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51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51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过他就记恨他。

这是他的错吗?不是!

就算官家在跟前他也还是这麽觉得。

他脾气多好啊,御史污蔑他上任的路上走私货物他都没生气,不过话说回来,京城的官就是不好当,阴谋诡计忒烦人,某些官看上去人模人样实际上手段脏的他都不想说。

京城水太深,不适合他这种实在人。

路上不能耽搁太长时间,停两三天给他们兄弟俩说说话逛逛落脚的小城就够了,诉完兄弟情该去京城去京城该去登州去登州。

临分别前大苏揽着他弟神神秘秘的咬耳朵,虽然他的仇家名单写的很长,但是其中有几个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那个污蔑他走私的御史谢景温。

那家夥当年在地方为官时也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平时相处的时候也挺好,谁能想到会猛不丁来这麽一出。

他们实诚人不和心眼多的家夥打交道,躲不过去就尽量坑回去给他这个倒霉哥哥报仇。

小小苏:啊?我吗?

哥,谢景温当了那麽多年的官,想坑回去难度有点大,弟弟只能尽量保证不被坑。

车队啓程,白五爷终于找到说话的机会,钻进马车感叹道,“京城真危险。”

沈仲元跟着感慨,“人心叵测。”

他们俩在登州时就经常感慨当官和当江湖人感觉完全不一样,现在更是这麽觉得。

以前他们是纯粹的江湖人,只要武功高皇宫大内都能随便闯,天底下就没有危险的地方,现在换个角度看京城,哦豁,走一步三个坑,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被坑出去了。

还好他们一个是只拿俸禄不用干活御前侍卫一个是私人幕僚,实在不行还能回去做个纯粹的江湖人,要是一点退路都没有的话日子就没法过了。

“其实还好,我哥当官当的跌宕起伏主要是被当枪使了。”苏景殊托着脸解释道,“王相公推行新法遇到的阻力很大你们是知道的,朝中把新法批的一文不值的反对派以司马光司马大人和范镇范大人为首,他们有意推荐我哥出任谏官来推翻新法,我哥那性子你们也知道,出口就是得罪人,不光没按照司马大人和范大人的意思否定新法,还把支持新法的大臣给得罪光了。他没当谏官都弄成这样,官家哪儿还敢让他当谏官。”

那些反对派也是,挑人能不能下点功夫,别人的前程也是前程。

他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旁边俩人越发觉得朝堂险恶。

江湖险恶那是真刀真枪的险恶,朝堂险恶是栽了跟头都不知道到底怎麽栽的。

苏景殊没有打扰俩人的长吁短叹,他只知道回京後要去司农寺,具体是什麽职位还不太清楚。

司农寺的一把手是判寺事,除此之外还有个同判寺,许大人只说老王这些天暂时管着司农寺,吕惠卿是名义上的判司农寺事,那他回去後会被安排到哪儿?同判寺?

在哪儿干活确定了,他的职位呢?

唉,官职差遣忒复杂,脑子转不过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麽。

大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像後世常听到的尚书、侍郎、寺监卿之类的官都有,不过这些官基本上都只有头衔,并没有相应的权利,头衔只用来确定官员地位的高低以及俸禄的多少,所以也称为空官或者寄禄官,这是“官职差遣”体系里的“官”。

而“职”是“职名”的简略称呼,又称贴职,主要有有三馆秘阁官、诸殿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这些,看名字也知道这些都是文化人能有的学术头衔,和後世的职称差不多。

官职差遣,最後的“差遣”才是真正有权力的头衔,官名中带“判”“知”“勾当”“权”“监”之类限定词的都是差遣,比如知州、通判这些。

唐末五代时这些差遣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即撤,大宋开国後这些差遣逐渐固定成朝中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也就是领俸禄看“官”,干活看“差遣”。

两府三司取代三省六部成为权力中枢,中书政事堂发号施令,枢密院掌军政,三司主管民政,两府三司之下再有监司、州、县三级,县之权悉归于州牧,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归于朝廷,治理全国的权力框架就出来了。

朝中的文臣都是读书人出身,“官”位高不高不重要,“职”位一定得拿得出手,所谓“一经此职,遂为名流”,高官基本上都有“职”位在身。

不过这些学术头衔除了三馆一阁有具体的活儿干其他都是空头衔,而三馆一阁的头衔就是馆职,一般只会给科举考试考出来的进士和制科考试考出来的优秀人才。

排名靠前的进士们在地方历练三五年,经过朝中大臣推荐并参加考试,合格之後才能获得官职,而排名靠後的的进士想入馆难度更高,毕竟馆阁的职位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进士都安排进去。

从馆阁到两制,从两制到两府,这是大宋官员晋升的最优途径。

反过来就是,两府相公基本都是两制出身,而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这两制又基本上都是从三馆一阁挑出来的,开头的路子走不好,後面差不多就和权力中心无缘了。

所以说,考试考的好真的很有用。

他的同年在地方历练三五年回京後还要京官推荐再考试,他是第一名他不用,按以往的流程第一名回京就能入馆。

任期未满就回京责任不在他,他在登州干一年顶得上前任干三年,哦,他还把前任干三年干出来的坑给填了,就算後面的政绩和他没关系,前头干的活儿总得给他算上。

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嗯,他就是天下英俊之一。

三馆一阁中最好的是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之後是集贤、秘阁校理,再往後是馆阁校勘、史馆检讨,他都被提前召回京城了,给他个第一等的职位不过分吧?

小小苏大人满怀期待的回到京城,先回家修整一下,吃饱睡好养足精神再去见官家。

钱财足够的话在京城有房産非常有必要,感谢万能的娘亲,回家後有热腾腾的饭菜真是太幸福了。

白玉堂和沈仲元没有打扰苏景殊一家团聚,他们有他们的去处,用得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随时能出现,用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消失的也很快。

江湖出身的人没点独家本事不好混,老沈觉得他们家大人说的闲暇之余当个江湖百晓生很不错,在登州的时候已经试验过,白花花的银子跟不要钱一样只要张嘴就能飞过来。

当然那个钱他不敢都拿,其中有八成都得归公。

归公就归公,混江湖最重要的不是挣钱而是人身安全,小命儿没保障的话挣再多钱也没用,他的武功在江湖上算不上顶尖,归公後留下来的那些足够养活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