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296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296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极,“您等着,从今天起,一天三顿补药都不能少,我让娘亲自盯着,一定把您补的结结实实。”

不说能在大雪天里打赤膊,至少不能在烧了炭火的房间里还穿那麽厚。

爹爹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就是因为身体太虚了,等气血补上来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胡思乱想。

什麽以防万一啊?他们家没有这个说法!

等着,他明天就去找太医学怎麽补身体,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他肯定能让爹爹不那麽虚。

他都能种活那麽多麦苗,还能养不活一个大活人?

诶诶诶,爹您干嘛?还没说完呢!

小光国公看着面前紧闭的门板,摇头晃脑去找他娘诉苦,爹爹把他赶出来,总不能把娘亲也赶出来。

人不能讳疾忌医,身体虚就乖乖吃药,他生病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说不吃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他一个小孩儿都懂,爹爹那麽大的人了连这都不懂多说不过去。

还有他的小本本呜呜呜呜呜,他再去找小郎要一份,小郎会把他赶出来吗?

……

苏景殊听完小光国公的吐槽,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真的,这小子被官家扫地出门不冤枉,他要是敢在他爹面前那麽说,他爹肯定已经挥上藤条了。

男人怎麽能说虚?就算真虚也不能说!

赵仲针托着脸,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我爹总说手底下的人不够用,这麽一看,他肯定要在下一场春闱里培养新人,小郎加油考,争取考个状元惊呆所有人。”

苏景殊搓搓胳膊,“殿下,目标别那麽大,放小一点,能考上就很厉害了。”

本来大宋的科考压力就很大,要是西北那边能顺势多拿下几个州,到时春闱的压力就更大了。

大宋崇文,天南海北只要有人就有学校,西北西南哪个山沟沟里都不放过,汉人多的地方是官学,外族多的地方就设蕃学,蕃学招收那些外族贵族子弟的同时,也同时会有推荐参加礼部科举的名额,鼓励蕃族学生经过学习参加科举考试。

不要以为那些山沟沟里出来的读书人水平不行,之前还出过一家三代都是进士的融州仫佬族人,考中进士之後回老家做官,又是土着又是进士,直接双重身份来当父母官,比单纯的土司或者朝廷派去的外地官员有威望多了。

西北的蕃学和中原这边也没差哪儿去,西北四路常年和西夏打交道,很多地方都是世代镇守一个地方,打仗的时候真刀真枪,不打仗的时候就在州县招收胡人少年来教他们儒家经典。

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总之能洗脑一个是一个。

倒也不是洗脑,而是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让他们知道打仗没好处,和平共处才是好邻居。

这些是他才打听出来的消息,之前他也不知道边关的守将那麽有手段。

大宋的军制有问题,自开国之後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他以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没想到西北那边会有祖祖辈辈镇守同一个城池的武将家族,还不只一家。

比如西北种家军,以前只听说杨家将满门忠烈七狼八虎出幽州,西北种家军还真没怎麽听过。

当年西夏李元昊崛起,大宋的军队抵挡不住西夏的劫掠,西北百姓惊惧万分,甚至不少人迁到秦岭去躲避。

种世衡种老将军在延州东北两百里的地方建起青涧城,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训练射骑,杀的西夏闻风不敢进犯,短短几年就在西北边疆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屏障,种老将军屡建奇功,调任到环庆、麟延一带也是走哪儿打哪儿。

种将军去世後,他的八个儿子皆在西北守边关,种家军赫赫威名,在边关没比狄青狄大元帅低调多少。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简直生猛的不符合大宋的风格。

大宋那麽怂,怎麽可能有那麽猛的军队嘛?

别说,还真有。

有汉人出身的种家军,还有鲜卑出身的折家军,折家军甚至比种家军还要出名。

据说折家从从唐代初年就人才辈出,南北朝时期徙居府州,之後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和大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世代相袭。

种家人在西北四路轮着驻守,折家是死守府州,历任府州知州全是折家人。

别的州的知州三五年就走,府州不一样,人家的知州世袭。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他还没行万里路,但是他现在已经能体会到行万里路的好处。

他以为他看的书不少,对朝中事务也不是一无所知,但是具体到某些事情还是两眼一抹黑,不像他爹,问什麽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姜还是老的辣,古人诚不欺我也。

所以啊,他们西北有那麽多能打的将士,西夏脑子抽了吧还要打仗?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小小苏把他最近听来的西北种家军和西北折家军的事情讲给小金大腿听,对大宋踏平西夏又多了几分信心。

粮草不够就慢慢攒,总有能攒够的那一天,没准儿不用他们主动打,西夏乱到一定程度直接自己就散了。

绥州都能自己长腿重回大宋的怀抱,灵州、银州那些州为什麽不可以?

只要活的足够久,什麽离谱的事情都能见到,他们还年轻等得起,只能灵州、银州那些州自己长腿跑回来。

小金大腿,你是不是也很期待?

赵仲针:……

比他还能幻想,不愧是能写话本子的人。

“小郎,西北的守将不只狄将军一个,那些家夥为什麽只盯着狄将军弹劾?”赵仲针又想到个问题,于是歪着脑袋想里面的弯弯绕绕,“折家军我没怎麽听说过,种家军我听过啊,种家还有小辈在京城呢。难道因为他们有家族而狄将军只有一个人,所以那些家夥欺软怕硬只弹劾狄将军?”

苏景殊若有所思,“有可能。”

有个词叫人多势衆,种老将军足足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再生儿子,他们家的人口有多兴旺可想而知。

欺负一个人就是欺负一大家子,只要一大家子里有一个暴脾气,出门就得担心被套麻袋。

挨了打之後还不一定能找出罪魁祸首,对面那麽多人,麻袋一套谁知道动手的是谁?

弹劾狄青就不一样了,狄青只有一个,被套麻袋了嫌疑人也只有一个,挨打就再弹劾,弹劾就继续挨打,额……

反正大概就是这样,他又不是那些文臣,哪里能猜出来他们是怎麽想的?

赵仲针拍拍手站起来,“我想着年後去西北一趟,我爹在京城轻易不能动弹,我这个当儿子总能替他去前线鼓舞士气,当年真宗皇帝就是这麽被寇相公强行拽到前线才让前线士气大振守住了城池,我觉得我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