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81章 有没有兴趣参与保密项目?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81章 有没有兴趣参与保密项目?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281章有没有兴趣参与保密项目?

「常院士……」

眼见着对方连L4点上拟周期轨道的周期形状和维持能耗都已经给算出来了,周平建脸上逐渐露出几许难绷的表情:

「这就是您刚才说的『不太成熟的想法』?」

这些东西如果交给他来算,那当然也能算出来。

但要做到这样信手拈来的程度,必定是下过大功夫的。

绝对不是什麽临时起意。

常浩南低头瞄了一眼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几乎写满的A4纸,也觉得这个形容有点不太恰当。

「最开始确实不成熟……就是无意中有的这麽个念头而已」

他说着把手上的笔丢到一边:

「后来闲着没事就拿出来算一算,现在可能确实是稍微完善了点……」

「……」

周平建伸手扶额,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去纠结这些用词方面的细枝末节:

「既然这样,那想必还有更多细节吧?」

说话间,他也从裤子口袋里摸出来了一个本子。

但面对这个问题,常浩南却犹豫了一下。

更多细节,那自然是有的。

但如果说「在L4点上建设一个空间站」这件事本身还可以算做远视主义的一部分,那后面的部分可就真带着点狂想的意思了。

不过最后,他还是继续说道:

「根据目前关于微重力环境下生存状况的研究,人体可以长期处在3g左右重力水平的环境下而不出现严重问题,所以按照我的设想,这个基地应该是一个半径在300米左右,以95r/min速度不断围绕中心自转的圆环,当然如果拥有更好的维生水平,那麽转速可以适当加快,做需要的旋转半径也相应减少……」

「L4点上的最大地影时间只有4小时,月影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只需要很小的能耗即可维持轨道稳定,因此除去应急动力系统以外,正常情况下可以完全依赖电运转,无需从地球运输大量推进工质,只需要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和饮水……」

「……」

显然对于当前人类的技术来说,这个设想中的很多要素还不太现实。

比如半径300米的圆环型太空飞行器本身,就是个根本难以想像的庞然大物。

但周平建却并没有打断常浩南的描述,只是在每个小节后面都做出了专门标注。

比如「成熟技术」丶「尚在研究」或者「需要验证」等等。

显然是真的在考虑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直到中巴车开入发射场大门并晃晃悠悠停下,相谈甚欢的二人才终于反应过来,不得不暂且停下。

……

琼省的这个探空火箭发射场虽然名字听着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有点像,但无论硬体水平还是行政级别都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发射场负责人叫徐鹏飞,甚至都不是专职的航天技术人员,而是由华夏科学院火箭与气球探空技术研究室主任兼的。

可以说在今天之前,大半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能有获得如此高关注度的一天。

「常院士,周总师。」

已经等待许久的徐鹏飞快步上前,跟刚从车上下来的两名大佬分别打过招呼。

或许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所以整个人显得相当紧张。

「鹏飞同志,不要有太大压力……」

周平建对于这种情况见得多了,当即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今天我陪同常院士过来,只是要向你了解一些临近空间环境研究的详细情况……」

「……」

徐鹏飞的保密层级倒是不低,但业务范围跟高超音速研究完全不沾边,加上今天也只是初步了解,所以所以常浩南也没有完全挑明自己的来意。

只是表示未来的载人航天研究需要对50-150km高度范围内的大气结构和空气动力学情况等理化要素,有可能需要在低纬度进行高密度的亚轨道发射云云。

听到如此重点的项目竟然能和自己这个冷门单位扯上关系,徐鹏飞难免有一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快感,差点就在一众人面前笑出声来。

好在关键时刻,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

「常院士,我们这儿目前的发射频率只有差不多每个季度2-3次,亚轨道发射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多,所以在发射能力这块,距离饱和倒是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他一边带着常浩南等人走向略显简陋的发射台,一边介绍道:

「但现有的探空火箭主要是为了发射小型气象探测设备,在性能取舍方面几乎完全追求射高而无所谓速度,而且基本都是无控或是低控发射,恐怕很难用于用于动力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这方面问题你不必担心。」

常浩南摆了摆手说道:

「新的火箭动力飞行试验平台已经处在研发当中,从功能上完全可以满足大型试验飞行器丶动力系统丶单机丶结构丶材料丶算法等的搭载性试验,你们发射场只要做好发射任务加倍,甚至提高一个数量级的准备就好。」

徐鹏飞没有插话,只是微微瞪圆了双眼。

虽然他之前到国外考察的时候,确实见过每周甚至每2-3天就发射一枚亚轨道火箭的阵仗,但现在真轮到自己头上,还是会难免觉得有些不真实感。

不过,常浩南并没有给他太多酝酿情绪的时间。

「另外,你们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对高层气象领域的研究也不能停下……因为项目的特殊要求,我们需要对邻近空间,尤其是60km以上的高度进行一次相对完整的大气建模,这也是你们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60km以上……」

徐鹏飞的主业其实是气象研究,因此在听到这个高度区间之后,很快就意识到了常浩南所关注的重点——

根据热力结构划分的平流层和中间层顶部分别为50km和85km,而根据组分特性划分的均值层和过渡层顶部则分别为85km和100km。

只有中性层和电离层之间的分界线在60km左右。

「您要研究临近空间大气的电离特性?」

常浩南用带着意外和赞许的眼光看了一眼走在旁边的徐鹏飞:

「徐主任猜的很准嘛……」

这当然是下一步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60km-150km高度范围内,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被电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航空器高速飞行时所产生的等离子鞘套特徵也因此而与更低高度的中性层大气存在区别。

当然,多数情况下,由于本来也不指望在黑障中进行通信,所以这点细微差别的影响不大。

但无论是一次性的高超音速武器,还是更远之后可重复利用的高超音速飞行载具,如果要长时间在100km附近区间内活动,都必须要保证通信导航信号的顺利传输。

而他之前为高超音速飞弹所开发出的那套黑障通信技术,本质上是利用主动喷射的离子流对包裹在飞行体外侧的等离子体鞘套进行削弱和改性,从而让特定波段丶特定相位和入射角度的电磁波得以透过屏蔽层。

因此高度依赖对于大气环境电离特性的认识。

徐鹏飞则有些不好意思地理了理头发,把已经有些稀薄的头顶部分给遮住:

「电离层和临近空间大气的耦合问题算是这些年的研究热点,所以我们也积累过一些相关数据……只不过相关的物理机制还不明确,所以目前无论国内外,总体上还都停留在经验估计的阶段。」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片刻,确认常浩南和周平建的表情都没有什麽变化之后才又继续道:

「不过……如果您不是准备研究空气电离过程本身,而是想要解决电离问题,或者通过电离手段解决其他问题的话,那麽可以把测试安排在夜间进行……因为我们发现在大约午夜0点之后,D区的额外电子密度就会消失,电离特性和60km以下的中性层几乎完全一致……」

「……」

意外之喜。

绝对的意外之喜。

对于常浩南来说,相比于这个其貌不扬的徐鹏飞主任本人,此行的其他收获反而显得不那麽重要了。

「徐主任。」

常浩南突然停下脚步,面色严肃地转向对方:

「我这里有一个涉密项目……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不知道你有没有条件和意愿参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