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255章 找38所借飞机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55章 找38所借飞机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王晓模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诱惑,决定按照常浩南的建议,照着9910工程拼上一把。

这样的话,很多原本并不着急的事情就变得迫切起来了。

“小常同志,既然要以9910工程作为目标,那你这边的前期项目论证……”

“这点您放心,招标结束之后,我可以在金陵这边直接开工,算出来的结果直接拿到涪城29基地的风洞做测试,这样两边可以做到接近同步进行。”

常浩南自然是有所准备的。

这种在极限时间内并行处理多项任务的事情,他之前就已经干过不止一次了,现在算得上是轻车熟路。

更何况从航空部门的角度上讲,加装楔尾相比于加装圆盘不算太复杂,无需他和风洞测试人员频繁进行对接。

实际上在前世,空警200从立项到首飞也就用了大概20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是那次意外的空难,服役时间本来应该更早。

尽管那是在立项前就已经有了不少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做到的。

但现在常浩南手里的底牌更多,完全不虚。

总归只是个项目开始之前的论证,不算什么大活,所以几个人只用了这半个晚上功夫,就把事情的总体方向给定下来了。

对于如今的常浩南来说,这种事情已经轻车熟路,根本不需要系统的帮忙,尤其运8本身的数据已经被172厂的梁绍修等人完成了数字化录入,完全可以直接调用,只要把t形天线和尾鳍两个部分加上去就好,实际工作量并没有太多。

更何况徐洋和电科14所这边的工程师们虽然没学过飞机设计,但多少都学过算法,还是能帮一些忙。

最耗时间的部分估计是等结果,眼下的计算机性能实在是跟不上需求。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正好可以见缝插针,把楔尾预警机的气动和结构分析给做了——

尽管在设计吊舱的时候已经用一些奇技淫巧降低了对于硬件性能的需求,因此试制过程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阻碍,但电子干扰吊舱对于14所来说毕竟是个新玩意,况且从那具被缴获吊舱借鉴的封装技术也还需要适应,因此在基础设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一大一小两种工程样机预计还是预计需要半个月左右才制造出来。

这还是因为样机阶段暂时不用考虑外部气动修型等问题,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时,否则得要更长时间才行。

……

总之,当几天之后,常浩南把附有数值计算结果和几次风洞试验数据的论证报告交到甚至没来得及离开金陵的王晓模手中时,后者下意识问出来的第一句话是:

“你是不是早就把报告准备好了?”

对此常浩南自然是实话实说:

“那倒没有,虽然我对这种t字形天线已经研究了有一段时间,但确实是那天跟您交流过之后才真正开始着手分析的。”

“可是这才过了……十天?”

王晓模看向旁边的日历本:

“不对,九天半的功夫,这报告里面怎么连数据都这么详细?我以前也跟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人合作过,从来没有过这么快的。”

“远了不说,就去年年初,改713号电子设备试验机的时候,光是吹个风洞就等了一个月时间,这还是我找丁主任催了很多次之后拿出来的效率。”

因此,看着面前一脸“不是你在诓我就是他们在诓我”表情的老院士,常浩南觉得自己有必要替29基地那些素未谋面的前同事(也是未来同事)们解释一下:

“王院士,是这样,如果是给一个新型号飞机做完整的风洞测试,那确实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就算像是713号机那种修改幅度不大的型号,一个月也很正常。”

“但咱们现在毕竟只是个论证,并且因为有我的计算数据做支撑,那边也可以更加精确地选择风洞测试条件,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在很大的范围内慢慢逼近,以前做100个小时风洞,里面可能有90个小时都是在进行调试,现在可能只需要10个小时调试就行,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刚刚二人提到的713号验证机,是一架由运7改进而来的、隶属于电科38所的设备验证平台。

从名气上讲,它远不及后来给歼10和歼11进行过多次雷达设备验证的079号运8验证平台,更不如后来给歼20做验证的769号图204验证平台,但却是华夏在这一领域的开端。

实际上,常浩南今天过来,除了把论证报告交给王晓模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借用这架飞机。

而且是要插队用!

“原来是这样?”

深知隔行如隔山的王晓模虽然觉得有点神奇,倒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但他旋即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亏了!

“等等,那照你这么说,原来100个小时的风洞,现在20个小时就能吹完,那咱们之前签的合同里面,设备费和工时费那部分是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问题常浩南自然不可能松口:

“王院士,电科集团您这边家大业大,肯定不会在乎这十几万块钱不是……”

一方面合同都签了肯定没有变卦的道理,另一方面,电科集团的预付款都已经被参与工作的几个单位和个人给分了。

不过王晓模也没真的想过能把钱要回来,跟常浩南打趣几句之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手中的报告上:

“文笔很娴熟嘛,不像是第一次写啊……”

“过奖过奖,以前看得多,自己动笔的时候也就上手快一些……”

前世的常浩南别的事情不敢说,写报告这种苦力活突出一个经验丰富,如今虽然是二十多年前,但航空工业系统的行文风格变化不大,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随后他便随着王晓模翻阅报告的进度,开始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t型天线会导致全机巡航阻力增加约9%,并且使全机焦点后移大约2.5%的平均气动力弦,但这个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机内设备分布来解决,再结合尾鳍带来的2%阻力,楔尾布局预警机的经济巡航速度会比运8原型机降低大约40-50kmh。”

“在飞行稳定性方面,t型天线和腹鳍本身都会增强飞机的航向稳定性,但前者同时又会破坏尾翼对航向稳定性的贡献,总体上讲,经过改造之后,偏航力矩系数和横向力系数关于侧滑角的导数分别减小0.009和增加0.0005,说明在合适的腹鳍作用下,全机航向稳定性达到可接受的状态……”

虽然王晓模并非飞机设计专业出身,但结合数据图表以及常浩南的讲解,还是很快理解了报告的全部内容。

“有了这份报告,立项通过的概率就要增大不少了。”

老院士面色欣慰地把报告重新合上,然后跟其他材料一起放回那个公文包里面。

常浩南意识到是时候开口借飞机了:

“王院士,我这次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心情大好的王晓模毫无戒备心理:

“你说,只要是我个人能办到的、不违反原则的,都可以提。”

“咳咳……”

常浩南也就不客气了:

“我们希望借用一下38所的那架713号电子设备验证机,大概下个星期就要用。”

“……”

王晓模整理公文包的动作突然停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