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25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25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三乡一镇,黄县下辖三乡一镇,牟平下辖三乡二寨,文登下辖三乡,按照登州的户口数以及面积,至少每个乡镇都得有粮仓才行。

建粮仓花不了多少钱,只要这青苗新法别推行个两三年就叫停,建这些粮仓就不是浪费钱。

问题是,青苗新法真的不会推行个两三年就叫停吗?

不是许遵对老王没有信心,而是庆历年间推行新政的情况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他想不担心都不行。

苏景殊倒是不担心,主要是他担心也没用,不如努力做好该做的事好让老王和官家在朝堂上多一分底气。

许遵揉揉额角,扔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担忧,继续操心该怎麽让青苗新法别走歪。

他可以确定政策是好政策,但是推行政策的官是不是好官还真说不准。

唉,不能指望大宋所有官员都和他一样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要是所有的官都能和他一样优秀且自律,大宋早就收复燕云踏平草原了。

幸好小小苏大人不知道许大人已经想到了哪里,不然就算撒泼打滚也得让许大人在优秀且自律名单里加上一个他。

回归正题,新粮仓的选址和宣传工作要同步进行,苏景殊在登州待了那麽久,哪儿特别穷哪儿不那麽穷,哪儿有特産哪儿只能喝西北风,对每个县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粮仓的选址不用愁,只要他们建的足够多就能让登州境内所有百姓受益,主要还是政策的宣传问题。

巧了,苏通判最喜欢干的就是这种活儿。

别的事情干不了,这种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的活儿再干不了还能得了?

划片区,选负责人,网格化管理。

基层官员的良心靠不住没关系,工作留痕,实行责任终身制,用法律底线来管理基层官员的道德底线。

完美。

许大人放心,宣传工作交给他绝对某门忒。

苏通判拍着胸脯保证肯定能把差事办好,说话的功夫已经想好宣传稿要怎麽写,要不是隔壁安置新来帮手的动静有点大他都把为什麽来找许知州给忘了,“大人,我招了些人手来帮忙干活,他们的工钱走公账还是私账?”

许遵擡眼,“就是你上次说的类似皇城司禁卫的差事?”

苏景殊点头,“是的是的,就是干那些活儿的人手。”

未来主管江湖事宜的衙门要叫六扇门,不过他们现在要干的活儿和破案关系不大,反而更像老朱家的锦衣卫。

大宋版的锦衣卫是皇城司,直接用皇城司禁卫来打比方没毛病。

许大人应了一声,“回头和师爷说一声,工钱由州衙出。”

干公家的活不能让官员自掏腰包。

两个人又在书房说了一会儿,然後才分开各忙各的。

苏景殊让沈仲元和钱粮师爷对接一下,然後回书房写宣传稿,不是他信不过官差衙役的宣传水平,好吧,他就是信不过。

这年头的宣传手段很单一,贴个告示就算宣传了,不存在挨家挨户讲解政策这种操作。

治下人口那麽多,挨家挨户讲解也不现实,但是每个村儿挑几个人出来到乡里或者县里开会,然後派官差跟他们回村召集全体村民开会还是可以的。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把後世的法子挑挑拣拣拿过来用就是。

沈仲元忙的脚不沾地,衙门里大部分人都打起精神随时准备下乡,所有清闲职位的官吏都被调到其他岗位上干活。

再强调一遍,他们登州州衙可以有闲职,但是不能有闲人。

除了白玉堂和庞昱。

白五爷白天还能去街上溜达溜达当巡街,庞衙内那是到了衙门也不知道该干什麽。

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什麽同僚干的活儿他都看不懂,纸上写的不都是一样的字吗?

庞衙内出离愤怒,如果吃书能让他瞬间明白书里写的东西,他能拿书蘸酱吃一书房。

衙门里没有人陪他一起闲,只有他自己闲着越待越不对劲,良心未泯的庞衙内实在受不了别人忙着他闲着的日子,索性去隔壁官学上学去了。

什麽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他就不信他学两年出来还能跟不上节奏。

苏景殊:……

太师知道儿子在登州头悬梁锥刺股好好学习一定很开心。

青苗新法的具体措施已经写成告示张贴出去,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官吏大张旗鼓下乡耽误秋收秋种,具体的讲解政策还得等到冬日农闲。

冷是冷了点,好歹能把人凑齐。

州衙这段时间的忙碌很有成效,各县各乡的富户名单都在许知州手中,他们不干欺压富户的事,也绝对不会允许富户欺压贫民。

中秋节前後,太子殿下派人往登州送了封长信。

他按照小夥伴的建议尝试着让他爹和王相公跟政事堂的相公们坐下来好好说话,但是效果好像不怎麽好。

更可怕的是,他现在感觉王相公的规划蓝图好有吸引力,不怪他爹扛不住诱惑,他也扛不住。

苏景殊看完信,欲言又止。

别说大小金大腿都扛不住,按照老王的说法,他一个不纯正的古代人也扛不住。

小金大腿没有直接把两拨人拉到一起,而是私底下先找老王谈心,然後再去找韩相公谈心,最後才把两个人拉到官家面前让他们敞开天窗说亮话。

去找老王的时候没有问太明显,就是先从家常话开始,为了避免尴尬还特意拽上了旬假回家的王小雱。

三个人乱七八糟的说了半晌,老王实在没空和太子殿下继续聊天,于是恭恭敬敬的将人哄走,第二天直接写了个劄子让他自己读。

小金大腿写信的时候抄了一份随信寄到登州,试图让他的小夥伴也感受一下老王的洗礼。

苏景殊:……

工具人王小雱都看不下去了。

太子殿下也是,哪儿有上来就问大宋乱成这样怎麽还能维持百年国祚的?

得亏他是当朝太子,换个人问出这麽个问题都得被下大狱。

赵顼:紧张,脑子不听使唤,嘴也不听使唤,实在控制不住啊。

太子殿下的意思很明显,老王那麽聪明的人当然不会察觉不到,劄子里看着像是回答太子殿下胡乱问出来的问题,其实是在解释他为什麽觉得推行新政能拯救大宋。

劄子最开始先轻飘飘的写了大宋建国百年为什麽平安无事,额,这俩人也真是的,大宋开国以来有过安生日子吗?这能叫百年平安无事?

深呼吸,太子殿下说他当时脑子抽了,看在他勇于承认的份儿上原谅他。

问题是太子殿下脑子抽了说出的话离谱,老王你就惯着他顺着往下说是吧?

摇头.jpg

王相公像模像样的解释了大宋开国百年安稳无事的原因,然後笔锋一转说现在内忧外患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