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反问道,“你父亲在家不会和你讲?”
苏景殊顿了一下,回道,“会讲,但是和大人讲的不一样。”
包拯笑笑,“有何不同?”
苏景殊悄悄往外看了一眼,确定离开封府还有一段距离才小声说道,“包大人,我爹没当过官。”
言下之意,他爹是个愤青,虽然很多事情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想当然的毛病很明显,有些想法连他都能听出问题,和包大人这种什麽事情都经历过的不太一样。
“你父亲才华横溢,不做官是朝廷的损失。”包拯摇头叹道,“我最初做官时也是什麽都不懂只按照书上学的来,见多了经历多了才知道百姓真正的需求是什麽。”
苏景殊受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包拯:“这话听着倒是有意思。”
苏景殊赶紧回想刚才脱口而出的那句诗的出处,陆游是宋朝的,不过却是南宋的,现在还没出生,後面那句是说顺嘴了,让他想出处他还真想不出来。
算了,开编。
“之前在别处听到的句子,觉得有意思便记下来了。”小小苏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包大人您说是不是?”
包拯擡眸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
马车慢慢悠悠停在府衙门口,苏景殊在门口下去,不知道他爹他娘他姐有没有从樊楼回来。
要不去府衙看看展猫猫闲不闲?
高台上的百姓和阅兵台上的君臣各自离开,所有人心情都非常美妙,汴京城上上下下谈论的都是那门看上去奇奇怪怪却威力巨大的大炮。
大宋的君臣百姓高兴了,回到驿馆的辽国使臣却没那麽好的心情。
赵曙说到做到,明知道萧禧说身体不舒服是借口还依旧派了太医过去,整个使节团的人都憋屈的被太医把脉,想拒绝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太医慢悠悠的诊脉,确定他们全都生龙活虎身体倍儿棒才慢悠悠的收拾药箱离开。
护卫守在门外,使臣们坐在屋里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能说什麽,最终都将目光看向正使萧禧。
萧禧脸色黑沉,“想办法把火器的技术配方弄出来。”
旁边的副使小声回道,“林牙,安插在宋室的细作被小王爷捅出来後很多钉子都被拔了出来,咱们现在找不到能用的人。”
萧禧的心态彻底崩了:该死的耶律梦龙!死了还不安生!
第71章
*
宋辽两国多年为邻,彼此都没少在对方那边安插探子。
防备了,但好像又没有防备。
汴京这边有什麽动静辽国很快能知道,辽国有什麽动静汴京这边也能迅速得到消息。
大宋这边刚编出来《武经总要》书就传到了辽国,辽国那边想陈兵边境过来勒索,汴京也能在辽使到来之前就先拿到辽国的勒索单。
怂归怂,该有的手段不能少。
上次耶律梦龙出使汴京牵扯出兵部侍郎秦彭年叛国,拔出萝卜带出泥,开封府和皇城司从秦彭年和他那契丹夫人身上抽丝剥茧揪出了不少蛀虫,不敢说整个汴京都没有辽国探子,至少朝中实权衙门里的钉子都给拔光了。
秦彭年刚刚处斩没多久,家中女眷尽数充军,通敌叛国罪不容诛,一旦被发现就要牵连整个家族,即便朝中还有漏网之鱼也不敢这麽快往外冒头。
钱重要,命更重要。
几十年的安排被耶律梦龙冲动之下毁的七七八八,如今汴京无人可用,萧禧再生气也只能憋屈的生闷气。
骂也没法骂,耶律梦龙再怎麽谋逆造反也是他们陛下的侄子,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他们陛下可以骂,旁人骂了传出去只会惹一身腥。
明面上不能骂,在心里骂没人能听到。
萧禧在心里骂骂咧咧,耶律梦龙办事不顾後果把命丢在汴京是活该,可那混账东西脑袋一掉万事不愁,却把他们这些还要出使汴京的给害惨了。
汴京城中没有可用之人,干什麽都束手束脚,现在已经不是明知道邻居家有钱有粮却不好讨要,而是邻居家里多了个铁拳,这让他们回去怎麽交差?
回去?回都没法回!
萧禧焦虑的整个人都不好了,但是他还得稳住,要是连他都稳不住,使节团这些人在宋人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羊。
从来都是他们拿屠夫的角色,这次换成他们来当肥羊,回去後怎麽交差暂且不提,更糟心的事他们接下来在汴京的日子。
宋帝已经提出要停止输送岁币,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提到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拿到手,是不是还会盯上他们大辽别的地盘?
他们对中原虎视眈眈,没道理中原不想挥师北上。
副使愁眉苦脸,“林牙,要不我们直接回辽国吧?”
只要他们跑的快,宋人的无礼要求就追不上他们。
萧禧瞪了他一眼,“宋帝说了要派使臣随我们一同回去,回辽国又能怎样?这事儿没法躲!”
宋帝有火炮傍身有恃无恐,不管在汴京还是和他们去辽国都能挺直腰杆提要求,想想也是,他们大辽要是有那等足以山崩地裂的强大火器他们连谈判都不谈,直接挥师南下打就完事儿了。
打下来的地盘就是他们的地盘,拳头大就是硬道理,抵抗就是死,大不了就全杀光。
宋人好歹还讲点礼仪,讲究先礼後兵,他们现在要是接不住这个“礼”,後面等着他们的才是“兵”。
驿馆里愁云惨淡,辽国使臣各个苦着脸不知如何是好。
来时觉得出使汴京是个肥差,按照以往的经验,南国的官员对待大辽使臣从来没脾气,他们计划的是先来好吃好喝享受几天,感受感受汴京的繁华,然後在谈判桌上为大辽争取点利益,争取完了再衣锦还乡。
以往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是这样,除了上次耶律梦龙谋逆被发现出现意外,其他无一例外都是这麽快活。
结果到了他们,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抢到出使汴京的差事却变成了这样,早知道会这样他们就不来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汴京受气回去还得挨罚,没准儿还要被辽国百姓唾骂。
天呐,宋使以前过的就是这种日子吗?
辽国使臣对以前出使辽国的宋使报以万分的同情,只有亲自经历过才知道这种感觉有多难受,更难受的是宋使已经苦尽甘来,以後要受苦的变成了他们辽使。
驿馆这边的辽国使臣有多难受,汴京的君臣百姓就有多快乐。
百姓们自高台散去後融入各大茶馆戏楼,说起那门一炮把大庆殿轰塌的大炮时激动的手舞足蹈,怎麽夸张怎麽来,就差说大炮一开就轰了个神雷下来。
一个人这麽说可能是吹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