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回1982小渔村 > 第1506章 规划

重回1982小渔村 第1506章 规划

簡繁轉換
作者:一杯冰柠檬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02:36:07 来源:源1

第1506章规划(第1/2页)

林光明忙不迭的就想去打电话,顺便也跟他娘讲一下,看到他大哥了。

他这也算运气好了,才刚到这里没多久,林光远就请假出来了。

林光文跟着他身旁问道:“这就把你哥出卖了好吗?万一到时候娶不到,你娘不得失望?”

“啊?那我先不说?”

“你就说你哥自己有想法呗,再说了,现在不提倡晚婚晚育?而且法定年龄男的都得22岁才能领证,他不也还没到岁数,你就替你哥打掩护呗,省得你娘还得在你跟前啰嗦。”

“也对。”

叶耀东送完林光远回来,就也开始琢磨着渔船的事了,毕竟他未到手的渔船上还真能接收几个退伍兵。

一条船至少得需要15个人,千吨渔船至少得20个,这里他就需要80个人了。

这两年都是在村子附近招的人,现在一下子需要的人手也更多了,安排一些退伍兵的也挺好的,不需要多培训,直接就能上岗。

而且除了两条渔船是今年底,明年初能到手,其他三条都得明年底,甚至后年初,确实可以安排不少人。

再加上他的加工厂下半年开搞,明年一年要是能搞得像模像样,自然也能接收不少人。

他都帮部队分忧了,领导随便帮忙说几句话,地方上肯定得给他扶持,肯定得盼着他越做越大,以后能接受更多的人。

到时候,他这个就是官方指定点接收退伍兵的良心企业。

他越想越觉得美滋滋,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

话讲出去还不是他主动要求的,是侄子要求帮忙,他起因纯粹就是为了帮侄子给交好的战友安排工作。

等他爹下了班回来,叶耀东也顺便跟他爹提一下这事,还给重点分析了一下。

叶父猛一拍大腿,“那这还是大好事了?咱们帮他们解决退伍兵的安置问题,他们肯定也得帮咱们搞点指标。”

“是啊。”

“那你要不要再去订渔船啊,到时候承诺多接收点人,也能更稳妥。”

“一条千吨渔船百万哦。”

“呃……算了算了,现在这样就可以了,你那工厂不是在搞吗?到时候加工厂整起来也一样。”

“明天就去工地再跟工头聊聊,多盖一点宿舍,以备不时之需。”

反正盖了,早晚都能派得上用场。

最近出去转,看着城里老多地方都在动工,一些店铺跟地摊就跟雨后春笋一样,城里各个街道到处都是。

以前只是特定的两三条街道有,基本是小摊贩居多,最近一段时间,商店更多了,覆盖面更广。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人的地方就能发展。

“阿远这个兵倒是当的还挺好的,是不是明年该回来了?感觉也当了有好几年了。”

叶耀东给他爹解释了一下林光远想争取再多留一年,然后申请转志愿兵。

虽然家里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但是能留在部队以后当士官也挺好的,当一些年限出来还能分配。

要是有门路,花点钱,往上升一升当然更好,不过这有点难,得阿远自己去琢磨,他又不懂部队里面的这些东西。

唯一能作为后盾的就是帮他尽量多接收一点退伍兵,这大概也能给林光远加分,还能在领导面前多刷刷印象分。

再次接到林光远电话已经是半个月后,他说他跟领导提了,领导说这个是好事,不过等明年退伍前再说。

现在也不确定能安排多少人,如果小打小闹就几个人,意义也不大,私下安排交好的就行。

叶耀东觉得也对,不过他现在也给不了具体的人数,怎么也得等作坊盖起来,见到成效,那起码得过年了。

不过,到过年能见到成效,来年就能扩张,工厂效益好,外加明年底还有三条渔船等着交货,到时候他当然就敢承诺了。

至少怎么也得百人打底才好说,不然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个工厂能安置退伍兵。

两人电话通了一会儿,叶耀东也给他说好,等年后看情况,到时候能确定多少人数,再写信跟他讲,那时候也能来得及。

接下去一段时间,叶耀东对工地的事格外上心,基本隔天都得骑摩托车去转一下,看看进度。

其他时间,一有空闲他就会去相熟的工厂,看看人家的车间生产,学习一下,顺便拓宽人脉。

毕竟等他加工厂办起来,他的货也得需要销售,需要人脉介绍,搭桥牵线。

他打算到时候从最简单的鱿鱼丝开干,本来他也是订的两台大型烘干机,到时候自捕自产自销,一条龙。

鱿鱼丝算是他卖的最好的了,只不过渔船都被他开走了,转移了重心,家里那边只能让码头供货。

到时候他加工厂搞起来,自己的几条船货搜罗一下,随随便便就能供货了。

要是产能好的话,还能按鱼货的季节性,多一点品种,也能让人有更多的选择。

叶耀东学习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的理论都快拉满了,已经有点迫不及待的想大展拳脚了。

工地都在有条不紊的加快进度,他抽了个空也又跑了一趟魔都,打算多催促一下机器的进程。

并且他还有好几件事要办,一个是看一下渔船的进度,渔船这个他现在倒是不急,虽然急也没有用。

还有一个,就是顺便去收一下店铺的租金,他去年跟洋房一块还买了两个商铺。

原主人的老太太边等后人边等死,没心思管店铺,也不差钱,店铺长年都是关着的。

他接手后就直接贴了出租,没管房屋破破烂烂,反正自然有租户租出收拾,只要位置好,哪里需要他费心。

所以他去年底刚贴出去没几天,就租走了,定好一次性租5年,租金第一年先半年一拿,后面每年一拿。

所以他这次过来,顺便也收一下租金,也到期快一个月了。

最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去看一下他去年买的土地,他准备收拾规划一下,盖一排房子,拿去出租。

浦东大开发始于1990年,自由大厦就是1990年下半年开始规划建设的。

至于黄浦江上面的跨江大桥,现在只有一座松浦大桥,听说一开始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他还听说南浦大桥正在盖,据本地人说,要不了两年应该也能通,到时候浦东浦西来去不是更方便了吗?

他提前把屋子盖好,到时候浦东大开发,外来人口务工的人口涌入,肯定需要租房子,他的屋子立马就能派上用场。

当时买的时候,他特意看了是属于浦东的腹地,浦东的中间地带。

浦东大开发也是先靠近黄浦江的地段开始,逐步往中间腹地,再往边缘,慢慢的推行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06章规划(第2/2页)

他把地利用起来,盖上屋子,也能先收个几年租,然后到时候自然就把土地变成了住宅。

等拆迁有屋子的地,跟荒地价格可不一样。

而现在已经1989年7月了,离1990年也就半年时间,他也得着手先把土地利用盖起来。

到时候一建设浦东,他的出租屋就能派上用场了,毕竟本地人自己的住宿空间都有限,哪能把屋子拿去租,他盖好了都不用担心租不出去。

叶耀东早在心里面把一件件事都规划的好好的,到预期的时间就顺便去一起办了。

不过这个盖出租屋的事比较繁琐,他留在最后,而且他也得找人帮忙,他可没空一直在这呆着看着。

把租金收了,又看了机器厂,他还逛了造船厂,看一下两条40多米渔船的进度,最后才往江南造船厂去。

因为他想把建设出租屋的事拜托给张主任,让他帮忙介绍人,人家是地头蛇,比他熟。

还得让张主任帮忙跟他一起去给当地的村干部先打好招呼,送好礼,才能开干,自然他也没有少了张主任的好处。

等泥工开好首批需要的建材数量,他就先买一批放在那里,把近几个月新上任的陈宝国留下来当监工监督就行,剩下的有什么需要,就让陈宝国去建材店运,他等什么时候空了再过来结账。

有人看着就不需要他盯着了,请人就是这么用的。

他本身也在出发魔都前,跟陈宝国沟通好了,人家愿意,他才把人带上,然后留下监工。

顺便还能让陈宝国给他看一下洋房,打理收拾一下,而他也把自行车带过来,准备留下来给陈宝国代步用。

反正他现在也都用不上自行车,在舟市进出都是骑摩托车,自行车一直都是闲置在大本营,谁出门有需要就给谁骑,成公用的了。

叶耀东奔走了几天,等事情安排妥当后,也没有马上就走,他要多待几天等开工。

并且还要跟张主任联络感情,顺便去他搞的小工作室做坐坐,瞧一瞧,看看能不能捡个漏。

尝过了甜头,之前又听说人家又介绍成了好几笔,前几个月在他的建议下,也搞了一个办事处,当前也成交了好多单。

他不来转一转,不看看能不能捡漏,那不是白忙活吗?

之前人不在没得说,现在人来了,怎么也得让张主任给他介绍一点好地段的房屋店铺啥的。

他还特意挑的人家主职业休息的时间过来,正好主业休息,可以干副业了。

这些天张主任也没少帮他忙,他上门时也给拎了不少烟酒罐头。

张主任知道他今天过来,早就等在那里了,笑容满面的就迎了上来。

“怎么还这么客气?来都来了,还带什么?还拿这么多。”

“应该的,之前都是你的上班时间,或者是不方便拎着东西去这去那,现在事情办完了怎么也得感谢一下,中午再顺便一起去吃个饭。”

“见外了,也是顺手的事,只是带你去村委会讲两句,顺便给你介绍我们当地盖房子的泥瓦工电工,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那今天就有了,也想问问你手头有没有什么房屋店铺出售啥的?搞了一个工作室,应该更好接单吧?”

“对,弄一个专门搞中介的店铺,挂个招牌,再让亲朋好友宣传一下,这几个月倒成交了挺多单的,也是你建议的好,不然我都没想着搞这个,只是顺手帮人。”

“那应该没少赚了,肯定比你工资高。”

张主任红光满面地给他倒茶,“对,这个还不费事,只要招两个人看店,有人上门来想要看房看地看铺,或者是出售,就记录下来,然后带人或者是跟人去看。我等下了班也会过来瞧一下。”

“我建议你也可以设置一个销售提成,只要有成交就给业务员抽一点提成,底薪可以低一点,这样也可以增加店员干活接单的积极性。”

“妙啊,还是你们年轻人的脑子好使,我怎么没想到呢。”

“现在也不晚,主要成交的单子越多,她们能拿到手的钱自然就更多,肯定积极,总比懒懒散散的爱干不干,反正就拿那么点钱好吧?”

“可以,我这两天就琢磨一下,马上安排。”

“先给我安排看看,有什么房子店铺可以挑的。”

“马上,我翻一下本子,最近忙,也没过来看还有没有剩。你知道了这年头卖房卖铺卖地的极少,除非日子不过了,要么就是打算出国的。”

叶耀东点点头,他自然知道。

张主任手头的本子上写写画画,看着乱七八糟的字符,一堆的地址跟房屋特征。

“有了,有一个工厂的住房指标,有人拿出来卖,这还是亲戚……”

“这个不要,换一个。”

“干嘛不要。”

“工厂的指标是直接给工人发福利,房子登记肯定只能写工人的名字。有需要转卖,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直接说好就转了,名字都不能更改的,除非是工人之间私下协调,让一下名额,才能让工厂换个名登记。”

这里头麻烦的很,他一个外来人,还能让工厂换他的名?

工厂的指标只可以工人之间协商,让来让去,私下补差价解决。

真卖的话,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说是给亲戚借住,哪能还把名字给改了,给工厂都不好交代。

说到底房屋产权照样是工厂的,只是工厂分配给你借住而已。

张主任听他解释,觉得也对,买一个房子最后还是只能登记的别人名字也膈应。

“再说了,我买了我没住进去,房子登记也不是写我的名字,到时候这房子是谁的都不好说。”

“行了,我再给你翻翻看,这房子店铺来去进出太快了,今天有人要卖,明天可能就有人买走,我仔细翻翻看。”

“这说明你这生意好啊。”

“都还没人干这个,也就现在干了几个月有点名声了,所以才有人也跟着做。我都是因为在造船厂上班,住在公家大院,认识的人多,都是大院里拐着弯的亲戚找上来……”

张主任东扯西扯的聊着天,终于又翻到一个登记的没有成交。

“有了,有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不过是浦东的,一家子在单位里分了房子,要搬到浦西去住,家里老人也没了,就准备卖掉。”

叶耀东一拍桌子,“可以,就这个。”

正好合适啊,他浦东的地要开始建设,陈宝国住在浦西来去也太远了,浦东要是这院子买下来,那来去监工就方便多了。

太困了,明天再多写一点,最近老跑医院,太累了。现在也要开始养生,不熬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