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353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353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司审问。”

赵曙的眉头皱的死紧,“先前包卿两次弹劾王伦,朕已经派御史台前往荆州查证。方才御史台的奏疏送过来,上面称包卿的弹劾查无实据,还送来了荆州各界士绅联名给御史台所上的陈情表,说那王伦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如果白玉堂呈上来的这些都是真的,御史台的奏疏又怎麽说?

荆湖两路不光有贪官污吏欺上瞒下,连御史台也跟着他们一起为非作歹置百姓的死活于不顾?

包拯接过宫人送来的陈情表,看上面将王伦夸的天花乱坠心情毫无波动,“上表的只有荆州士绅却无百姓,难不成荆州没有能读书写字的百姓?”

还是说百姓因为灾荒都快要饿死了?

赵曙捏捏眉心,站起身来沉声道,“包卿,白义士说荆州的灾民最迟明天抵达京城,届时让他们不要进京,直接来别院见朕。”

“官家不可。”包拯立刻反对,“灾民长途跋涉来到京城,不知是否混进别有用心之人,展护卫已经带人去城外接应,开封府自会接待灾民,官家不可冒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能因为急于得知真相就让大量灾民近身。

他可以保证白玉堂没有坏心,但是不能保证那麽多灾民全都能保持理智。

谁也不知道灾民里面混了些什麽人,最好直接在城外将人拦下,他带人出城前去询问,然後再把状纸带来交给官家过目。

官家若是想亲自问话,可以等他见过那些灾民挑几个带到别院。

不管怎麽说,肯定不能让那些灾民直接到别院来。

赵曙轻叹一声,“朕不能轻易涉险,包卿就能轻易涉险了吗?”

包拯眸光微动,但是态度依旧坚定,“官家可还记得无忧洞一案?”

赵曙愣了一下,“此事和无忧洞有何关系?”

荆州水灾是天灾,荆湖两路离京城千里之遥,目前官府查到和无忧洞有关的只有中牟县的念奴娇,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线索。

“官家,中牟县念奴娇中救出来的女子有川蜀荆湖人士,臣当时便对幕後之人有所猜测,只是找不到证据,所以一直不曾提起。”包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他的猜测说了出来,“荆州是荆湖两路的门户,襄州也是?”

赵曙陷入沉默,好一会儿才又说道,“包卿怀疑,襄阳王有异心?”

“臣斗胆,自请前去荆湖两路一探究竟。”包拯又是深深一礼,“官家,无忧洞是为敛财,赈灾粮一粒不放是为粮食。荆湖两路近些年年年从川蜀两广运粮接济,那麽多年下来,岂会因为一州的水灾就捉襟见肘?”

荆湖一带土地富饶,朝廷近些年对那边的发展非常重视,不至于那麽多年过去种出来的粮食还没有办法自给自足。

这些年川蜀两广等周边地区年年往那边输送粮食,今年荆州水灾,运往荆州的赈灾粮比以往更多,荆州官府不开仓放粮反而继续和朝廷要粮,其中必然有诈。

他不敢说襄阳王一定有异心,但是此事若是真的和他猜测的一样,那就不只是地方官贪墨赈灾粮那麽简单了。

真要和他猜的一样,先前悬置未破的无忧洞一案也能续上线索。

真相究竟如何,只等他亲自到荆湖两路去查。

事关大宋江山的安稳,赵曙不敢掉以轻心,“此事容朕想想。”

年轻的皇帝先是上前将包拯扶起来,然後命人将八贤王和政事堂几位相公都请到书房议事。

如果襄阳王真有反心,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包拯以身犯险。

开封府外,展昭带人等在官道上。

白玉堂说进京的灾民足有数百,那麽些人可不好安置,万一里面有谁想闹事,灾民情绪不稳定肯定也会跟着闹。

京城的百姓安逸惯了,没怎麽见过灾民闹事,直接将人放进城太危险,得想办法让他们在城外安置下来。

“展护卫,你看那些是不是进京告状的灾民?”忽然,张龙猛的站起身,指着远处的烟尘震惊道,“这是数百?几千都有了吧!”

赵虎下意识按住刀柄,“展护卫,这些灾民……怎麽看着像是要攻城?”

他没有看错的话,那些人扛着的是攻城用的檑木吧?

“情况不对,你们先回城楼。”展昭眸光一沉,立刻让他们俩带衙役回城楼,然後再去通知骁雄军指挥使,让禁军赶紧调兵过来以防万一。

白五爷怎麽搞的,不是说只有几百个人吗?

第117章

*

穿越有风险,体验需谨慎。

苏景殊穿越之後才发现这个世界和他以为的有多不一样,比如说大宋适合穿越这个弥天大谎,要不是他真穿到了这里没准儿就信了。

後世很多人以为大宋是个自由的朝代,商业繁荣贸易发达,晚上没有宵禁可以随意出门溜达,兴致上来了想上哪儿旅游就上哪儿旅游,山清水秀好不快活。

事实上那只是金字塔尖尖上那一小撮儿人能过上的日子,大宋的百姓非但没有迁徙的自由,反而被管控的更严。

大宋开国不立田制不抑兼并,放任民间土地买卖,导致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有田産的百姓在户籍册子上称为主户,没有田産的百姓是客户,主客户在待遇上有云泥之别,官府按户等高下摊派赋税差役,有势力的上等主户依仗权势横行乡里,下等主户和客户则是水深火热备受剥削。

比起田産虽少但还有点家底的下等主户,客户的处境更加艰难。

客户大部分都是佃农,他们名义上不是地主的部曲、奴隶,实际上人身自由依旧控制在地主手中,实际处境甚至比前代的部曲、奴隶更差。

非但如此,因为他们的户籍是独立的,还要承担朝廷的赋税劳役。

越有钱的越有办法规避赋税,什麽时候都是这样。

上等主户不乐意交税,但是朝廷要收的赋税有定额,于是那些劳役赋税就转嫁到下等主户和客户身上。

客户靠租种地主的田地生活,地租一般是对半分,要是租牛的话就是缴纳六成,辛辛苦苦一整年,留下来的勉强够温饱,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要是遇到灾年,是死是活就只能听天由命。

仁宗皇帝在位时曾在朝堂上说起过民间主客户的事情,想着缓和一下民间客户的处境,不过提了几句之後也是不了了之。

民间那麽多造反起义,多是下等主户和客户不堪欺压活不下去只能铤而走险这麽这麽干。

官府为了防止百姓闹事,对百姓的管控限制的比之前的朝代更加严苛,出门在外不查所谓的过所、路引,要查的身份证明教“凭由”,比过所、路引查的还严。

限制百姓自由也没什麽用,治标不治本,不去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