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352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352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庞昱:“带着灾民?”

赵清:“还几百个?”

天呐,难怪包大人急忙忙出去,难怪展护卫也急忙忙出去,开封府外有几百个进京告御状的灾民,他们不急就有鬼了。

赵清敲敲脑袋,“不对啊,我记得朝廷已经从各地筹集了赈灾粮运往荆州,粮仓有粮那些官员为什麽不肯开仓放粮?”

“我爹好像也说过荆州水灾的事情,不过那是半个月之前的事情了。”庞昱想了想,想来想去只能想起来他爹提过这事儿,再多就想不起来了。

苏景殊这些天不是忙春闱就是忙殿试,新科进士们凑在一起要麽是风花雪月要麽是畅想未来,对荆州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庞昱和赵清还能说上几句,他连一句话都插不上。

所以说新科进士必须得下基层,就像他现在这样,考上进士後除了写诗作赋其他可谓是一窍不通,就算策论写的好也是纸上谈兵。

而大宋的宰辅,十个有九个都出自进士科。

要是没下过基层,写出来的东西都虚的立不住脚,别说治国了,给他们个村他们都不一定能治理好。

白玉堂将事情上报开封府後无事一身轻,包大人已经知道荆州的事情,接下来的事情不用他再操心,包大人自会想办法处理的妥妥当当。

要是连包大人都靠不住,朝中也没几个能靠得住的了。

白五爷对包青天有着盲目的信心,不只他,他带来的那些灾民也是这麽想的。

进京告御状找的不是皇帝,而是找开封府的包青天。

皇帝可能被蒙蔽,包青天一定会给他们做主。

苏景殊揉揉脸,心道幸好他们包大人是主角,但凡换个世界观他们包大人在民间有那麽大的名望就得功高盖主然後凉凉。

哦,不对,这是大宋。

大宋就不一定了,一切皆有可能。

案子涉及到的官员很多,白玉堂没给几个小孩儿多讲,他这一路上操心劳力累的不轻,好不容易到了京城将事情交出去可得好好歇歇。

苏景殊很有眼色的带上庞昱和赵清离开,让白五爷在家好好休息,什麽时候休息好了什麽时候再出门。

事关赈灾粮,朝中牵扯进去的只怕也不少,这种事情问白五爷不如等包大人回来。

也可以等庞昱问庞太师,或者赵清问八王爷。

如果能问出来的话。

没有进入朝堂就是这点不好,他们对朝中的党派恩怨一无所知,想猜都不知道往哪儿猜。

“荆湖两路转运使王伦,这人我知道。”庞昱压低声音,“他妹妹是仁宗皇帝的才人,据我姐姐所说,那个王才人非常讨厌。”

他姐姐那麽好的人都觉得那人讨厌,王才人肯定非常讨人厌。

妹妹讨人厌,哥哥十有**也不是什麽好人。

庞衙内皱了皱鼻子,无脑站在姐姐那边。

赵清白了他一眼,确认这家夥的话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怎麽听说王伦在官场上名声极好?”

庞昱撇撇嘴,“装的呗。”

坏人会把“我是坏人”四个字写在脸上吗?肯定不会。

朝中那麽多官员,好官坏官都有,谁能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好官还是坏官?

再坏的官出门在外都能僞装出一副好人模样,当面一套背後一套,这种事情他见多了。

他们俩说什麽都没用,那王伦是好事坏得看包大人的判断。

那麽多百姓不远千里从荆州到京城告他的状,想来也知道不是什麽好人。

时候不早了,景哥儿回家休息,他们明天再来。

庞衙内和赵世子说完之後自顾自走远,看的苏景殊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行吧,明天再见。

京城外面有几百灾民等着告御状,苏景殊这会儿也高兴不起来了,皱着眉头回到家里,看他爹正高兴的喝着小酒儿于是过去问老爹知不知道荆州水灾的事情。

老苏的确知道这事儿,不过也没觉得事情有多严重,“朝廷已经想法子筹集粮食赈灾,朝中那麽多人都在看着,应该很快就能解决。”

苏景殊看了他一眼,小声说道,“没解决,荆州的灾民一粒粮食都没见着,已经结伴进京告御状了。”

苏洵顿了一下,放下酒杯问道,“进京告御状?”

“白五爷说的,说是最迟明天中午那些灾民就能抵达开封府。”苏景殊指指隔壁,这事儿没必要藏着掖着,就算他现在藏着掖着,等明天灾民进京事情一样能传遍大街小巷。

老苏扯扯嘴角,皮笑肉不笑,“贪污赈灾粮,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本朝士大夫不以言获罪,到仁宗皇帝时发展成不管士大夫犯什麽错都不会过杀手,可贪污赈灾粮不是一般的罪名,真要落实的话,不知道官家会不会把那些蛀虫送上铡刀。

救命的粮食也敢贪,心都黑透了。

荆湖土地沃衍,最为出産谷米财物之处,可惜早年战乱加上近些年的贼寇横行导致元气大伤,若非如此,荆湖之地的存粮便足以应付各种天灾。

苏景殊坐在旁边听他爹讲荆湖等地的事情,听着听着也跟着叹气。

荆湖两路以洞庭湖、雪峰山为界分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简称就是湖南路和湖北路,和後世的湖南湖北不太一样,但也没差太多。

那地方是中原和南方各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大宋和南方各族的接触地带,往北是中原,往南是“蛮区”,也就是少数民族部落聚居的地方。

流放官员为什麽往那边流放?因为那些地方实际上由当地的少数民族在管,朝廷的官员名义上统辖地方,事实上和摆设差不多。

流放过去的官员有本事的话能想办法将那些地方彻底纳入大宋的统治,没本事的话就只能当个摆设,而被流放的官员大部分都没那麽高的心气儿,所以那地方现在依旧不怎麽听朝廷的话。

前些年荆湖两路饱受战乱之苦,特别是湖北路,连粮食的自给自足都做不到,年年都要从两广川蜀等地调粮去支援,如今遇到水灾,荆湖两路没法自救,只能上疏朝廷请求支援。

大宋开国时为了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除此之外还兼领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实际的职权比正经的一把手还大。

王伦那个荆湖两路转运使在荆湖一带只手遮天,他要是带头贪污赈灾粮,底下的官员想开仓放粮也不敢动。

京郊别院,赵曙有了属于他的天子门生後正高兴着,然後就等到了表情不怎麽友善的包拯。

白玉堂带来的账本很有用,但是想给王伦定罪还是得有原本。

包拯将账本呈到御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然後拱手道,“官家,臣敢请官家降旨将王伦调回京城交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