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095章 华夏人的计划有古怪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95章 华夏人的计划有古怪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095章华夏人的计划有古怪

几乎与此同时

大洋彼岸。

华盛顿特区,独立广场2号。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肖恩·奥基夫正斜靠在办公椅上,手里拿着一份从对外关系办公室转达过来的分析文件。

内容,自然是分析大约十个小时之前华夏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作为老牌航天主管和太空研究机构,NASA要完成这样一份报告,应该算是轻车熟路了。

毕竟,根据相关条约,航天任务发射之前,所属国家或机构需要提前申请或报备发射时间丶轨道情况等细节,以免出现「太空撞车」的情况。

基本上,能够保密的就只有用途。

而神舟五号作为华夏方面宣传已久的载人飞船,在这方面也没什麽值得遮遮掩掩的。

虽然华夏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比尤里·加加林或是约翰·格林所执行的任务更加成熟,时间也更长,但仍然不太可能执行什麽复杂的科研任务,基本还是验证人类在太空中活动的注意事项,并积累大型航天计划的的管理经验。

所以,奥基夫局长对于报告本身,或者说,对于神舟五号本身倒也没有特别关注。

相比之下,反而是这次任务产生的影响让他更加在意——

2003年,整个航天领域来说不能算是个好年景。

年初哥伦比亚号的解体坠毁自然不必多说。

尽管已经过去了九个多月,但对于事故原因的调查仍在进行。

目前初步认定的结果,是太空梭外壳上出现孔洞,导致再入大气层过程中产生超高温气体进入太空梭,最终酿成惨剧。

不过,孔洞本身的来源,却还处在众说纷纭的状态。

尽管奥基夫已经让部分媒体暗示,早在1999年,哥伦比亚号就已经发现过一次类似隐患,但当时没有得到重视,以尽量把锅甩给自己的前任丹尼尔·戈尔丁。

但对于他本人来说,在任上出现如此重大的灾难,显然是根本盖不过去的丑闻。

这还没完。

由于哥伦比亚号的事故,导致剩下的三架太空梭也跟着停飞,原定三月份就要从国际空间站上返回地球的三名太空人只好延长工作时间。

直到五月份,他们才总算等来接自己回家的联盟TM-10号飞船。

结果,在这次任务过程中又出了岔子。

虽然没导致船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但飞船最终的落点偏离了预定区域400公里,直到降落两小时后才被发现。

万幸宇宙飞船对于场地的要求没有太空梭那样严苛,还是维持了正常的降落姿态。

当搜救单位赶到时,三名太空人甚至都自己爬出了返回舱……

但无论如何,美俄两家连续出事,还是让人们多少对载人航天有了些顾虑。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华夏的神舟五号任务大获成功,无疑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

尤其是NASA方面,就会显得比较尴尬。

要知道,1994年NASA拒绝华夏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时给出的理由,就是后者不具备相关技术实力,并且美俄双方的太空人可以互相以对方的太空飞行器作为备份,在安全问题上万无一失,不需要第三种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参与。

这话在当时看来似乎没太多问题。

可在9年过后的今天,就化作回旋镖,扎在了奥基夫局长的后背上……

因此,对于神舟五号,他是不愿意多提的。

最好是能当做无事发生。

但问题是,人类对于宇宙进行探索,这是当下顶级的政治正确之一。

无论他心里怎麽想,面子上都得出来祝贺一番华夏同行。

而祝贺……那就必定免不了要被不嫌事大的记者提问。

奥基夫甚至都能猜出自己将会面对的问题。

比如「你如何看待当年拒绝华夏加入空间站项目的决定」之类。

想到这里,局长先生只感觉头疼——

我能怎麽看?

又不是我要拒绝的!

「唉……」

他把手中的报告扔到一边,闭上眼,有些无奈地捏了捏自己的额角。

也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等局长重新坐直身子的时候,就看到NASA的前首席工程师,现在担任他技术顾问的丹尼尔·马尔维尔正从外面匆匆走进来。

还没来得及开口,后者便匆忙把手里的几张纸放在案头上:

「肖,我觉得你有必要看看这个。」

「呃……」

奥基夫的施法前摇惨遭打断,只好低头看了一眼。

还是和神舟五号有关的材料。

「丹尼尔,秘书刚才已经把这些送给过我了……」

他说着指了指刚刚被自己放下的第一份报告,向对方示意道:

「技术上中规中矩,没什麽值得特别在意的部分,我现在担心的是舆论……」

「不,这次不一样……」

他话才说到一半,就被马尔维尔打断了:

「华夏人准备了一场……大概算是直播,要现场展示航天员在飞船里的工作情况……」

「飞船里能有什麽工作……」

几乎是下意识地,奥基夫有些不屑地嗤笑了一声。

作为NASA的负责人,他也见识过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

华夏人的型号当然是不太一样的产品,但只论尺寸的话并没有什麽差别。

只能容纳三个人,而且十分逼仄。

完全是个用于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

即便是在苏联时期,真正的太空研究也是在体积更大的空间站里面开展的。

这也是美国当初放弃水星系列飞船,转而研发太空梭的最主要原因——

体积更大丶运载能力更强。甚至还能执行部分军事任务。

不过,说到一半,他就意识到自己刚才想错了重点。

「直播?」

拿起面前的材料重新阅读起来。

从纸面上的温度,以及尚未来得及装订的形式来看,应该是刚刚才被列印出来的。

而他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古怪起来。

虽然华夏人进行的工作本身并不太值得关注。

但如果是直播……或者哪怕是画面和音频经过少许处理之后的准直播,考虑到画面资源本就极为宝贵,为了保证内容连续性,也很有可能纳入一些「有用」的部分。

比如天地沟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习惯细节,对于专业人员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分析资源。

「走,去看看。」

一开始还不太在意的奥基夫此时态度已经发生了180°的变化,当即站起身,同时拿起了桌面上的全部两份报告。

……

几分钟后,二人便出现在了楼下的一间会议室中。

此时,恰好也有另外几人赶了过来。

而会议室前面的电视上,则正播放着华夏新闻台的画面——

虽然专题节目本身并没有在外语节目中播出,但堂堂NASA,搞个C站的频道信号还是没什麽难度的。

只不过,相比华夏国内稍有延迟而已。

这会才刚刚开始播放舱内画面。

于是,众人遂分别落座,紧盯着屏幕上的情况。

此时,正好赶上飞行第八圈开始。

舱内的航天员明显正在和地面通话。

正是奥基夫最感兴趣的内容。

只是,因为没翻译,所以无法直接听懂。

「他们在说些什麽?」

他赶紧向身边唯一一名懂汉语的专家汉娜·格林杰问道。

「呃……没什麽重要的。」

汉娜耸了耸肩:

「正在和地面上的家人通话。」

「那应该很快就结束了……如果他们提到任何技术上的重点,记得马上翻译给我。」

奥基夫赶紧嘱咐道。

这种操作,对于他这种NASA老油条们来说不算什麽新鲜事。

在宣传过程中,美国人也很喜欢搞这种形式。

不过信号资源有限,肯定不能真的给你煲电话粥。

所以基本也就是走个过场,几分钟就结束了。

「从舱内环境来看,似乎和联盟飞船没有太大区别?」

旁边的另一名技术人员突然开口道。

坐在稍后面的马尔维尔摇了摇头:

「这里是他们的返回舱,本来也没有什麽任务载荷,没有明显区别才正常……还是要看被他们称为轨道舱……或者更往后空间站的情况。」

华夏在921工程开始的时候就公布了三步走的策略,其中就包括长期有人驻守的空间站。

因此,这倒不算是什麽秘密。

一时间,众人纷纷开始就华夏人的进度表达自己的看法。

知道几分钟后,奥基夫局长重新看向电视屏幕。

却发现画面似乎和刚才没什麽变化。

「这是……重复播放了刚才的片段麽?」

由于可以公开的镜头数量有限,重复利用播片属于大家都很常见的手段。

「不是……」

但汉娜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他们刚刚展示了华夏和联合国的旗子,还有用特质的太空笔写字,还有太空食品……另外我得承认,华夏人准备的太空食品确实种类繁多……」

「……」

「等等……」

汉娜说到一半,就被奥基夫给打断了:

「你确定这些过程都是连贯的?」

「当然。」

汉娜有些莫名其妙地点了点头。

但转瞬之间,她也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

从节目开始播放画面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分钟了。

NASA早在二十年前就建设了覆盖轨道80%范围以上的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网,进行连续十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高通量信号传输不是问题。

所以众人刚才也没觉得哪里有异常。

但这可是华夏人第一次进行真正载人的太空任务。

以对方地面测控站的部署来看,似乎不应该撑得起这麽长时间的连续通信才对?

「他们这项任务有古怪……」

奥基夫当即给出判断,接着转过头看向马尔维尔:

「丹,把华夏从去年……不,最近三年内所有航天发射任务汇总一下,尽快报给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