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26章 令人纠结的垂直起降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26章 令人纠结的垂直起降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面对这个完全是突如其来的请求,常浩南一开始是有点懵的。

毕竟早上刚到这边的时候,姜甫和的那点子情绪,他虽然没往深里面去想,但也还是能感受到的。

怎么这才过了不到半天功夫,态度直接来了个540°大转弯?

你听那用词都不是“加入”而是直接请自己来“接手”一个项目。

而且,也不光是如此。

更主要的,还是没想到能有垂直起降发动机这么一说。

虽然在眼下这个时间点,624所确实应该已经拿到了R79V300发动机的部分技术资料。

但他非常确定,上辈子绝对没有过这档子项目。

华夏对于垂直起降飞机的研究即便一定要说存在,也仅限于70年代那個战锤味十足的歼6垂直起降型号。

思路极度狂野,就是在歼6外面直接挂四个升力风扇。

即便如此,它也已经是这个方向最正经的项目了。

毕竟,甭管可行性高低,至少在航空工业层面上真正形成过一个思路。

而再往后那些,基本就都是航空发烧友的玩票作品,做不得数的。

实际上,对于如今的华夏来说,垂直起降飞机的优先级绝对不高。

虽然由于常浩南的介入,华夏如今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领域的水平都比前世高了不少。

但综合国力这东西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扭转过来的。

有限的资源还是得集中在重点项目上。

垂直起降就属于可以搞,但也可以不搞的那种。

毕竟战斗力肯定比不上同等技术水平的固定翼,华夏又没有美国那种满世界欺负小朋友的需求。

真落实下来的话,除了给海军航空兵玩玩票以外,大概率还是得拿出来外销。

但那又得搭配轻型航母或者两栖攻击舰一起卖。

这种级别的军售,那都是要看国际影响力的。

眼下90年代末的华夏,显然还不太够格。

所以,常浩南并没有马上选择同意或者拒绝,而是问起了这个项目本身的原委:

“姜总,现在离涡扇10定型服役还早,我能不能参与一个新项目,也没办法现在就做决定……”

“只是……不知道您说的这个垂直起降发动机……是什么来头啊?”

天地良心,他问出这个问题,真的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完全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但姜甫和听着可就不太对味了——

毕竟他之所以研究垂直起降,就是因为原来的推重比9一级大推被涡扇10这么个核心机无限接近四代的东西给占据了生态位,迫不得已才剑走偏锋的。

现在始作俑者竟然直接问出这个问题,颇有一种当面NTR的美感。

好在姜甫和到底不是真小心眼的人,理智上也知道对方大概率根本不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所以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算是平复下来了刚刚差点红温的情绪。

但细想之下却反而更难受了——

虽然说起来,他的项目是被常浩南干掉的,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后者恐怕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别人还没发力,自己就已经倒下了……

好气啊,但又没有办法。

“姜总?”

看着脸上表情愈发拧巴的姜甫和,常浩南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刺激到了对方,小心翼翼地又试探着喊了一声。

“啊?”

“哦……”

姜甫和决定第二次跟自己和解。

这种事情,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于是,他努力维持着尽可能平淡的语气:

“常总可能有所不知,我们院前些年自筹资金,购买了一部分R79V300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回来,本来是打算当做第四代发动机的技术母本。”

“但后来发现那个核心机的性能不够,哪怕不考虑咱们国家的生产工艺,把极限榨出来也就是个8.5-9的推重比,不符合第四代发动机的动力要求。”

实际上,这段故事,他当然是清楚的。

R79发动机虽然在核心机级数上已经有了点四代发动机那意思,但绝大部分的技术以及设计思路仍然是第三代,三代半都不太能够上。

至少压气机的级压比就不可能跟如今的涡扇10相比。

选择激进的核心机结构,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降低发动机重量,以支持雅克141飞机的垂直起降功能而已。

所以榨不到10一级推重比属于情理之中。

否则俄国人自己也不用后来再费劲去开发AL41F和AL51F了。

不过这种时候,肯定还是应该让对方继续往下讲。

因此,他故意做出一副疑惑的表情,甚至为了配合自己不太逼真的演技,还专门调整了一下坐姿:

“还有这种事?”

“是啊,后来就准备在它的设计基础上应用一部分新技术,做个3-8-1-1或者3-7-1-1结构的四代核心机出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姜甫和靠在椅背上,却并没有感到预想之中的心悸,大约是已经释怀了:

“结果我们这边还没正式开始动作,就被刘院士叫过去参加了你们太行项目的那个设计评审会,发现这个思路竟然已经被抢先了,而且完成度还非常高。”

“虽然国家这两年对航空产业的投资增加,但显然也不可能同时支持两个类似的航发项目,可是话说回来,R79的技术资料是我们院自筹的资金,总也不可能就这么扔着,最后想来想去,就只剩下让它重操旧业这一条出路了。”

这下子,常浩南总算是知道,对方从今天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刚才的那种怪异神情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差点把别人寄予厚望的项目给搞死——

虽说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个R79核心机衍生出来的项目最终也一样无疾而终,但至少在现在的姜甫和看来,“罪魁祸首”肯定是他常浩南跑不了了。

稍微停顿了一下,顺便再次调整一波心态之后,姜甫和又继续道:

“垂直起降这块,到现在我们也研究了小一年功夫,其它部分都还好,就是这个升力风扇和主风扇之间的推力不好平衡,我们用老型号发动机做过几次模拟测试,推力波动很大,真要装在飞机上,恐怕起飞到一半就得翻车。”

“所以,刚才听到您说可以用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阵来提高推力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我才想着,能不能把这个技术也用在我们的型号上面。”

“技术上肯定是没问题……”

常浩南低着头正准备分析一下这个垂直起降项目的利弊,忽然捕捉到了对方口中的一个关键词:

“等等……你刚刚说……升力风扇?”

“是啊。”

姜甫和点点头:

“雅克141那个主发动机加升力发动机的方案我们也研究过,虽然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升力发动机在平飞的时候完全用不上,死重实在太大,而且更主要的是,在不同发动机之间做升力平衡难度实在太高。”

“所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用一台发动机,但是把推力通过两组风扇输出,这样至少平衡性方面能稍微容易做一点,当然对于发动机本身的需求就更高了……”

听到这里,常浩南也不由得感慨,华夏在航发领域,其实还是有些能人的。

要知道这功夫大洋彼岸的JSF项目还只是几个PPT,X32和X35的垂直起降型号都还没影子,相关技术方案也只有一些只言片语而已。

也就是说,姜甫和他们的思路绝对是不落后的,只不过受制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想法都发挥不出来罢了。

有鉴于此,常浩南把已经到了嘴边的婉拒之词给吞了回去:

“垂直起降发动机,也确实是有前景的技术。”

“这样,等涡扇10的测试告一段落之后,我会把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阵相关技术系统性地整理成材料。”

“至于主持项目……”

常浩南摆了摆手:

“涡扇10的A型和B型完成之后,下一步应该就是把它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发动机,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个几年时间。”

“对于我个人来说,一是大概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参与两个相距甚远的项目,二来么……也不好夺人之美,这个发动机是你们院自筹资金搞的项目,哪怕日后转了正,主抓单位也应该是你们才对。”

“不过,姜总有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随时交流,都是同事嘛。”

常浩南的这段回应,可以说是相当得体。

甚至让姜甫和因为前面半天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那,就提前感谢常总的支持了……”

说话间,二人再次握了握手。

只是这次,姜甫和终于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