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695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695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病了年老了就弃之如敝履还有谁肯为朝廷拼命?

冗余兵力要裁撤,先统计好有多少人愿意回家多少人愿意听经略司安排,有家可回的就发粮饷让他们回家,不愿回家或者无家可归的就分散到各州军县镇城寨中安家。

西北地广人稀,不会让退下来的士兵无处可去,干不了农活可以干其他的,总能有办法养活自己,而那些伤病太重没法自理的士兵也另有去处,总之不能将人赶走就算完事儿。

经略司要清查所有将士的情况,还要防止官员私下里搞小动作,忙的郭将军和赵机宜连过年当天都留在衙门里干活。

沿边四路所守地界两千多里,光禁军就有二十万。

鄜延路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两万七千。

二十万禁军分戍各州军,抛开老弱伤残能上战场的只有十三万左右。

将近半数的士兵都要退居二线,沿边四路的经略司都忙的脚不沾地。

永兴军路不属于沿边四路,但是也没闲着,因为在行政单位上永兴军路包括鄜延路和环庆路,所以永兴军路经略司的官员是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再加上陕西转运司也在京兆府,冯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一把都烧的旺旺的,京兆府各衙门的官都恨不得直接睡在衙门。

大半夜的回家收拾收拾还没睡俩时辰就又要上衙,睡在衙门睁开眼睛洗把脸就能干活,何必要回家呢?

卑微.jpg

在一群有家眷的同僚的映衬下,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苏机宜显得格格不入。

也格外招人恨。

狄元帅替全体同僚发出来自灵魂的慰问,“子安,你是不是该成家了?”

苏景殊淡定回道,“不着急,我娘说家里交的起罚款,遇到合适的再说,元帅当年不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在这人口是国力象征的年代,男男女女到一定年纪真的会有单身税。

啧,可怕。还好他家开明。

也有钱。

狄青:……

得,不问了,一说又想起来当年被姑母催着找对象的日子。

苏景殊不着急,他们家人丁兴旺,远不到需要他开枝散叶的时候,“元帅,过些天还要不要去绥州看看?”

种谔和折继世放弃了修筑罗兀城不假,但是俩人将火气发到了过来阻挠他们建城的梁乙埋身上。

就算他们不能建城,看到梁乙埋该打还是打。

要不是梁乙埋带兵骚扰,他们怎麽会不能建城?

可以说是相当的不讲理。

不过边疆地区本来也不是什麽讲理的地方,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理。

梁乙埋从兴庆府出兵粮草不继,种谔带兵应战根本没准备粮草,随身带的干粮吃完就冲进敌军大营抢,来去如风颇有马匪之风。

虽然没能成功筑城,但是此番用兵同样让西夏损失惨重。

种谔和折继世所到之处愿意投降的部落就跟他们走,不愿意投降的部落就地焚毁,党项人被打怕了,为了避开大宋的兵锋直接後退了两百多里。

纸面上的边境线没有变,但是西夏人不敢在大宋边境两百里内活动,实际上的边境线就能往前推两百里。

——种地!屯田!筑营寨!

基建搞起来!

种将军和折将军打仗太猛,苏景殊有点担心他们对愿意投降的党项部落太强硬导致人心不稳。

当年他们俩招降嵬名山的手段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幸好是成功了,要是嵬名山死活不愿降,种将军怕是已经去地府见他爹种老将军了。

种老将军招抚番邦能让对方心服口服,种将军和他爹相比还是差了点儿。

狄青有气无力的打了个哈欠,“不用,那边有赵卨盯着。”

赵机宜在西北这些年不是白干的,读书人带兵打仗容易出问题,让他们给番邦部衆讲道理还是可以的。

西北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很正常,鼻孔朝天目中无人的比例比京城小很多。

王韶招抚青唐番邦时知道带个精通佛法的老和尚,赵卨在鄜延路也会用各种手段让来到大宋境内的番邦部落真心愿意留下。

还有他们苏机宜时不时冒出来的新点子,沿边各州的文臣觉得有用的话都学的有模有样。

大宋文臣干别的不行,嘴皮子功夫绝对没得说。

种谔和折继世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等他们在梁乙埋那儿发泄完火气冷静下来就好,不用特意再往绥州跑一趟。

过完年蔡大人开始全面推行将兵法,这次和先前不太一样,连番兵、乡兵中的精锐也要考核编入将中,各路经略司都忙的脚不沾地,实在闲着没事干可以接手本职工作。

西北本就重视番兵、乡兵,如此加上番兵、乡兵他们的总兵力能翻一番。

昨天各路才把最新消息送来,鄜延路如今共有九个将,环庆路八个,秦凤路五个,泾原路十一个,算总兵力的话西北兵力已经占到大宋的三分之一。

足足三分之一的兵力,要是再干不出点成绩怎麽对得起历代守边重臣将领的努力?

狄将军很焦虑,当年被西夏游骑折腾的连着几个月都不敢睡囫囵觉的时候都没现在这麽焦虑。

再看看王韶在秦凤路的功绩,回过神来更觉得焦虑。

苏景殊张了张嘴,想说点什麽缓解一下他们家元帅的焦虑心情,但是想想隔壁王机宜的最新战绩又实在不知道该怎麽安慰。

自从好脾气的王珪到秦州换了李师中,王韶就开始了他所向披靡的大动作。

招抚番邦不是只让他们迁到汉地,还得让他们安心留下,不然来了再叛逃等于白来。

西北这边崇尚佛法,不光番邦部落信佛,这边的汉人也信佛。

王韶先前在西北待了好几年,知道这这边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如念几句阿弥陀佛,所以这次上任时就带了个高僧过来。

高僧智缘,一个神奇的老和尚。

智缘大师以医术闻名,嘉佑年间被召至京城为仁宗皇帝治病,没想到仁宗皇帝走的太急,大师刚到京城他就驾崩了。

正好他们官家的身体也不咋好,于是就继续把这位医术超群的大师留在身边调理身体。

看如今官家连着夜以继日批半个月的奏章也没累晕过去的情况就知道,大师的医术名不虚传。

当朝大儒热衷于佛老学说的很多,比如大苏和老王,都是儒释道三家都精通的大家。

智缘大师身为有名的大和尚,学识和忽悠能力自然不用说。

大师是被赐予紫衣的大和尚,想让他到西北还得经过官家的同意。

王子纯在老王那边磨破了嘴皮子才让他同意去说这事儿,好在结果是好的,老和尚被封为经略大师同到西北来招抚番邦。

大师不愧是大师,带他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