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531章 一人三奖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31章 一人三奖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常浩南的一人三奖,以及真情流露的获奖感言,直接把现场所有人的情绪给调动到了最高点。

考虑到大家原以为今天晚上的**部分应该是刘振响的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所以这已经相当于第二次情绪峰值了。

相当于有点透支。

而且,持续了一整个下午的典礼此时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所以,到了最后一部分自然科学奖颁奖的时候,虽然主持人仍然在尽职尽责地调动现场气氛,但别说是其它人,就连获奖者自己的兴致都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唯一的惊喜可能在于,同为华夏科学院计算所的项目“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也获得了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

这么一来,科学院计算所这次也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别看常浩南一个人就拿了三个奖,但这三个奖的申报单位分别是京航大学华夏科学院计算所(差分进化算法)、华夏科学院下属火炬集团(模块化防洪设备)以及京航大学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恶劣气候条件预测与防范)。

相当于从这里面还分到了半个。

所以,单是这一届评选,计算所就拿了两个半一等奖,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项目“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理论与算法的新进展”拿了二等奖。

在各个单位里面,绝对算是翘楚了。

不过,可惜的是,“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冯康院士,早在1993年就已经仙逝,只能由已经升任计算所所长的李杰院士代为领奖。

算是留下了些许遗憾。

冯康院士1957年调入计算技术研究所,可以说是华夏计算数学的奠基人。

他的成果“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独立于西方创建了有限元方法,相当于常浩南的直接前辈。

只可惜后者重生回来的时间节点有点晚,没能落着机会跟这位传奇大拿见上一面。

而由于常浩南的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前就已经领过了,所以李杰领完奖,并发表完获奖感言之后,整个颁奖仪式也就进入了尾声。

当然,这么多学术界的大佬凑到一块,自然不可能领完奖就丢下人家不管了。

晚宴还是不能少的。

在会场场务人员的引导下,众人陆续离开会议厅,向二层宴会厅移步。

不过技术人员毕竟不是令行禁止的军人,加上场务也没有什么强制力,因此总的来说,人流还是以三五成群的形式在挪动。

而常浩南的身边,也很快聚起来了这么一群人。

当然,都是或多或少和常浩南熟悉点的。

在今天下午之后,常浩南绝对会变成学术界一颗炙手可热的新星。

但要是真的完全不认识,也没个人引荐的话,硬往上贴总归还是比较尴尬的。

“你竟然真的同时报了这么多项目,而且还都评上了……”

徐洋可能是整个会场里面年龄跟常浩南最接近的,相处起来自然也比较自然。

“这个么……我之前也没想到,本来是以为能评上一个就不错了……”

常浩南手里拎着那个不起眼的布兜子。

如果不是随着他走路的动作发出微弱的“叮叮当当”声,那么恐怕任谁也不可能猜到,里面装着三份象征华夏科研界最高荣誉的奖状和奖杯。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

直到第二次领完奖回到座位上之后,常浩南才稍微回过味来。

根据之前刘振响讲过的科学技术奖评奖规则,特等奖的评选需要额外提名,再上报给主管部委,以及更高层级的领导批准。

所以,息壤防洪套件获得的技术发明特等奖,肯定是来自上面的授意。

也就是把抗洪抢险过程中的荣誉“折算”进来的结果。

毕竟,虽然这个东西确实在诸多地方做到了力挽狂澜,但真要说起来,跟十五年前获得同样奖项的杂交水稻比还是差点意思……

排除外部因素的话,常浩南自己觉得也就能拿个一等奖差不多……

至于另外两个,应该完全是由于三个奖项的评选委员会之间没有相互通气,也完全没想过会有一个人在同一年提交好几个评奖项目……

当然,评选结果最终会汇集到科技委主管领导,也就是宋建手中。

但上面已经摆明了要给常浩南的贡献做出奖励,况且常浩南的火炬集团又算是他科技委下属的企业,因此完全没道理阻挠。

总之,实打实的贡献,加上诸多机缘巧合,成就了常浩南今天一人三奖的封神传说。

说话聊天间的功夫,人流也陆续上楼,进入了宴会厅。

这种级别的正规宴请,肯定还是要搞传统的中餐形式。

总之,就是要分桌的。

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参与者的所在单位,以及获奖级别来分配位置。

不过,常浩南一个人给四个单位拿奖,确实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意思,所以最后只好按照火炬集团,给分到了华夏科学院和国家科技委的其中一桌。

正好坐在李杰的边上。

“浩南同志,祝贺你啊。”

落座之后,李杰主动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能在一次评选里同时拿到这三个奖,哪怕是在以后的华夏的科技发展史上,也少不了你那一笔……”

二人虽然见面的次数不算多,但其实关系匪浅。

毕竟火炬集团的技术人员里,至少三分之二都是从计算所挖过来,或者是身兼二职的人。

“李院士这次收获也不小嘛,计算所这次拿到的奖项应该也是各单位里面最多的。”

常浩南把布兜子放在座位旁边,开始跟李杰寒暄起来。

此时,距离晚宴正式开始尚有一段时间,因此,不少人在找到自己的座位之后,并没有一直坐在原位上干等。

联络关系也好,交流学术也罢,总之这种大场面,如果只是用来吃吃喝喝,那简直是亏到姥姥家。

“常总。”

就在常浩南和李杰正聊起未来计算所和梦想集团之间的关系时,一个有些耳熟的女声从侧后方响起。

前者回过头,稍微愣了一下之后,很快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祝兰,金城大学教授。

之前常浩南开发积冰生长预测模型和飞机防除冰系统的时候,她和丈夫林国范也在里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包括常浩南那个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名单里面,也有他们夫妻俩。

“祝教授?”

“好久不见,您好您好。”

常浩南站起身,跟祝兰握了握手。

他并不记着后者刚刚领过什么奖,但考虑到在技术发明奖颁奖的前半段自己都一直昏昏欲睡,推测祝教授应该是领到了一个一等或者二等的技术发明奖。

“恭喜常总今天连获三奖,之前在南郑那边合作的时候,就觉得您的本事不一般……”

祝兰特地找过来,显然不是只为了简单聊个天。

因此,一番恭维和相互客套之后,她很快转入了正题:

“常总,我们金城大学也是torchmultiphysics软件的首批试用用户之一,这段时间也尝试用新的数值计算方法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我家先生现在有一个想法,想听一下您的意见。”

祝兰口中的“我家先生”自然是指林国范。

“能不能把torchmultiphysics软件的数值计算方法引入到超大物理尺度和时间尺度的问题,比如……地质学研究当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