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080章 还是只能回去找华夏人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80章 还是只能回去找华夏人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080章还是只能回去找华夏人

对于没参加过当年涡扇10立项流程的人来说,常浩南讲出来的完全可以说是个恐怖故事了——

合着已经摸到量产型军用航发上限的涡扇10,还是人家收着手鼓捣出来的?

而几名材料领域的大佬此则更是有些汗颜。

常浩南嘴上虽然没说,但大家心里都是门清。

当年之所以要在先进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妥协,甚至搞反向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航材的限制。

材料领域,尤其复合材料领域这些年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很明显,和应用端的需求相比,多少还是差了点意思……

而坐在第二排的姜甫和,对此却只有报以苦笑。

正是常浩南当时几乎突兀地拿出了涡扇10的设计方案,甚至还为日后发展成第四代发动机留足了空间,才让他和燃气涡轮研究院不得不放弃手头的高推预研项目,转向对垂直起降技术进行研究。

虽说也算是一个出路,但任谁都知道,华夏未来必定要以大型航空母舰作为远洋作战的核心,又没有冷战时期大打全面核战丶预想机场可能全部遭到破坏的作战想定,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海军陆战队作为军种。

单纯的垂直起降型号……只能说前途未卜。

当然,624所这些年并没有坐以待毙,也进行了不少关于推力矢量喷口和相关控制逻辑的研究。

但是跟完整的航发型号相比,这些终究都是细枝末节。

「把中冷器安装在压气机定子上面……」

位列前排的刘振响低声重新念叨了一遍:

「如果在两个小时之前听到这个想法,我恐怕只能称之为异想天开……但是现在,我不太确定了……」

他一边说,一边半是苦笑,半是欣慰地摇了摇头。

就在刚刚,有那麽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或许真的已经到了发挥馀热的时候……

不过眼下肯定不是emo的时候。

因此,他还是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走了出来。

毕竟是立项准备会议,而非简单的预研。

除了技术路线以外,还有更加具体的问题需要讨论:

「浩南同志,你刚刚说,使用间壁式换热器进行冷热端气流的直接换热,这样是否会影响到热回收,甚至是气膜冷却系统的效率?」

这一次,常浩南却非常乾脆地点了点头: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

「实际上,我最开始的方案,是利用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换热中间介质,来实现系统中热量的转移……不过从原理上,我们对于超临界流体的性质研究还不够成熟,贸然加入到体系中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而另一方面,在工程上,驱动中间介质循环流动需要外界功率输入,而且二氧化碳虽然容易达到超临界状态,但也需要75个以上的大气压,甚至远高于涡轮内部的正常工作压力,更不用说是环境相对温和的压气机部分,因此为了保证换热器结构的完整性,需要额外设置足够强度的金属管壁……」

「虽说大涵道比航发并不特别追求推重比,但对于AE1500这个推力不足15吨的型号来说,要完整容纳这麽一套东西还是有些吃力了……实际上,为了抵消目前这套间冷器,以及更大尺寸风寒所带来的额外重量,我已经参考对外合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在风扇叶片上大量使用了密度较低的钛合金。」

「所以我之前才说,在现阶段,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在间冷器上面,至于完整的间冷换热设备,更适合用在推力更大的型号。比如像遄达900那样的30吨级航发上面……」

不好说是有意还是无意,常浩南在此时恰好到处地透露出了自己更大的野心。

AE1500,绝对不是终点……

立项准备会议,只能算是一个庞大项目起点中的起点。

在随后的几天当中,专家组分阶段审核了镐飞集团准备的各项文件及准备工作。

最终,在2003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航空动力集团AE15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立项请求。

并且,极其罕见地,由常浩南同志同时担任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一手主抓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型号。

这似乎也可以被视为工建委成立后释放出的某种信号……

……

而就在常浩南逐渐投入到新项目当中的这些日子里。

他此前的一些布局,也正在逐步收紧……

法国,巴黎。

达索航空总部。

查尔斯·艾德斯坦纳正在办公室里,听助手汇报最近一个月中猎鹰8Z原型机的试飞情况,以及下半年的测试和宣传计划。

总的来说,就是十分顺利。

除了少数需要气象条件配合的测试科目以外,其馀各项基本都是一遍过。

哪怕是之前最乐观的时间表,都没敢想过这种剧本。

以至于这个型号有可能在2003年末到2004年初就投入商业运营。

为此,项目团队甚至打算提前进行以宣传为目的的超远航程测试。

当然作为试飞项目的一部分,肯定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摸极限航程。

因此,计划是从9000公里的巴黎-洛杉矶航线开始,逐渐加码到最后12000公里的京城-纽约航线。

「等等……」

听到这里,艾德斯坦纳突然打断道:

「不能以巴黎作为航程测试的中心麽?就是从巴黎起飞,到不同的目的地……」

他一直都觉得,猎鹰Z这个项目里面,华夏的色彩有点过于浓厚了。

不过事已至此,在技术上摆脱华夏影响,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可以尽量提高猎鹰8Z在商业层面的法国色彩。

至少要让市场意识到,这是一架属于达索的飞机。

然而,助手却摇了摇头:

「公务机的主流航线就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巴黎距离这些地方都太近了……到美国西海岸只有不到9000公里,就连到亚洲和南非也不不足一万,而像是雪梨又太远,在16000公里以上……」

现代商业活动,即便在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之后,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这一独特的区位特徵一般都是作为优势来对待,但在今天,却对艾德斯坦纳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就在他还想再说点什麽的时候,办公室门口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影。

艾德斯坦纳抬起头,注意到来人是达索的空气动力学部门主管,同时也是猎鹰Z项目总体设计的负责人,迪迪埃·卡索雷。

最近半个多月,对方都在按照他的安排,跟瑞典的爱立信团队接触,验证以猎鹰8Z为载机,安装完整「爱立眼」预警系统的可能性。

现在突然出现在这里,大概率是有了结果。

考虑到猎鹰Z本身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因此艾德斯坦纳稍加思索,便暂时停掉了与助手之间的沟通,接着连忙起身,把门外的卡索雷邀请了进来。

「迪迪埃,瑞典人那边……」

艾德斯坦纳甚至来不及坐回椅子上,就一脸焦急地问道。

但话还没说完,便戛然而止。

因为,从对方的表情来看,结果恐怕未必乐观。

果然,卡索雷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了一份厚度不小的报告,放在艾德斯坦纳面前:

「仅从载荷重量来看,即便是完整版本的爱立眼系统也不超过4.5吨,甚至连小一号的猎鹰7Z都可以进行搭载。」

「但瑞典方面给出的天线设计方案并不乐观,有源相控阵设计的平衡木天线,本身尺寸和重量就不小,对于速度较低的萨博340和2000来说问题还不大,但要装在我们的猎鹰8Z上面,恐怕要对机翼安定面设计,以及大部分机体结构进行一**改才行……」

「不过,考虑到飞机的主翼翼型是由华夏方面进行优化的,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想倒也耗费不了太长时间……」

艾德斯坦纳的表情,逐渐变得僵硬了。

尤其是在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

正如卡索雷所说,如果能得到华夏支持,这个改进或许耗费不了太长时间。

但问题在于,自己一开始就是因为不想受制于华夏人,才想着要去找瑞典人合作的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