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158章 印不完,实在印不完! 求月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158章 印不完,实在印不完! 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天不负0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3 10:09:48 来源:源1

第158章印不完,实在印不完!(求月票)

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问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国家。

有些东西,李长河并没继续跟他们说。

中日之间的这个贷款,在这个年代其实非常敏感,敏感到除了中日之外,美英苏等国家全部都强势过问。

当然,这个强势过问的对象都是本子,因为他们都知道,我们都懒得搭理他们。

举个例子,很多后世的人鼓吹当年本子的援助限制少,没有强迫我们必须全都买它们家的东西,说本子是真诚的。

其实都是屁话!

真实的原因是老美看的不爽,它这个老大还没跟我们谈妥,你这个小弟就急匆匆的上前送钱了。

所以老美果断的敲打了本子,同时给本子增加了要求,就是这笔贷款必须采用非限制协议。

说白了,就是这钱给了我们,我们想买哪家就买哪家,想跟谁买就跟谁买,不许限定只许跟本子买。

因为正常来说,援助贷款作为经济模式的一部分,通常是以贷款的名义,输出本国工业产品。

就像后世老美支援二毛一样,名义上是给钱,但是这些钱,都得买老美的军工,本质上是把一部分军工淘汰给了二毛,还收了他们的利息和抵押物。

除了老美,苏联其实也因为这个事敲打本子,甚至开口要同样数额的贷款,本质上,对方就是想搅黄这笔贷款。

而包括本子内部,对于这批贷款的意见也是多种多样,持反对意见的很多。

李长河记得最终这些贷款谈的份额削减了三分之一左右,然后贷款性质变成了部分限制。

也就是说,贷款里面有一部分钱是必须向本子购买工业产品的。

这就是后来又有些人吐槽的外汇都买小轿车了,买电视了,没有用到工业上。

「长河,那你说,咱们用他们的贷款,还是好事喽?」

「好坏参半吧!」

李长河摇摇头,颇为感叹。

「怎麽说?」

海文继续好奇的问道。

「从国家工业实力上来说,我们跟小本子交流,包括贷款是有好处的,我们现在工业基础弱,包括基建钢铁等很多方面,跟世界领先水平差距太大。」

「而小本子目前的技术,确实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级的。」

步入八十年代的小本子,可以说达到了它工业技术的巅峰期,在很多行业方面,它的技术确实比欧美要强。

比如说八十年代初的半导体市场,美日还能平分天下。

但是等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本子的光刻机就压的老美喘不动气了。

至于未来的A**L,现在还没诞生呢,它的原身之一飞利浦公司的半导体部门,这会还在濒临倒闭的路上。

「不过工业归工业,工业这种输出对我们有帮助,但是工业输出之外,一般来说同步都伴随着文化输出。」

「就像我们,贷款还没看到,先看到了电影《追捕》,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电影电视什麽的。」

「这种就会文化输出,就好像有很多人会觉得电影里本子好,会对他抱有好感。」

「包括我们模仿它的服装,之前的风衣,连我媳妇都给买了,这就是文化影响。」

「这种其实就是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这个我觉得是要防备的。」

「不过这方面,我想国家会有应对措施的。」

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对方实打实的拿糖衣炮弹诱惑。

李长河觉得前世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别的不说,他小时候的课本上,对日的三观引导还是非常正的,这帮人不干人事。

起码他觉得八零后和九零后大部分人,除了喜欢本子的漫画和某不可说电影系列之外,其他的都讨厌。

其实李长河觉得,还有个点可以操作一下,那就是贷款的还款。

李长河记得前世本子要求的是美元计算,日元还款。

就是你借的日元当时价值多少美元,就以后还用同等美元价值的日元还款,这就规避掉了汇率的风险。

但是李长河不记得这种要求到底是一开始签的,还是广场协议之后签的。

因为援助贷款是分了好几期的,每隔几年来一期。

李长河觉得大概率是后者,因为如今这个年代,本子的金融还闭关锁国呢。

八十年代前期的本子,其实也是封闭的很,内部国家支持企业,不断的低息贷款,允许国内企业出海抢占市场。

对外也是很封闭的,内部很多优质企业压根不让欧美资本进去投资占股,资金对外流动也是受到控制的,不能自由流动。

也是因为如此,老美的资本家才受不了了,丫的伱们这帮孙子国家下场帮企业竞争是吧,搞国家技术联盟抢占市场。

所以老美的资本家们都怒了,一顿游说,然后就有了后来老美对本子下狠手。

李长河记得要到83年还是84年来着,老美才逼迫本子放开银行资金流通限制,放开汇率管控。

那个时候的日元才有了国际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性。

所以李长河才觉得以美元锚定贷款价值,是广场协议以后的事。

但是这个事现在也很难说,因为日元现在还没放开汇率自由流通,李长河即便是想提醒,也无从提醒。

总不能说自己赌以后日元会升值,不拿美元锁定价值还日元更省钱。

本子现在汇率都没放开,这种文章国家能信你才怪了。

完全就是赌啊!

而且他现在的层次,说白了也很难影响国家的决策,只能接下来,继续找机会了。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长河,你懂的真多。」

「多去图书馆多看书,不光咱们北大图书馆,还有市里面的国家图书馆,咱们都是政治经济学的,以后好多事情都得连起来一起分析,不能单独片面的看某一个点。」

李长河这时候认真的冲着几个人说道。

「放心,学到了!」

几个人异口同声的答应了下来。

就算李长河不说,跟他接触这麽久了,耳濡目染的一些东西他们也不知不觉的受影响。

这一点,从同学们编着的《大国崛起》稿件里就能看的出来。

经历过最初的迷茫之后,后面他们编写的是越来越好了,有些稿件李长河觉得都没有改的必要,可以直接过稿。

而李长河正想到这里呢,结果王建就跑进来了。

「你们还有心情聊天呢,我们都忙死了。」

「不行了,长河,我觉得不能再这麽下去了,太累了,印不完,根本就印不完!」

王建这时候坐在何晓峰的床边,有气无力的摆手说道。

而后面,李少民和毕井泉一人扛着一大包信。

「都别闲着了,来拆信,仔细看里面求订书的,做好统计啊。」

「一定做好统计,看他们要的是第一期还是这期特刊,还是两期都要。」

「还有的注意有夹着钱的,都要标记出来!」

老毕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着急忙慌的跟海文他们说道。

「好家夥,这麽多信?」

海文惊奇的看了一眼这两大袋子,感慨的说道。

「这还叫多?印刷室里还好几包呢。」

「长河,这麽下去不行啊,这买的学生太多了,而且我发现现在不止大学生买,好多社会上的同志也给我们来信要买。」

「有的要第一期,有的要第二期,也有的两套都要。」

「我们现在根本忙不过来。」

「印都印不完。」

王建这时候摆手无奈的说道。

这一次,随着时间的传播,阅读者的口碑相传。

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社会上的青年分子知道了北大经济系出的这个【大国崛起】系列。

「学生会那边不是安排人给你们了吗?」

老陶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王建露出了一脸苦笑。

「老陶,咱们还都得上课啊,就算给安排了人,每天上完课,能干活的时间就那麽多。」

「总不能不上课光干这个吧!」

他们毕竟是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本来就是个爱好,结果现在要搞成事业了。

「真要是这样打的话,确实是个麻烦事!」

李长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杂志火了是好事,但是现在太火,影响到大家的学习,那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这事得解决,说实话,这样一期一期的发刊,印量小,对我们来说,工作强度也大。」

「我觉得得改!」

「要不直接把它出成书吧?」

李长河其实本来打算把【大国崛起】这个做成一个系列,然后在学校里细水长流。

等他的资金到帐了,再藉机看能不能升级成一本杂志,比如说挂靠在北大名下,然后慢慢的做成一个纸媒。

不过现在看来,难度很大。

因为时间不允许!

【大国崛起】火的太快了,而且现在不但在大学生中间流传,还传到了社会上。

一旦这本书再在社会上引起热潮,那造成的轰动就更大了,到时候需求量肯定更多,光靠他们几个学生弄的草台班子,根本就应对不了这麽大的量。

就算是学校的印刷,恐怕也够呛,毕竟那时候需要的纸张也是个巨额数字。

这年头,纸都是紧缺物资,要不然77级紧急高考试卷印刷纸张都不够用嘛。

而想办杂志时机也没到,就算私人办杂志挂靠,那也得等改革改到杂志社身上,让杂志社自负盈亏的时候,才有机会这麽干。

现在79年,杂志社全归国家,根本不考虑盈利,统筹统销,你想挂靠也没戏。

除非偷着自己弄,比如说那天陈建功去参加的《今天》杂志的聚会。

这个杂志就是北岛芒克他们几个私人搞的,没刊发资质,自己印出来偷着卖。

李长河为什麽知道,因为这帮人在很多学校找了代理人,然后帮他们卖。

北大的也就算了,京城电影学院也有。

那代理人李长河还挺熟,就是陈楷歌那货,他帮这帮地下杂志在京城电影学院售卖,还时不时的参加《今天》组织的聚会,是个忠实的文艺分子。

只可惜,这帮人认知太单一了,一味地追求什麽自由民主人权,李长河跟他们凑不到一块。

「出书好啊,出书直接一本书出完,方便。」

「不过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得很久,咱们还没写完呢。」

王建一听出书,立刻意动,不过又问出了关键的问题。

「这事麻烦着呢,老陶,你去找一下各个小组的组长,把成员都喊上,咱们得一起开个会」

「出书这个事,首先咱们内部想法得统一,比如说作者名如何挂。」

「出版书得到的稿费,大家如何安排,怎麽分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这书能不能发还另说呢。」

「现在是咱们系自己内部搞的杂志,说白了就是内部刊物,私下卖点无所谓。」

「但是你出书,就得让编辑部审核,这书能不能出还真不一定。」

「我得去出版社问一下!」

李长河现在熟悉的就两家出版社,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个京城出版社。

京城出版社是因为过完春节,他的第二本小说集《李长河小说选集》也出版了。

据说卖的还不错,全国也很火,毕竟大部分读者也都知道凌绝就是李长河了。

李长河没太关注,毕竟卖的火不火跟他关系不大,他收了稿费就行了。

【大国崛起】这个现在应该算是社科书籍,不是纯正的经济科普,也不是文学类别的小说。

李长河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印刷他的可能性不大,倒是京城出版社,或许有些可能。

毕竟京城出版社是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各种类别的书它都可以印一下。

「你这一说,还真是,这样,我先把各个组长和组员喊上,咱们晚上开个会研究一下,看大家到底是什麽意思?」

老陶点点头,准备去通知。

「署名权这个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讨论出几个合适的。」

「比如说我们署名:北大77级政经系?」

「额,有些78级学员后面也加入小组了,光署77级是不是不太好。」

王建这时候开口说道,他对人员的变化,比李长河清楚。

「那就直接北大经济系,然后后面再列个编委会,编委会里面把大家名字都挂上,如何?」

李长河思索着说道。

「我觉得这个好!」

「可以!」

「晚上到时候聊聊。」

几个人都赞同李长河的这个提议,觉得晚上可以商量。

然后就剩下另一个问题了,稿费怎麽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