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刚刚登基就如此讨好他们辽国,极有可能比上任皇帝更好欺负,他们这次出使汴京定能满载而归。
萧禧大喜过望,他的想法和汴京大部分朝臣官员一样,都觉得皇帝这麽安排是为了和辽国交好。
既然皇帝那麽给面子,那麽他们这次的要求再提高点也无甚不可。
都是为了两国太平,皇帝也不希望见到大辽的铁骑呼啸南下对吧?
辽国使节团私底下又商量了几次,敲定这次除了要关南十州外还要再加上岁币三十万。
上次耶律梦龙出使汴京,他们皇帝陛下给他的任务是二者完成其一,但是耶律梦龙试图谋反被诛杀,使团无功而返不说,陛下和北院大王之间还産生了嫌隙。
副使回去後说南国制作出了威力巨大的火炮,可以轻而易举攻城拔寨,让大辽千万注意防备,绝不能再轻易对宋开战。
陛下觉得那家夥在胡说八道,再加上怀疑他和耶律梦龙一起试图谋反,二话不说便直接将人拖出去剁了。
耶律梦龙和北院大王合谋弑君,副使和他一路相处那麽长时间,什麽都没有发现的话是没本事,没本事的人不需要留着,发现了什麽却没有上报就是心怀不轨,如此一来更不能留。
怎麽看都逃不了一死。
归国路上直接逃的话会被当场诛杀,回国後胡说八道还能有一线生机,陛下睿智圣明,自然不会看不出他故意夸大南国是为了活命。
可惜胡说八道也没用,该死还是死。
萧禧对被杀掉的同僚没有任何同情,他只激动于即将到来的平步青云。
自萧太後去世,萧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前些年陛下赐死皇後萧观音,朝中局势对萧家已经非常不利,他想往上爬就必须立下大功。
求什麽来什麽,老天果然还是眷顾他的。
萧禧抵达京城这几天打听出不少消息,得知天子驾崩是被皇宫有毒气死时愣了半天没缓过神。
皇宫有毒?皇宫还能有毒?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他反复确认,确定大宋的皇宫真的有毒之後不由有些後怕。
南国的东西在大辽非常畅销,这边能工巧匠多,很多东西大辽的工匠都做不出来,只能靠采买才能满足需求,皇室学习儒道佛的不少,对南国的文化也非常推崇。
幸好他们大辽是四时奈钵制没有固定的皇宫,不然以皇室处处推崇宋室的做法,几十上百年後估计也得绝嗣。
按照契丹旧俗,他们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生活,大辽建国後皇帝四季外出游猎,百官随行处理朝政,一年到头没有固定的地方,直到圣宗时才定期南北面官来决定军国大事。
宋室的皇帝一年到头都住在皇宫里,据说连皇宫都很少出,长年累月被毒气侵害以至没有子嗣,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回头把这件事告诉他们陛下,他们陛下估计还能再为他多掉几滴眼泪。
太惨了,真是太惨了。
三日转瞬即逝,皇城外面人头攒动,都是来看阅兵的人。
临时挖出来的水沟蓄满了水,禁军将士三步一岗将皇城围的严严实实,别说人,就连苍蝇也飞不进去一只。
朝廷搭建的阅兵台闲杂人等不等靠近,除了阅兵台和皇城周围的皇亲国戚宅邸,能看到皇宫内部情况的只剩下一个樊楼。
以前樊楼能看到宫里的房间都不让开放,这次情况特殊,樊楼的主事人反应迅速立刻去开封府商量合作。
别看京城的百姓觉得这不好那不好,真到阅兵那天肯定挤的哪儿都是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关系进皇城周边的皇亲国戚府邸,但是只要有钱就能在樊楼拥有一席之地。
樊楼的位置足够多,到时让想要观看阅兵的百姓掏钱入场,只要准许那些能看到皇宫的房间开放,樊楼收的门票钱尽数上交。
即便不赚门票钱,当天的酒水茶饭也能让樊楼大赚一笔。
国库正是缺钱的时候,包拯和公孙策都觉得这个钱不算与民争利不挣白不挣,上报官家之後不仅准许樊楼卖门票,还在开挖的水渠外面建了一圈简易高台。
高台外有禁军把守,观衆需要自备纱布捂住口鼻,桌椅板凳酒水茶饭全部没有,人数也不确定,人多人少全看运气,若有意外发生朝廷概不负责,只需要花十文钱就能进场。
十文在京城也就是买几个包子的钱,连乞丐都能轻易凑够,消息传出来後很多百姓都准备好铜板要亲眼看阅兵。
不管里面的阅兵糟心成什麽样子,只有亲眼看过才能有底气的骂,道听途说的话连骂都骂的没有底气。
汴京的百姓最爱热闹,每年金明池开放的那一个月都能挤的走不动道,这次可以说是变相的开放皇宫,即便没有阅兵也会有很多百姓愿意花几个包子的钱过来长见识。
不能进去没关系,站在高台上眺望皇宫也行。
前些年想眺望皇宫得去樊楼,樊楼的酒菜价格高昂,寻常人不敢进那地方消费,这些年宫里发现樊楼的某些房间可以看到宫里的场景後下令樊楼要麽拆要麽封,宫外之人连花高价进樊楼也不能再看到皇宫里面。
十文钱换一个谈资,值!
汴京人口百万,就算皇城外面建了一圈的高台也容不下足足百万人口,很明显入场的位置需要抢,所以阅兵头一天晚上就开始有人守在外面准备进场。
去晚了不行,挤不进去还看什麽看?
禁军原本三步一岗,开封府和三衙发现百姓的热情有些过头後立刻增派人手,让守岗的禁军能手拉手围成一圈将进不去的百姓拦在外面才行。
上午排队交钱入场,然後才是阅兵,虽然想要入场的百姓很多,但是皇城本身没有多大,一圈高台能容纳的人也有限,挤满高台用不了多长时间。
百姓不知道为什麽要自备纱布捂住口鼻,又不是防治疫病的时候,看个阅兵需要什麽纱布?让他们捂住口鼻防止宫墙上的毒气进入身体?
自备纱布可以理解,攻城外挖条水渠又是干什麽?
还有水渠上空的细网,虽然离得远看不太清,但是那麽大的细网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既挡不住视线又耗费钱财,总不能也是防止毒气进入身体的吧?
没挤进去的百姓遗憾不已,挤不进去也不肯走,明知道踮起脚尖也什麽都看不到依旧伸着脖子往里看。
苏景殊跟着赵仲针来到视野最佳的阅兵台,看着皇城外面那圈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总感觉台子随时要倒。
台子结不结实啊?能扛得住那麽多人吗?待会儿火炮上场会不会有冲击波?万一把台子给冲倒了怎麽办?
赵仲针看出他的想法,稍稍退後一步然後小声说道,“放心,台子很结实,离那麽远不会有事。”
他之前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