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780章 战略忽悠的意外效果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80章 战略忽悠的意外效果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在定下同意合作的基调之后,剩下的事情,自然是确定一些基本原则。

毕竟,这次是航空动力集团直接经手。

提出一个想法容易,但要把想法具体落实下来,这中间还有相当繁杂的工作。

虽然法国人的目的有可能只是为了挽回通用集团,但总归还是有达成合作的可能,必须要做最好的准备。

而且,这种拉扯局,正好也可以借机锻炼一下航空动力集团自己的谈判队伍。

看现在这架势,以后的对外交流合作恐怕少不了,总不能每次都让常浩南去科工委借人用。

“既然准备进行合作,那么接下来,还要确定一下我方提出的条件,到底是共同研发,还是单纯作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想听一下各位的想法。”

朱霖育过去几年一直在拆分之前的航空工业总公司分管军转民相关工作,但对那几个对外合作项目,尤其是被总公司作为标杆重点宣传过的航空安全合作还是有点了解的。

如今轮到自己主持大局,肯定还是先以照葫芦画瓢作为起步。

当然,他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要集思广益,倒不如说是在征询常浩南的意见。

只是不好问得过于直白罢了。

另外几人当然也听得懂弦外之音,因此都没有开口的意思,而是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

后者也知道现在不是谦让的时候,因此略加思索之后,便开口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涡扇10的进度比较顺利,因此上级给我们的信任,当然还有拨款,都是比较充足的,所以我们倒也不必急着赚快钱,还是尽量争取以共同研发的方式进行。”

共同研发有一个好,就是以后M88,或者说阵风战斗机每达成一笔订单,航空动力集团都能从中获得一笔收益。

相比于一锤子买卖,显然还是细水长流更赚。

“浩南同志,我听说,您之前在盛京那边,推动过和俄国人以技术交换的形式进行合作?”

文康建作为总会计师,并非航空工业系统出身,但在集团正式成立之前,就已经是筹备委员会的一员,因此对于总公司那边的一些情况也多少有所了解。

“没错,是在十一号工程的框架内进行的。”

常浩南点了点头:

“实际上,整个十一号工程,虽然总体来讲是我国对苏27的研发和制造技术进行引进,但也有双方进行技术交流的部分,比如正在制造的歼11B原型机,机体结构升级就是由601所和苏霍伊集团共同完成的。”

“这也是合作研发的另一个优势。”

常浩南虽然年龄最小,但要论项目经验,恐怕比在座其他人加起来都丰富。

十一号工程并不是航空动力集团的业务,前者在理论上也没有直接参与,但却毫无疑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另外几人也纷纷竖起耳朵。

“合作研发意味着我们对于产品,当然对于武器装备来说,主要是产品的出口有话语权。”

常浩南继续道:

“就像刚刚康建同志提到的十一号工程,使用二阶段升级型机体的型号,比如苏27**K和苏27UBMK,必须同时获得双方同意才能出口。”

“上半年共青城方面的改进型完成首飞之后,就有几个国家马上提出了购买改进型号的想法,但最后因为触发了我们和俄方之前签订的限制条款,只有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签署了购买**K型号的订单,而安南方面则只能购买使用老机体的型号……”

在国际军售市场提高话语权,对于华夏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紧接着,文康建又非常谨慎地问道。

“那……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十一号工程的思路,交换一些我们,或者是其他兄弟单位急需的技术?”

“这个么……”

常浩南没有马上给出回应,而是低头略微思索了一会:

“法国人手里确实有不少我们需要的技术,但是达索和斯奈克玛未必,尤其是我们在飞机和发动机两个方面都已经确定了发展方向,也不可能再继续走法国人的路子……而且搞技术交换类型的合作,还涉及到很深的互信问题。”

“互信……他们都已经找我们帮忙搞发动机了,还谈什么信不信……”

“不是他们和我们之间的互信。”

常浩南摆摆手,解释道:

“是他们内部的互信,整个阵风项目里面不止涉及到达索和斯奈克玛,还有泰雷兹、萨基姆、火炸药集团公司这些,相对来说,我方更感兴趣的是泰雷兹的光电设备,还有火炸药集团公司的无烟推进剂之类的技术。”

“之前我们跟俄国人能以技术交换的形式合作,是因为咱们这边有国防科工委,他们那边也有一个能整合大部分军工业务的国防武器出口公司,但这次我们是跟法国人做生意,泰雷兹怎么可能付出自己的技术帮斯奈克玛解决问题?”

虽然上面提到的几家公司都算是法国国企,但法国的国企和华夏的国企之间还是不能直接对标的。

在华夏这边,电科集团用自己的技术换到了航空工业集团需要的技术,然后可以在科工委的协调下通过内部结算机制来抹平双方的得失。

而要是没有这样的平台和机制,就得签署极其复杂的多方权利转让合同,相关扯皮扯上十来年都很正常。

……

与此同时。

“华夏人突然搞出来了一种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件事,无论是放在航空界还是军事界,都算得上是个不小的新闻。

因此,关注到这一点的自然也不可能只有法国人。

至少,当天到过阅兵现场的白礼德和周瑞夫二人,也在洗出照片之后,很快从中发现了端倪。

当然,他们作为武官,本身就担负着开源情报收集的任务,肯定不可能随便猜猜就完事了,而是要把分析结论写成书面报告提交上去的。

但开源情报收集,前提是得有开源情报。

现在手头只有几张照片,而且还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拍下来的,显然分析不出个一二三来。

他们也只能借鉴一下“同行”的结论。

“准将,国内似乎有不少评论员认为,这个新型号发动机可能是在CFM56核心机的基础上发展的。据说在大概十年前,华夏曾经通过法国人那边的关系,搞到过CFM56的相关技术资料,然后以F110GE100发动机为蓝本,搞出了这个对标的型号。”

白礼德把几份报纸放在周瑞夫面前,然后说道。

其中也包括常浩南此前曾看过的那份。

当然,还有后续的、更加详细的报道。

只不过,最开始的那篇文章似乎给这件事定下了一个基调,导致至少七成以上的西方媒体,都倾向于在其基础上展开分析。

当然,这也符合这个年代的思维定式。

毕竟歼10首飞之后,还有不少媒体宣称是仿制了大卫国的狮式战斗机呢。

不过,周瑞夫到底是空军准将,半个航空专家,对于这种说法直接就是一个嗤之以鼻:

“我看过半个月前简氏防务周刊上面的那篇文章,虽然写的很有道理,但那个作者我认识,大概六七年前就已经离开通用电气了,他这么写,只是为了给自己那个‘通用电气前高级工程师’的身份贴金而已。”

“再者说,法国人自己都玩不明白CFM56,华夏人就算真从他们手里拿到技术资料,也是不完整,甚至可能有错误的,怎么看看这么快就拿出对标F110发动机的成品出来,还敢在国庆阅兵这种场合亮相?”

这一番分析显然说服力十足,白礼德当场就被说服了。

“那你觉得有可能是……”

“我这些天看到了一篇华夏国内的分析。”

周瑞夫说道:

“作者是一个华夏人,而且对于华夏国产苏27的过程非常熟悉,写出了很多外人根本不可能了解的细节,应该是,或者至少曾经是接触过相关工作的内部人员。”

显然,他说的正是那篇逆天小作文。

由于内容实在太过生动,导致周瑞夫对作者的身份产生了亿点误判:

“他的说法是,华夏方面在引进苏27生产线的同时,也从俄国人那边引进了AL31F的技术,但并没有直接生产原装版本,而是在AL31F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升级,以适应华夏空军和俄军不同的作战需求。”

“考虑到华夏方面的保密规定,这应该不会是全部真相,但我想,其中肯定会有一些真实的部分,至少在大方向上,应该比简氏防务周刊上的那篇文章可靠很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