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33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33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郭立强的反应,显然并不出旁边的何明所预料。

毕竟,后者自己,还有常浩南,在第一次看见这东西的时候,表现也都差不多。

“怎么样,我在公函里跟你说的功能虽然多,但要集成在这么大个东西里面,难度应该会下来不少吧?”

而此时的郭立强仍然沉浸在喜悦掺杂着兴奋的情绪当中,短短几句话的功夫,已经绕着导弹架走了好几圈,这瞧瞧那看看。

虽然空空导弹这东西不比飞机,从外表其实看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但并不耽误他单纯地感到高兴。

以至于甚至没能在第一时间回答刚刚的问题。

何明看着如同拿到感兴趣玩具小孩子一样的郭立强,倒也没有急着催促。

这种状态他之前也经历过,就是几年以前第一次得知要引进苏27的技术,在国内建立一条生产线的时候。

对于一名工程师,尤其是一名过去只能在在螺狮壳里做道场的工程师来说,一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平台摆在面前可以任由自己发挥,那感觉确实非常通透。

尤其是,航空工业这块在苏27之前好歹已经有歼轰7和歼8几种型号作为过渡。

而航天技术研究院那边在此虽然也搞过不少型号,但都是红旗61或者霹雳11这种小打小闹,甚至还有红缨5这类单兵弹。

虽然从逻辑上讲,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技术水平的高低,但如果真有选择……

男人嘛,谁又会不喜欢大的呢……

郭立强在导弹旁边敲敲打打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才重新拍了拍手上留下的油渍和灰尘,回到何明旁边:

“何工,我刚刚大致看了一下,确实潜力不小。”

“虽然没办法拆开细看内部结构,但我推测它导引头和战斗部这两块的体积填充率都不太高,有充足的空间容纳更复杂的电子设备,去做您之前在函里面提到的空对空反辐射导弹。”

说到这里,他再次上前两步,在导弹弹体靠近头锥部分轻轻拍了拍:

“战术导弹的战斗部基本都在这个位置(而不是头部),一般情况下,因为空中目标总体上比较脆弱,所以对空导弹会倾向于采用大量预制破片或者环形连续杆作为战斗部,优化毁伤面积而不是毁伤能力,装药量占到战斗部总重量的比例很低。”

“如果稍微调整一下战斗部的形态,并且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射程下降,以这个导弹最高接近5倍音速的速度,我甚至觉得直接拿来对地都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只是……”

刚刚还满脸兴奋滔滔不绝的郭立强面色一滞:

“只是,对于这种射程在200公里往上的空空弹来说,从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可能要持续3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哪怕有末端主动导引头,也必须在飞行过程中持续进行引导修正,否则让导弹仅靠惯性制导飞过去,目标早就跑到不知哪去了。”

“R33的纸面射程我记得有差不多300公里,当然这是在载机和目标头对头飞行时的极限数据,但哪怕在实战中打個折,也得有个150公里上下,再考虑到发射之前就要完成锁定,那雷达对目标的跟踪距离怎么着也不能小于250公里。”

“这个发射条件……咱们的载机现在能达到么?”

如果说战机是冲阵的猛将,那导弹就是猛将手里的兵器。

二者的水平得相辅相成。

哪怕勇武如吕布典韦,在手里没有趁手家伙的情况下,也发挥不出多少战斗力,最后束手就擒或者寡不敌众。

反过来,哪怕给邢道荣配上方天画戟和赤兔,也大概率免不了被赵子龙一枪掀翻的结局。

“之前在试飞过程中,1493雷达曾经捕捉到过240k以外波音737大小的目标。”

何明略作思索之后回答道:

“不过,要是说稳定跟踪的话……恐怕距离还得近上不少才行。”

雷达,尤其是机械扫描雷达,并不是单纯增加功率或者目标的RCS够大就能无限制地提高搜索距离,还涉及到天线形式和雷达后端数据处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郭立强还要比何明懂得更多些: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能有一种原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就像米格31那样,用来在射程中段保障目标数据。”

然而这就完全是在为难何明了。

米格31本质上是国土防空军特色的高空高速导弹发射架,属于为了R33导弹和N007S雷达这两碟醋专门包出来的饺子。

对于华夏来说,即便不考虑技术层面,单从军队建设路线的角度讲,也不会搞这么个东西出来。

于是,他摆了摆手,决定暂时放弃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郭工,我只是个负责生产飞机的,雷达那边的项目我了解不多,但是至少,短时间内应该是没有一种能装在战斗机上面的相控阵雷达,否则我们早就应该开始搞相关的验证机了。”

“我觉得,与其想这么多咱们两边都没办法决定的事情,不如先把性能足够的导弹造出来,挂到现有型号的飞机上进行测试,至于雷达么……我想总归会有的。”

郭立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作为一个导弹设计师,如果不能发挥出武器的全部性能,就总有一种名匠造的神兵被埋没的遗憾。

“暂时也只好这样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刚刚有些红温的脑子也逐渐恢复冷静:

“就这个弹本身而言,对咱们的难度主要在发射药上面,哪怕从老毛子那边拿到全套技术资料,组织生产也要费些时日,剩下的部分问题倒是不大。”

“不管是主动雷达、被动反辐射、雷达制导对地,还是直接改成电视制导或者激光指导,就像你刚才说的,雷达罩里面的地方实在太大,这些都没什么难度。”

“目标信号处理和控制率这块,远程弹和中近程弹可能不太一样,但咱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也算是全球顶尖,不成问题……”

本来郭立强只是盘点一下,表示自己肯定不会辜负何明的一片好心,算是给对方吃颗定心丸。

但是盘点到一半反倒把后者给惊着了:

“全球顶尖?”

被突然打断的郭立强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

“是啊,你不知道?”

何明一脸懵逼:

“不知道什么?”

郭立强理了理自己半白的头发:

“嗯……常总,还有科学院计算所的另一个研究员,在这个领域算是开拓者级别的人物,虽然在发了一篇文章之后应该就没继续在这方面深耕,但是国内,还有国外的华人研究人员受到他们很大鼓舞,这两年往这个方向投入的精力很大,所以……就这么领先了。”

何明深吸了一口气。

他一个本职是搞机械制造的,确实从未听说过这些事情。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是常总的话……

好像也合理。

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设定。

看到何明脸上的表情恢复如常,郭立强才又继续道:

“当然,我们这边的研究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同时铺开这么多的摊子,所以还是先把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基础型号作为研发重点。”

“另外,如果要执行反辐射任务,无论是打地面雷达、预警机还是开着雷达的其它飞机,光靠有被动反辐射能力的导弹效果都不太行,最好能配合有相关能力的电子战飞机。”

“我知道镐飞那边之前用歼轰7平台搞出来过一个电子战型号,等到这导弹测试的时候,最好是何工您牵线搭桥一下,借一架拿来测试。”

“这个没问题。”

何明当即点头:

“而且,如果再等个几年的话,我们这边可能也会有歼11平台的电子战型号,之前常总来我们厂视察的时候提过一嘴……”

“应该用不了几年那么久……”

郭立强低头思索了一下:

“总之这个可以到时候再说,反正只要能有可靠的电子战平台,那这个导弹的基本功能就可以保证,无非是有效射程受限于……”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何明有些好奇地转过头,却看到郭立强正紧盯着眼前的三枚导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半晌之后,后者才重新开口:

“像这么大的一枚导弹,完全可以不只是一枚导弹……”

“啊?”

何明被这句话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个事情说起来有点复杂。”

郭立强摇摇头,转过身来看向何明:

“我希望能尽快跟常总见一面,不知道您能不能联系到他?”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