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派亲信到秦州,李师中再怎麽看不惯王韶也没法和之前一样什麽都不让他干。
王韶去古渭寨招抚俞龙珂没靠他李师中的资源,能有现在的结果都是他自己的努力,若是因为李师中的反对导致招抚失败,敢直接冲进羌人大本营的读书人能受这个委屈?
且不说蔡挺还在西北,京城的官家和王相公就不会容忍。
王韶到秦凤路当机宜文字是王相公一手促成的,官家也很期待经营河湟的成果,结果王韶来了秦凤路就被李师中打压的什麽都干不了,这让官家的面子往哪儿放?
李师中官场沉浮几十年,这次怕是要栽在他的私心上。
和王安石过不去很正常,现在连京城带地方大部分人都看王安石不顺眼,这还是王安石有前面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名望撑着。
文人总是认不清他们的地位,天下归根结底是皇帝的天下,他们官家不是傀儡,不管怎麽样真正当家做主的都是皇帝。
先前王安石推行新法闹的沸反盈天,现在也还是慢慢推行了下来。
王韶开拓河湟有官家给他做後盾,秦凤路的官员一昧阻拦只会让官家觉得这些官不堪大用,到时候王韶不一定挪窝,倒是秦凤路可能会换个能支持他的一把手。
单单和王安石过不去官家或许会琢磨琢磨该向着谁,明目张胆的和官家过不去纯纯自讨苦吃。
官家已经在位好几年了,怎麽还有人怀疑他开疆拓土的决心?
摇头.jpg
苏景殊不想说话,只当自己是个搭弓射箭的工具人。
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挫败感也是对比出来的,还好他心态够稳,不会因为王子纯大放光彩就自惭形秽。
孤身深入敌营风险太大,要不是被逼的没办法王韶也不会这麽干。
术业有专攻,战略方面他还有的学,目前想法子提高边军将士的生活质量最重要。
“咻——”
羽箭射中靶子,虽然没射中红心,但是和刚来时射到别的靶子上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
苏机宜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离百步穿杨更进一步。
绥州事毕,蔡挺很快回到京兆府主持过冬事务。
西北天寒,每年都有很多贫苦百姓熬不过冬天,这几年朝廷财政比嘉佑年间好很多,转运司不光要保证军需,也要保证贫苦百姓的生活。
苏景殊的试验田很快申请了下来,他先前在登州种过棉花,虽然自己没动过手,但是知道要注意什麽地方,开春後多和负责种田的士兵沟通就行。
他是经略司衙门的官,不能和屯田官一样天天待在田里。
蔡挺也舍不得这麽个人才天天跑田里种地。
青苗法在其他各路已经推行好几年,陕西路是最後一批,转运司已经将本钱准备好,只等明年春天开始运行。
这法子在别的地方活民无数,到陕西绝不能拉胯。
蔡挺在推行青苗法的事情上慎之又慎,狄青猜的不错,苏景殊这个有经验的官在他回到京兆府後直接被调去转运司全权负责陕西路境内的青苗法推行。
从永兴军路的机宜文字调去管整个陕西的青苗法推行,虽然官职品级什麽都没变,但是职权一个天一个地,忙碌程度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幸好来西北的时候把白五爷也抓来了,不然他还真找不到那麽多靠谱又好用的江湖帮手。
苏景殊对新法推行熟门熟路,之前在登州的时候什麽事情都是他一手抓,西北的民情和登州不同,但是推行新法的时候大体差不哪儿去。
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来,苏景殊也知道了蔡挺为什麽对青苗法那麽紧张。
这条政策虽然是老王提出来的,但是最早却出自时任陕西转运使的李参。
朝廷的常平仓形同虚设,农户经常在青黄不接时找富户借高利贷,借了高利贷没几年就会被利息逼的走投无路,甚至老子死了儿孙也得继续还,很多百姓为了不连累儿孙宁肯卖田卖宅也不敢借钱来买粮活命。
李元昊建国称帝之後西北的局势非常紧张,压在百姓身上的赋税也越来越重,朝廷不想办法给百姓找出路的话可能不等李元昊打过来西北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时任陕西转运使的李参为了缓解民间局势重新整顿了陕西路的常平仓,春天时开仓给贫苦百姓借粮借钱,秋天再连本带利收回来。
虽然常平仓不能覆盖所有地方,但是那几年的确救了很多百姓,也让陕西转运司多了份收入。
然而官府把利率压低去救民在放高利贷的豪门大户看来是抢生意,青苗贷一下子得罪了那麽多豪强富户阻力太大,之後虽然没有立刻被叫停,推行下去的政策也变了模样。
李参的本意是救民疾苦,最後却成了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盘剥百姓的利器,最後还是他亲自叫停才止住这场闹剧。
所以即便後来老王在地方也推行过青苗贷,在没有地方豪强干扰的情况下成效还非常不错,朝中依旧很多人反对。
一县一州可以顶住压力,一路呢?全大宋呢?
经历过陕西路那几年乱象的官员想起对当年的青苗贷仍心有余悸,所以即便这边是首创青苗贷的地方,真正推行的时候却排在最後。
有坑别处先踩,有错别处先试,反正陕西这边必须在尽善尽美之後才肯干,前头不把坑踩的差不多就算官家亲自催也不行。
西北不比其他地方,百姓真要揭竿而起大宋就别想好了。
苏景殊在转运司干了俩月越发非常认同前辈们的话,在这边推行新法必须在政策宣传上下大功夫才行。
这边不像京东路那样有很多宗室高官置办田庄,但是豪强富户欺负起人来一样毫无人性。
好在西北各州上上下下都简单粗暴,在登州需要软硬皆施,在这边只需要硬碰硬。
反正再硬也没有他们的背景硬。
别说这边没有多少宗室高官置办的田産,就算有也没用,朝廷明令禁止宗室以及官员过度置办田産,经不起查的可不是他们。
顺便夸一句:有个能上天入地的情报组织真的很不错。
尤其西北这边崇尚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谁敢阻碍新法的推行就查谁,只要证据摆的全,抄家抄出来的钱财能比转运使准备的青苗本钱还多。
哪县哪乡都有凭借高利贷欺压乡邻的恶霸,沾高利贷的手上基本上都有几条无辜的性命,就当为民除害了。
白玉堂干这活儿也有经验,他手下刚招了批北侠欧阳春推荐的正派侠士,还有狄元帅临时调给他的兵,再加上西北地界儿皇城司探子的配合,没查亏空胜似查亏空,抄家的动作比江南还大。
别说西北官场,连蔡挺都吓的不轻。
蔡大人这几年一直在外为官,只从好友同僚处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