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748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748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来凉州当主力,再走一千六百里应该也没什麽。

然後王大人就被李公公踹了一脚。

现成的回鹘人不知道用,非得让自家兵马千里迢迢跑过去是吧?

王韶耸耸肩,“我就是说说,又没真上奏请官家从京城派兵过去。”

沙州各族混居,兵多将广的确很有威慑力,但也不是单纯的派兵就能拿下。

契丹人的名声在西域各国没比党项人好哪儿去,大哥不笑二哥,他们首先在民心上就不行,梁太後要是知道她期待的辽国援军没有去兴庆府救援而是跑去了沙州怕是能气到活过来。

辽国的动静需要上报京兆府再上报朝廷,接下来怎麽打还得看朝廷的命令。

宋辽休战那麽多年,契丹兵马早已不复当年纵横疆场的实力,如今大宋的兵力集中在西北,未必不能趁辽军分兵沙州来一出围魏救赵。

沙州的兵太少打不过当地的守军,沙州的兵太多会影响本土的守备力量,以目前辽国的实力绝对不可能两边兼顾。

比起大老远派兵去沙州和辽国干仗,明显趁辽国本土守备力量减弱打辽国更省力。

辽帝昏庸,但是辽国朝堂上能干的文臣武将却不少,真要打起来动静只会比攻打西夏更大,朝廷是硬气起来和辽国据理力争还是睁只眼闭只眼让出沙州还不好说。

虽然他们觉得河西四郡少了一个都不能叫河西,但是当家做主的毕竟不是他们。

沙州太远,吐蕃太近,他们还是继续和青唐吐蕃拉扯吧。

西北开战,河北河东都在防备辽国发难,虽然不确定辽国会从哪边出兵,但是可以在发现辽军踪迹後及时拦截。

结果等来等去只等到辽国的兵马调动没见着辽军出击,再得到情报时辽军已经出现在几千里之外的沙州。

这……

不管辽国什麽动静,大宋派往沙州的官员以及护送官员西行的队伍都会按时出发。

河西四郡、现在该叫河西四州,河西四州四个知州和超过十位的兵马都监、钤辖、巡检,还有暂时没确定下来的河西路经略司经略安抚使。

等所有的官员都到位,别管契丹人回鹘人吐蕃人还是什麽人都别想从那儿占到好处。

河西走廊的归属还有的纠缠,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和苏景殊没有关系,河西、关西两路设立意味着党项政权消失,他要和功臣们回京述职。

别的功臣升完官领完赏大概率还要回西北,他不一样,他回京後就不出来了。

虽然盐州知州的任期没满,但是他到西北三年多一直没离开过,永兴军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任期已经满了。

就是开战之前计划的重甲军还没来得及训练,希望狄元帅看在准备好的马匹重甲长弓的份儿上保留重甲军的编制,别仗打完了就不管了。

盐州用不着不代表其他地方用不着,沙州这不就有契丹人作乱吗?

狄青不想说话,拍拍马屁股去车队最前面兜风。

苏景殊摇摇头,拉着慢一步的白五爷继续叨叨,“我知道收复失地没那麽容易,党项部落和久居边地的汉人未必肯听朝廷管束,各州各城都要留足够的兵力保障,刚才只是说着玩儿。”

真要论兵强马壮,如今的大宋未必比开国时强。

太宗皇帝拓边西北徒劳无功不是太宗皇帝能力不够,而是策略不对,军队光夺城掠地还不够,还得有靠谱的官员去治理当地百姓,不然地盘抢了也是白抢,一旦大军撤去那些番邦部落立刻就会造反。

边地汉番混居,除了番人就是番化的汉人,一个比一个彪悍,且对中原政权都没啥认同感,光靠武力镇压只能取得一时之胜,想让边地真正认同中原政权还是得靠推行汉化。

在汉地推行汉化,这话说起来都令人发笑,但是真正在大宋掌控之下的汉地和汉唐根本没法比,好笑也得推行。

几代边臣推行招抚策略,先让番邦放松警惕接纳官府,再以经济政策来让番邦部落离不开官府,必要的时候还有武力镇压,如此进度虽慢,但是比单纯的武力镇压稳妥的多。

开国时辽国对大宋的压力太大,连奔赴西北作战的军队都要从河北现调,朝廷分不出精力对付此起彼伏的番邦部落情有可原。

现如今西军的边防建设比河北更加完善,河西、关西两路各州同步进行招抚,还有三十万军队随时听候调用,两路早晚都要回到朝廷的掌控之下。

如今已经不是奔赴西北作战的军队都要从河北现调的时候,应该是奔赴河北作战的军队从西北现调。

当年重甲静塞军消失不见固然是朝廷养不起他们,但是也有达官显贵都想要静塞军出身的护卫的缘故,希望他们的重甲定边军别刚组成就这边借走几十个那边借走几十个,借走之後还不还,慢慢的一支军队就没了。

前车之鉴後事之师,静塞军的教训近在眼前,他们不能重蹈覆辙。

白五爷无奈,“有狄将军在,没人动你的定边军。”

盛夏的天,官道两旁的树林里蝉鸣声声不绝,马车里的小知了也唠唠叨叨不肯住口。

白玉堂捏捏饱受蹂躏的耳朵,趁小知了不注意翻身出去,他堂堂习武之人,还是高头大马更适合他。

苏景殊:……

不行,没说尽兴,他也出去骑马。

车队後方,正兴高采烈和同行士兵说话的小姚同学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让让让让,苏大人来了。”旁边的士兵笑着把姚古推出去,“大人,小姚在这儿呢。”

苏景殊看着英姿飒爽的小徒弟,发出来自内心的感慨,“徒儿颇有武状元之资啊。”

——崽,虽然你现在才上小学,但是为师已经想好你清华入学那天穿什麽了。

姚古:!!!

苍天啊,给他留条活路吧。

小姚同学眼含热泪,一个字也不想和他们家老师说。

赶路的日子在苏大人招猫惹狗中度过,看着同行者各式各样的反应很能缓解近乡情怯,牺牲一群人幸福他一个,日子就是有奔头。

被招惹的衆人:……

真的,要不是怕打死人,他们砂锅大的拳头现在已经落到某人身上了。

城门外人声鼎沸,不知道什麽时候搭起来的凉棚里站满了迎功臣的百姓,旁边宫廷仪仗队维持秩序。

远处车马刚刚露头,凉棚里便出现阵阵欢呼,百姓的心情比盛夏的天气还要火热。

太子殿下亲自带着礼部的官员出城迎接灭夏功臣,看到威风凛凛的西军将士心跳忍不住加快。

这就是他们大宋的将士!

苏景殊第一次见这种场面,左瞧瞧右看看倒也不怯,他是功臣他骄傲。

诶诶诶,谁把花砸他头上啦?!

狄青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躲花躲的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