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07章 变循环发动机一步到位?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07章 变循环发动机一步到位?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207章变循环发动机……一步到位?

在刚刚过去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孙琮算是体验了一把什麽叫真正的大落大起——

以601和盛飞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资源,当然不可能因为这一次选型挫折就放弃新一代飞机的研发计划。

回去之后哪怕自筹经费,也肯定要维持自己的研发能力不出现断档。

但如果没有来自其它兄弟单位的支持,那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势必直线下降。

最终极大概率会转而选择常规布局,并开发一种体量更小的丶并有可能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

而常浩南的这一番话,则相当于把已经半截入土的半无尾布局方案从棺材里给救活了。

虽然低风险的选择也没什麽不好,但技术上激进一些的方案,总归是更加海阔天空嘛。

至于意向如何……

笑死,难道还能不答应?

要是换个场合,孙琮没准还会稍微矜持一下子。

但现在,他生怕自己同意的速度慢上一点,就让好不容易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自己跑了……

「常院士您放心,关于新型推力矢量技术的研发工作,无论任何要求,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常浩南看着孙琮一脸郑重其事的表情,基本确定了后者肯定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提议,于是点了点头,接着便准备离开。

但刚要起身,又从对方的语气当中听出了些许迫不及待。

犹豫片刻之后,还是先给孙琮打了个预防针:

「孙总,这气动矢量喷口虽然听上去像是个航发配件,但研发流程却和传统的机械式矢量喷口完全不同,这点你们可得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孙琮这会儿已经掏出手机,正准备把先一步离开的同事们叫回来报告喜讯。

听到常浩南的话之后顿时停住动作,眼神中也不免带上了几分疑惑。

尽管华夏此前并没有系统性完成过一种推力矢量技术的研发,但就算没吃过猪肉,也总见过猪跑。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发动机本身,反而和飞机的翼面控制系统关联更密切的设备。

以至于很多发动机上的推力矢量喷管都是作为选装件提供的。

所以孙琮也下意识觉得,常浩南应该只是准备在涡扇10G上同时尝试两条技术路线而已,研发工作也应该大致和满血版的涡扇10G同步。

但现在被后者这麽一提醒,顿时又有点心里没底了。

「从我们之前对普通引射式喷口的研究来看,每实现1%的喉道面积变化,大致对应额外0.3%的二次流流量消耗……那麽,对于动辄要求100%喷管喉道面积变化范围的带加力燃烧室的航空发动机来说,则需要至少25-30%的二次流流量才算够用。」

常浩南解释道:

「虽然说通过改进气动凹腔的结构,还有优化二次流调节算法,这个数字肯定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不过受到气流动量规则的限制,不可能出现数量级程度的大幅度变化。」

当听到「25-30%」这个数字时,孙琮的嘴角肉眼可见地抽动了一下。

而等他听过完整的结论之后,就已经把掏出来的手机放下了:

「那岂不是要对发动机推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尽管所有类型的推力矢量技术都会导致发动机推力的损失,但相比于机械式喷管只在最后一段导致高温燃气额外做功来说,气动喷口可是要直接拿走四分之一的进气量。

哪怕这些被引走的气流量不是完全损失,也基本是在釜底抽薪了。

要知道,气膜冷却也就消耗5%左右,最多不过10%而已。

「推力影响倒还是次要的。」

常浩南摆了摆手:

「这部分气流无所谓温度高低,所以有办法通过二次做功弥补一部分推力损失……关键在于,这个流量本身实在太大了,目前小涵道比发动机的设计已经相当紧凑,根本不可能从中抠出一条足以通过这样多气流的流道。」

「涡扇10G也不行?」

孙琮显得有些意外。

「呃……涡扇10相比其他型号发动机的升级潜力确实更大,但不可能大出这麽多。」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要想满足气动矢量喷口的要求,需要从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在外涵道部分留出馀量,并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调节,所以它必须搭配一种从技术原理上就比涡扇10G更加先进的航发,也就是……」

「变循环发动机?」

孙琮几乎和常浩南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最后的答案。

「没错。」

后者点点头,明显对于孙琮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感到非常满意:

「为了实现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改变循环参数,变循环发动机本身就需要安装前后涵道引射器和可调低压涡轮导向器等环特徵构件,用于抵消因循环参数变化导致的外内涵流量变化对混合器截面静压平衡造成的影响……」

「当然,这些部件本身的设计,还有如何与发动机主体结构相结合,要是展开来说得是好几个大学科……但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当发动机工作在双外涵模式下时,适当增大后涵道引射器开度,保证前涵道引射器小开度条件下的低涵道压力需求;当模式选择阀完全打开,后涵道引射器开度适当增大,从而减小背压对风扇的影响。」

「此外,如变循环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投入工作,那麽后涵道引射器也应当适当增加开度,保证加力内涵气流速度满足加力点火和稳焰的正常需求……」

「而非常巧合的是,由于材料的结构限制和飞行员的生理限制,当我们需要较大的推力矢量幅度时,飞机会处在相对较低的速度上,对应较大涵道比涡扇的发动机构型,并且大概率正在使用加力燃烧室,而此时引射器的开度最大,刚好可以满足二次流流量的需求……」

「……」

孙琮对于变循环发动机的具体技术路线不算熟悉,但好在常浩南也没有过多着墨于这个部分。

而基本原理的部分,总归是没那麽难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这个半无尾方案……需要等到第五代发动机出来,再同步进行测试?」

他确实相信常浩南的能力,可如今第四代战斗机及其配套动力的方案刚刚确定,就已经把饼画到第五代……

装备一代丶研制一代丶预研一代,那是之前落后时候的办法,分别对应二丶三丶四代主战装备。

但现在眼瞅着已经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了,难道还能继续这麽搞?

常浩南很快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游移不定:

「你说它是四代半发动机也好,第五代发动机也罢……总之,现在涡扇10的底子已经打好了,涡扇10G的研发基本属于按部就班,只需要等目前还欠缺的十来项关键技术到位,其实都未必需要我来亲自负责抓总。」

「而且,也别把变循环技术想的那麽难以逾越,京航大学丶华夏科学院丶当然还有我们航空动力集团,都在对后涵道引射器的流动和燃烧特徵,还有作动机构结构强度优化等关键技术展开初步研究,另外我前些天给工建委李主任提交了一份80项关键技术清单,其中后40项就跟更新一代的航空发动机有关……」

当他直接点出「更新一代发动机」这个说法时,孙琮脸上的表情终于出现了一丝波动——

要是自己这个半无尾方案用上了变循环发动机,那是不是相当于一步到位,直接研发出了第五代战斗机?

更进一步地,现在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欧洲,都还没有任何关于第五代,或者四代半战斗机的动静。

而如果这个型号真能落地,哪怕只是作为技术验证机落地……

似乎都意味着,华夏第一次掌握了最先进战斗机的定义权!

想到这里,原本还有点纠结的孙琮一咬牙一闭眼。

「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