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七章 单刀直入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第七章 单刀直入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09 22:43:38 来源:源1

“臣闻大宋田制之患积重难返,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诚社稷之忧也。今欲革弊兴利,宜行以下策:

其一,丈量天下田亩。遣能吏赴诸州县,详查田土之数,明辨公私产权。凡隐田瞒地者,依法治罪,其田产没入官中,以为公田。公田之利,一可增赋税之入,二可备荒年赈济。

其二,推行限田之制。依官民等级,定田亩限额。如一品官之家,限田五十顷;庶民之户,依其丁口,不得过二十亩。逾制者,许其留适量祭田、永业田,余者或卖与无田贫民,或由官府平价征购,转售于贫者。

其三,鼓励垦荒。凡荒闲之地,许民自由开垦,三年之内,免其赋税。待垦熟之后,依常例纳税。其有官宦之家、豪强大族,能率民垦荒有绩者,官府赐以爵禄或减免其家赋税,以为奖掖。

其四,立田契律法。规范田土买卖交易,使民有恒产,产权明晰。凡田产交易,必经官府税契,否则视为非法。严禁强买强卖、兼并土地以势压人之行。

此数策若行,或可稍解我大宋土地兼并之困,使耕者有其田,田赋得均,农桑大兴,邦本以固,天下幸甚。

然改革之际,当防豪右抵制,须朝廷秉持公正,严法峻行,方可期成效之显……”

这道《土地改革疏》,不是赵俣写的,是郑显肃写的。

当然,内容是赵俣口述的。

赵俣提出相关的理念与内容时,郑显肃觉得若按赵俣表述的,太过直白,有失妥当,兴许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取得赵俣的同意过后,郑显肃开始为赵俣的《土地改革疏》润色。

郑显肃姣好的面容,仿若春日盛开的繁花,令人赏心悦目,而她腹中的才华更是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每一次的交流探讨中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郑显肃还始终谦恭有礼,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说话书写都极有分寸,很有贤后的潜质。

不。

郑显肃不是有贤后的潜质,而是她肯定能成为一代贤后。

历史上,郑显肃成为赵佶的皇后时,赵佶的后宫中有上万个妙龄女子充斥在其中。

那时,大小刘妃艳压群芳,乔贵妃、崔贵妃、大小王贵妃争芳斗艳,赵佶的后宫中绝对是美女如云。

就这,赵佶还时常离宫外出寻花问柳、嫖娼宿妓。

这么庞大又多事的后宫,本应混乱不堪、争风吃醋之事频发,但在郑显肃的精心治理与悉心调和之下,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和谐氛围。

毫不夸张地说,赵佶的后宫,众妃嫔、女官、宫女全都各司其职,少有因嫉妒、怨恨而引发的激烈纷争,她们也从未给赵佶带来麻烦和困扰,使得赵佶完全不用为后宫的事操心,能够专注于他想干的事或者他的个人喜好。

如果赵俣当上皇帝,有一个郑显肃这样的皇后,他就心满意足了。

关键还是,郑显肃在赵俣当上皇帝这件事上,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要不就让她当我的皇后?”

赵俣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考虑要不就让郑显肃当自己的皇后之际,郑显肃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此之前,郑显肃只是觉得赵俣孝心可嘉,其它方面并没有凸出之处。

郑显肃甚至觉得,赵俣有些莽撞、有些不智,连皇帝和准皇后都敢得罪,政治上表现的很不成熟。

可现在郑显肃却不这么看了。从《土地改革疏》上,不难看出来,赵俣远没有她之前想的这么简单。

这些年来,赵宋王朝一直陷于新党和旧党的党争之中。

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赵宋王朝到底该不该变法,怎么变法?

新党以王安石为精神领袖,他们秉持着富国强兵之念,力求通过激进的变革举措,一扫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阴霾。

他们主张全面革新财税制度。

如青苗法,旨在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助其度过青黄不接之时,同时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

市易法,试图加强国家对商业的调控,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在军事上,保甲法与将兵法并行,期望能重振赵宋王朝的军备,提升宋军的战斗力。

旧党以司马光等为代表,他们忧心于,变法过速,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在他们看来,祖宗之法虽有其弊,但历经岁月沉淀,已与赵宋王朝的社会肌理紧密相连。

而且,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官员为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致使不少农户不堪重负,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市易法也因触动了诸多富商巨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扰乱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商业秩序。

旧党人士认为,应在遵循旧制的基础上,徐徐图之,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注重民生的安定与传统秩序的维护。

于是,朝堂之上,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政令亦随之反复无常。

演变到现在,新党和旧党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有你没我,几乎不能共存的地步。

赵宋王朝就在新旧两党的拉扯与博弈中,蹒跚前行,其命运也在这无休止的党争漩涡里,逐渐走向未知的方向。

而民间百姓只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下艰难求生,他们期盼着朝堂之上能早日寻得一条真正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道路。

在郑显肃看来,新党空有变革之心,但他们却不得其法,而且,王安石搞出来的新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可他们却死不回改,就是一味地想要斗倒旧党,强行推动这些存在着严重问题的新法。

而赵俣的《土地改革疏》,则看起来很可行。

关键,赵俣提出,此法需先在京畿地区试验三年,成功了,再推广;不成功的话,就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确定此法确实可行,再推广。

这表明,赵俣既想变革,想让赵宋王朝强大起来,又兼顾了旧党提出来的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进行改革的理念。

郑显肃不着痕迹地看了赵俣一眼:“既能以新锐的眼光与果敢的气魄进行土地改革,又能以审慎周全的态度先试点再推广,平衡各方利益与理念。若莘王是皇帝,新党与旧党之争或可消除,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亦可渐渐消弭,恁地时,大臣或将心力凝聚于如何使我大宋真正昌盛,而非深陷党争的泥沼……”

一个多时辰后,在赵俣和郑显肃的通力合作之下,《土地改革疏》圆满完成。

赵俣不吝夸赞:“押班好文采,佩服。”

郑显肃谦虚道:“大王谬赞,不耽误大王大事,奴婢便心满意足矣。”

赵俣摆摆手:“押班无须过谦,本王只是伤了手腕,并未伤及头脑,岂能看不出押班之才?”

赵俣如此直白的赞美,让郑显肃有点不适应,但同时也让郑显肃窃喜不已!她苦读经史,为的不就是有权贵欣赏她的才华,带挈她吗?

赵俣虽然没多大权力,但他毕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王爷,在有关皇家的事上,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赵俣又成功引起了向太后的注意,今后没准会成为向太后跟前的红人。

如果真是如此,有赵俣为郑显肃美言,对郑显肃肯定有好处。

这也是郑显肃愿意出手帮助赵俣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赵俣的话已经证明,他很欣赏郑显肃。

只不过,郑显肃万万没想到,赵俣语气一转,竟然直言不讳地说:

“押班实对本王之心,既见押班,云胡不喜,本王想求太后赐婚,教押班做本王王妃,不知押班意下如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