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34章 陆军老大哥的逆袭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34章 陆军老大哥的逆袭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334章陆军老大哥的逆袭

林成刚把手中的报告来回翻了两遍,却并没有看到自己最关心的部分。

于是合上文件夹,抬起头向面前的刘锡云问道:

「小刘同志,你刚才说……之前的测试还失败了一次?」

实际上,飞弹,尤其使用固体燃料的战术飞弹,发射成功率本身就没有那麽高。

对于这个型号的测试标准来说,六发五中甚至都算合格线以上,是可以做定型认定的。

只不过林成刚本人并不是在做定型测试,而是利用这次机会验证新技术,所以才对这部分内容格外关注。

刘锡云点了点头:

「是的……」

但紧接着又犹豫了一下,解释道:

「其实如果飞弹安装了一个正常的无线电近炸战斗部的话,那麽跟目标之间交错而过的距离应该是足够引爆的,只不过我们测试的标准比较高,需要飞弹直接命中才会触发战斗部,所以没能击落目标……」

说到这里,他又换上略带玩笑的语气补充道:

「当然,如果按照最近比较流行的说法,大概也可以算是『部分成功』?」

如果搁在往常,技术人员玩这种文字游戏肯定要被拎出来点名批评。

但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并非是真的推卸责任,而是在点大洋彼岸的老对手,所以也不至于上纲上线。

正所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该放松的时候也不能一直紧绷着。

一时间,整个测试区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过毕竟正事当前,所以众人还是很快收敛起情绪。

「我的意思是,这份报告里怎麽没提到相关内容?」

林成刚重新严肃起来。

或许是因为他的语气过于急切,刘锡云稍微愣了一下。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没说话的程广伟提醒道:

「那枚飞弹大概半小时前才刚刚被回收,还需要进行拆解和检测才能做最终的归因分析。」

前者也意识到是自己有点过于着急了,而且对方刚才还提到过事故原因正在分析当中。

但事已至此,他还是准备给自己挽一波尊:

「呃……那测试阶段保留下来的原始数据呢?或许可以从中看出些什麽。」

尽管觉得人脑分析原始数据这种行为有点离谱,但反正不是什麽苛刻的要求,所以刘锡云伸手示意了一下旁边那辆经过改造的89式装甲运输车:

「这个就在指挥车里面,跟我来。」

林成刚跟在对方后面,猫着腰从后门钻了进去。

突然变暗的光照条件让眼睛很难瞬间适应,直到几秒钟后,他的视力才算完全恢复。

特地加高之后的89式底盘在外面看来是个相当震撼的庞然大物,但等到真坐进去之后林成刚才意识到,里面的空间竟然如此狭窄。

尤其在乘员舱一侧安装了几部指挥控制台之后,剩下的空间只能以人挤人的方式勉强容纳3-4名操作人员。

连腿都伸不开。

而林成刚人高马大,更是感到极为憋屈。

趁着刘锡云和另外一名工程师搜索和导出数据的功夫,他一边小心翼翼地伸手护住头顶,一边有些疑惑地问道:

「为什麽要把测试指挥车放到这样一个地盘上……明明旁边就有方舱卡车?」

刘锡云噼里啪啦操作着键盘,略显艰难地转过头:

「因为这其实是给防空单位研发的团/营部指挥车,大概相当于一辆功能更强的9S737……只不过我们没有MT-LB,跟防空飞弹同款的履带底盘成本又太高,所以才用了装备量比较大的89装输。」

「好在咱们的设备体积比原版小不少,所以还是能塞到里面去,只是指挥员同志们就要受些苦了……」

「团营指挥车……」

林成刚突然想到外面正在测试的四个型号。

除了一个画风完全不同的海军近防飞弹以外,其馀三种刚好可以形成一个射程由远及近,能够覆盖远达70-80km,近到正头顶0距离的完整防空网。

「看来你们这次搞的手笔很大啊?」

他已经有些明白过来了——

尽管华夏从大约十五年前就开始琢磨「新三打三防」的事情,并如同PTSD一般开始重视防空部队的建设,但具体到陆军老大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是处在弃疗的状态。

除去极少数有飞弹用的样板单位以外,师团两级防空主力基本都还是57mm高炮和37mm高炮。

而现在,上级应该是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借着奥运安保和0910工程的机会,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果然,刘锡云点点头,不无怨念地回答道:

「过去一直都是空军有新飞机,海军有新军舰,第二炮兵有新飞弹,陆军有新兵……这麽多年下来,轮也该轮到我们了。」

陆军装备更新缓慢,最痛苦的除了一线指战员以外,就要属他们这些专攻野战兵器的研究所了。

看着一个个兄弟单位赚的盆满钵满,要说心里不羡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林成刚所在的航天科工三院一直都有海外订单养着,哪怕在军队要忍耐的阶段都没怎麽经历过苦日子,所以才缺乏这方面的感受。

说完之后,刘锡云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想要给林成刚介绍一下外面那三种型号。

不过就在此时,旁边的操作台上响起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暂时终结了二人之间的话题。

「林研究员,这就是测试过程的原始数据了。」

刘锡云指着面前屏幕上一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曲线说道。

林成刚深吸一口气,只感觉有点发晕。

实际上,这是他从常浩南那里借鉴过来的办法。

后者在研究过程中,就经常直接越过分析程序,去查阅测试的原始数据或者软体的工作日志。

还真就经常能找出一些常规分析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结论。

很多次看似走入死胡同的情况,都是经过对方连续几天的头脑风暴之后,便重新看到了曙光。

但看别人做是一回事,真正自己上手是另一回事。

如今面对这一大坨连单位都不一定有的数据,别说是分析,就连阅读都有点困难……

可要求毕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现在要是认怂那可就太丢脸了。

林成刚只好祭出早年间读书时参加学术报告的办法,一边硬着头皮生啃,一边时不时或点头微笑或摇头叹息,做出一副尽在掌握之中的架势。

不过,或许是确实受到了常浩南的耳濡目染,也或许是运气到位,总之还真让他看出了些许端倪。

「你们看,似乎是二次点火过程出了问题?」

林成刚指着屏幕上一处连续几十组数字的数据组说道。

绝大部分面向大气层内目标的对空飞弹都依赖气动力进行转向,因此在无动力和低速条件下的包线范围通常很不理想。

这偏偏是命中目标之前最经常处在的情况。

因此,在研制出能够自由控制工作状态的CTK系列电控推进剂之后,林成刚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保留一部分推进剂,在弹道末端重新点火,以提高燃气舵的控制效率。

「二次点火?」

刘锡云本来只是按要求办事,根本就没指望真能这样看出什麽有用的东西——

开玩笑,要是你肉眼都能鉴别出故障原因,那还要分析程序做什麽?

结果还真就让对方给装到了。

感受到旁边震惊目光的林成刚浑身突出一个舒坦,似乎已经成为了梦中的那个自己,于是赶紧继续解释道:

「照理来说,这种0.8km的极近目标是不需要二次点火的,但或许是设定程序出了点问题,总之在推进剂并未停止燃烧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加压记录,然后……」

声音戛然而止。

很明显,尽管找到了异常之处,但他还是高兴得有些太早了。

因为照理来说,即便二次加压,也不可能导致正处在工作状态的推进剂停止燃烧才对。

一时间,指挥车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