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04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04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账房师爷会统计每亩地的收成增减,每年的情况也都不一样,一季收成好没法保证以後收成都好。

要是能种出点名堂,将来还能推广到别的地方,南方江浙地区适不适合这些不好说,但是能种出来的话産量大概率要比北方高的多。

隐约记得南方的水稻是一年一熟或者两熟,还有极少数像琼州那样的是一年三熟,东北的水稻産量上逊色于南方但是能在口感上找补回来,可惜那边现在不归大宋管。

扯远了,总之就是,通判大人最近主要忙的就是州衙周围那片地。

目前是西瓜地,过些天可能会变成玉米地土豆地,明年开春可能会变成西瓜地棉花地红薯地等各种地的地。

感谢出海的商船,背锅辛苦了。

只州衙周围这点地方他能自己做主,等掌管农事的官员接手後就不行了。

到时候得先写奏疏和京城说他们这麽想这麽做的原因,顺带着还得送过去一份完整的计划书,要是京城那边有别的意见还得继续打申请,来来回回就和阿云的案子一样,磨蹭大半年都不一定能磨出来结果。

过几年的事情过几年再头疼,先看看种出来是什麽样子再说。

小小苏通判双手合十,在心里给那些不知道背了多少黑锅的海商道歉再道歉。

能者多劳,辛苦海商们再多背点锅。

——诞生吧,大西瓜!

夏日炎炎,州衙上上下下看着他们通判大人下了衙就跑去菜地,时间一长都担心夏天过去会不会把人晒成黑炭。

他们知道通判大人和包青天关系亲近,但也不能什麽都学。

幸好苏大人不知道身边人都在想什麽,不然真得替包大人抱不平。

他们包大人的肤色是比寻常人黑了那麽亿点点,但也不能上来就说他是黑炭,多不礼貌啊?

在州衙所有人的期待下,门口空地的西瓜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就是质量有点参差不齐,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完全不像同一批种子种出来的瓜。

海外来的东西有点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很正常,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东西在海外蛮荒之地种出来是一种样子在他们大宋是另一种样子很正常。

皮薄肉厚咬一口就甜到心里,放在井水里湃一会儿再吃简直给个神仙都不换。

能种出来好东西高兴就完事儿了,不用在意那麽多细节。

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里,苏景殊和白玉堂沈仲元围坐在廊下吹着晚风吃西瓜,有种之前十几二十三十年都白活了的感觉。

啊,舒坦。

门口那麽大一片西瓜地,州衙的衙役书吏人人有份也吃不完,京城那边也不能落下,亲朋好友人人有份,希望西瓜送到他们手里的时候没有变成坏西瓜。

天色渐暗,下人带着京城的信件过来时,三个人已经吃完西瓜,都躺在摇椅上惬意的眯着眼睛。

苏景殊熟练的拆信,拆了第一封後眉头一挑,一目十行看完然後拆下一封,看完之後整个人都不好了。

太子殿下的信:出大事了,我爹他疯了balabala~

王小雱的信:出大事了,我爹他疯了balabala~

庞衙内的信:出大事了,我爹他疯了balabala~

不知道的还以为仨人抄的是一个模板。

在连续三封“我爹他疯了”之後,苏爹的信同样让人心肝直颤:夭寿啊,官家和老王都疯了balabalabala~

苏景殊:啊?

第166章

*

一个小夥伴说他爹疯了可能是误会,几个小夥伴全都在说他爹疯了,大概率就是几个爹在聚衆发疯。

苏景殊把几封信看完,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

事情有点复杂,要弄懂小夥伴们的爹为何聚衆发疯还得从去年开始说起。

已知:如今朝中的矛盾极其严重,财政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直接乱成了一窝粥,再有能耐的官到和钱相关的衙门都发愁。

官家年轻气盛,登基之後想法很多,然而朝中大部分臣子都和他说能维持现状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再没事找事瞎折腾。

别人这麽说也就算了,可气的是韩琦和富弼这两个庆历年间和范文正公一起推行新政的得力干臣也强烈反对。

不是,什麽意思?

官家很不理解,先帝那样都有一群臣子顶着压力变法,他比先帝差很多吗?凭什麽不让他折腾?啊不,凭什麽不让他大展拳脚?

他不觉得他哪儿比先帝差,也不觉得如今的形势比先帝在位时严峻,所以先帝能推行新政他肯定也能推行新政。

先帝在位时和辽国没怎麽开战,但是西北那边的战事没停过,他们现在不光停了年年输送给辽国的岁币,还把西夏打的屁滚尿流。

辽国的朝堂纷争由来已久,西夏那边又陷入内乱,除非他们主动开战,不然短时间内大宋边境不会发生大型战事,这不正好是肃清朝堂的大好时机?

先帝在位时朝中财政是一堆烂账,他们现在虽然没好哪儿去,但是抄了一波权臣勳贵和藩王後国库比前些年充盈的多,至少在军费上不再捉襟见肘。

他们想法子梳理财政不是瞎折腾,而是为了治疗顽疾沉疴,为了以後不再为那些糊涂账头疼。

大宋的财政已经混乱了那麽多年,朝臣难道不想拥有一个明了的账目?

他们的理由如此正当,凭什麽不让他们推行新政?怕账本明了之後没法从中捣鬼?

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成大事的路上必定困难重重,越是有人拦就越不能退缩。

官家的态度非常明确,变则通,通则久,他要改变现在的局面不是好大喜功非要显示自己的能耐,而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如此。

充盈国库不能只靠抄家,抄来的金银财宝只能当成意外之财,偶尔有一次救救急也就算了,一缺钱就抄家他成什麽了?文人的笔杆子非得骂死他不可。

这一波抄家没被大骂特骂是因为有个襄阳王在前面顶着,宗室王爷都能抄,其他犯了事儿的官员凭什麽不能抄,他们比皇亲国戚还厉害?

可惜襄阳王只有一个,不能来来回回的抄,要是可以抄家的王府能跟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就好了。

总之就是,他们要用正当手段来充盈国库。

不光要充盈国库,还要让百姓吃饱穿暖。什麽时候民间没有百姓铤而走险造反求活路他们这些君臣才称得上是明君良臣。

现在民间“百室无一盈”,京城繁华不意味着整个大宋都繁华,他们不能看不见百姓受的苦就当不存在,回头出现大波造反围攻京城,只靠京城根本挡不住好吧。

在其位谋其职,当官不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