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103章 院士的名额问题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03章 院士的名额问题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103章院士的名额问题

神舟五号任务的顺利完成,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成为了2003年末最热门的话题。

尤其是那一大段航天员在返回舱内工作的视频片段,更是在播出的一天以内就被各大媒体所转载。

也正如奥基夫所猜测的那样,甚至包括很多外国媒体,也对这一段内容充满兴趣——

主要是新鲜。

毕竟,尽管人类进行载人航天活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其实直到21世纪以前,外界能够直观看到的内容都相对有限。

基本只有一些经过剪辑的特定片段。

也就是2001年国际空间站初步投入使用以后,才有了一些稳定的画面来源。

因此对于大众来说,航天任务还是有不少神秘感的。

而神舟五号这二十来分钟的舱内画面,虽然航天员全程都没怎麽动地方,飞船返回舱内部的空间也相当逼仄,但好在互动程度拉满,480P的视频质量放在21世纪初这会也称得上高清。

还是连续且实时的。

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美国人就考虑过,利用彼时刚刚建成的高覆盖率中继通信网络对太空活动进行长时间连续直播,以在宣传层面进一步压倒苏东阵营。

为此还特地选拔出了一名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作为太空人,计划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但她乘坐的,恰好是那架倒霉的挑战者号太空梭……

事后NASA宣布不再允许普通民众参与太空梭任务,这一「教师在太空」的项目也就只好被搁置下来。

后来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更是没了这方面的需求。

结果就被华夏给抢了先。

作为应对,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6日傍晚召开的发布会上,NASA向华夏同行表达了明显言不由衷的祝贺之后,也表示会考虑在下一次远征任务中携带相关设备,以向地面展示命运号实验舱或团结号节点舱内部的一些日常情况。

甚至还计划在NASA的官网页面上单开一个频道,专门展示这一类影像内容。

应该说,单论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美国毫无疑问是占优的。

起手就是一个几乎长期持续的项目。

但明眼人却不难看出,这完全是受到华夏刺激之后的被动行为。

反倒显得没了格局。

当然,考虑到眼下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大家也不可能为了这麽个事就马上就倒戈华夏。

但要说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

那绝对也是假的。

至于华夏这边,宣传重点还是放在了航天员和飞船本身上面。

其实也有记者关注到了那一段画面背后的技术,不过在常浩南的要求之下,最后只是以「天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名义,进行了模棱两可,甚至带着些诱导性质的报导。

主要是全程避免了提及具体通信方式,尽可能让外界认为是一颗传统的同步轨道中继卫星在发挥作用。

青鸾星座的初衷是为了军用遥感卫星而服务,虽然并不直接担负军事任务,但低调一些总没坏处。

也是因此,出现在东风航天城的常浩南在接下来几天里谢绝了全部采访,并计划在交接完全部资料之后就回到京城——

青鸾星座本质上是为一组性能更强丶功能也更完整的实践系列卫星做准备。

现在既然已经证明了中低轨道中继通信这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那麽自然要趁热打铁开启下一步计划。

尽管争取立项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张维永负责,但关键载荷的技术路线总归是由常浩南提出并全程组织测试。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甩手掌柜。

另一方面,也是和院士评选的进度有关。

真要说起来,以常浩南如今的资历丶荣誉丶乃至人脉,评上任何一个院的院士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挑不出什麽理来。

但朱霖育和林左明还是表示,这个头衔后面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就算入选本身没有问题,也难保不会有人因为眼红而跳出来搞事。

所以,二人才提议让他离开京城「避嫌」。

但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下旬。

照理来说,2003年度院士增选的第一轮评选结果应该已经敲定了,只是还没来得及最终公布而已。

只要等到这个名单出来,常浩南也就彻底没了顾虑,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京城露面。

其实就连他自己都有点好奇,最后的入围结果,到底会是科学院,还是工程院……

……

实际上,院士增选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按惯例应该在10月上旬就公布出来的。

今年之所以拖延了近半个月还没有动静……

正是因为常浩南本人。

十月二十日,京城。

华夏工程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负责主抓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杜琬祥副院长坐在桌前,面对着眼前的两份名单,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门外。

在轻轻敲了两下门,发现没有得到回应之后,乾脆径直走了进来。

直到那人来到自己面前,杜琬祥才猛然反应过来。

然后赶紧准备起身:

「徐院长?」

来人正是工程院院长,徐迪匡院士。

徐院士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接着自顾自地坐到了杜琬祥的对面:

「老杜,这马上就要十月下旬了……今年第一轮增选评审的结果,怎麽还没报到院里面?」

听对方问起这事,杜琬祥满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还在和科学院那边协调名额问题……」

这个回答,直接把对面的院长给弄懵了:

「我们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平行原则上是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有什麽名额需要和他们协调的?」

杜琬祥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

「还不是今年杀出来了个天才选手……」

他说着把两份名单调转过来,同时推到徐迪匡面前。

后者几乎是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被重点圈出来的名字。

而且,是在两份名单上同时看到……

「常教授?」

徐迪匡深吸一口气,稍稍坐直了身子,脸上也满是纠结:

「是啊……我怎麽把他给忘了……」

杜院士见状,又稍微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介绍道: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那边的意思,是常教授去年才拿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菲尔兹奖,于情于理不可能不给一个院士头衔……」

「但咱们这边,常教授也获得了辽省科协丶京城科协丶航空动力集团丶还有六位资深院士的联合提名,加上他手里还拿着三个国家级奖项,又对我国航空技术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也完全没有不通过的道理……」

「……」

一番话下来,徐迪匡的表情更加拧巴了。

要知道,华夏工程院才建立不到10年,眼下正是急需获取认可的阶段。

就算不考虑这些提名人和提名单位的背景,单单从常浩南本人的能力和贡献出发,他作为院长,也希望能够把工程院院士的头衔发给对方。

只能说,有些人,是需要一个院士名号来证明自己。

但还有些人,则是必须得给一个院士的帽子,才能证明这套评选体系的权威性。

可是话说回来,徐迪匡十分清楚。

如果一定要在两院中间做二选一,那大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历史底蕴更深的科学院……

「想不到啊……」

思索无果之下,他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院士头衔,竟然还有不知道该怎麽发出去的一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