不响的还能玩这麽一出。
前些天京城骂他骂的那麽厉害,他们还想着要不要找机会去开导开导,免得他们的宰辅之臣还没位极人臣就先辞官不干。
当时觉得这家夥天天都是强颜欢笑,现在想想,强颜欢笑是不存在的,分明就是发自内心的笑,是胸中有数的笑,是洞察一切的笑,是看他们笑话的笑。
衆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怎麽样?是不是还想找机会再体验一把?
哼。
老王:……
老王摸摸鼻子什麽都不敢说,他说这事儿他也是个旁观者同僚们信吗?
虽然说起来很不可信,但是他真的全程没有插手。
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可小觑。
主要是苏子安那小子不可小觑。
纵观整个朝堂,除了那小子他想不出还有谁敢这麽胡来,偏偏了解那小子为人的人太少,短时间内不会有人将事情和他联系到一起。
所以背锅的只能是他这个在传闻中忍辱负重深有苦衷的王相公。
哦,或许还要加上为他冲锋陷阵的吕惠卿。
这天一大早,司农寺的一把手吕大人就被王相公派来的人请去一同进宫面圣,说是几位御史谏官在官家面前状告王相公,也不知道到底告了什麽,告着告着就开始想撞柱子。
撞柱子?这是要死谏啊!
难怪王相公匆匆忙忙将吕大人喊走一起面圣,御史胡搅蛮缠起来不讲理,王相公的身份不好和他们一般见识,这种打嘴仗的活儿从来都是他们吕大人出马。
王相公在朝堂上舌战群儒战斗力非凡,吕大人的战斗力比王相公还高,这俩人凑到一起去吵架场面一定相当精彩。
可惜他们看不到。
寺中兼判胡宗愈胡大人笑呵呵的目送吕惠卿离开,然後转身说道,“我猜那些御史谏官是为了坊间盛传的《白发魔女传奇》这出戏状告王相公。”
旁边的寺丞煞有其事的点头,“前些天城里那麽热闹,不出意料的话应该是吕大人的主意。”
这话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