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905章 产能太高也有烦恼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5章 产能太高也有烦恼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原本,常浩南给整个试生产过程预留了两个半月的时间。

也就是到9月初之前能完成,或者至少基本确定下来工艺参数即可。

至于原因……

非常明显。

如果时间线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动,那么从9月开始,今年余下的几个月,都将会大新闻不断。

前世的2001年,他还在苦逼地读着博士,对于那次事后看来完全可以称之为历史转折点的剧变,了解渠道仅限于报纸和电视上的只言片语。

而由于上半年才刚刚经历过撞机事件,所以那时候的反应也就是非常朴素的——

“真TM活该”。

当然,那个时候常浩南也确实做不了别的什么,所以只能这样在心里发泄一下。

但无论如何,这确实在客观上导致他对于整個2001年第四季度发生的事情缺少认识,难以像盟军行动时那样提前做好谋划。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尽管常浩南这一次大概率没办法直接参与到决策当中,但到那个时候,肯定还是要额外分出些精力来关注事态的发展。

然而,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试生产流程的推进速度,远远比他的预期更快——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两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多高,而是常浩南一开始的思路有点钻了牛角尖。

他那两个半月,是给寻找“最优加工条件”所留出来的时间。

但实际上,涡扇10的气膜孔是靠传统的电火花工艺加上老师傅手活就能搓出来的东西,并不需要那么极限。

至少对于黎明厂这边来说不需要。

所以只过了一个月,从8月初开始,试生产就已经开始得到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了。

虽然一开始,良品率还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但再怎么样,也比电火花加工那个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情况要强不少。

因此,到8月中旬的时候,钟世宏直接带队回了一趟黎明厂,带来了一个月份额的半成品涡轮叶片,以及涡轮盘。

没错,他打算直接用这台工程样机,加工量产型涡扇10的气膜孔——

反正都是要试,那不如好好利用一下这边的产能。

而不出所料地,原型机的生产数量很快就超过了量产型……

按照常浩南的推算,在理想情况下,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的提高,超短激光工艺相比过去的电火花工艺,在打孔这件事上的效率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涡扇10的产能就可以直接变成原来的10倍。

毕竟,打孔效率提高了,还会有别的决速步骤。

比如高压压气机叶片的精加工,还有耐热涂层的涂敷速度等等。

这些环节,黎明厂其实都已经用上了国际主流,或者相当于国际主流的技术。

制约产能提升的,还是工人的熟练度。

以及更主要的,订单量——

尽管华夏的GDP相比上一期提前了4年,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就超过意大利和法国来到了世界第五,距离第四的英国也只剩一步之遥,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到处都需要钱。

而且也要考虑到,不能过于刺激周边国家和主要竞争对手。

因此,在今年,也就是2001年,给国防建设划出的预算是2200亿人民币。

相当于大约260亿美元。

是美国的大约112。

就这,还是从1997年开始,每年至少增长15%,最高一年增长20%的结果。

所以,别看之前每年造20台涡扇10的时候,空军和航空工业都嗷嗷叫着不够用。

以后真要是能每年搓200台出来,那他们还吃不下去呢……

……

“常总。”

看着手头数据越来越好看的测试报告,钟世宏表情却略微有些惆怅:

“真不能让112厂和132厂再提高点产能了吗?”

在产能潜力逐渐提升上来以后,他连说话都变得比以前硬气多了。

在面对隔壁航空工业集团同行的时候,态度直接从“求你轻点”变成了“没吃饭吗?”

咳咳……

总之,现在涡扇10的产能潜力已经非常明显,所以钟世宏关注的问题也从单纯的技术逐渐转向商业。

明明有能力一年爆出一百大几十台的产量,却只有五六十台的订单,实在是让人不好受。

“难呐……三个军种加上二炮,换装压力都很大,能具体分到歼击航空兵的资源本来就有限。”

常浩南把手里的钢笔放下,摇了摇头:

“歼11B和歼10A都算上,每年能产个30架左右,都已经算是部分超过我的预期了,歼10E一方面暂时没有客户,另一方面适配的还是AL31F的动力。”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那么多订单,112厂和132厂本身的还都没完成扩建,尤其132厂,还规划了一个全新的厂区,眼下就算连轴转也爆不出来太多产能……”

一年小200台发动机,哪怕排除掉换发和备件,也能折合出100架左右的新战斗机产量。

这个数字,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那会都不是年年能达到,更别提现在了。

“主要还是咱们现在的生产潜力太大了。”

钟世宏摸了摸下巴:

“幸福的烦恼啊……”

常浩南本来是准备换个话题的,但听到对方这么说,突然灵光一闪。

涡喷14的产能,其实也不低。

而之所以一直没遇到这种问题,是因为波斯人的F4升级项目,一次就占用了几百台的产能。

当然,国际市场里,暂时并没有哪种型号需要涡扇10这种大推力发动机。

毕竟美俄都有自己的动力型号,不需要从华夏进口。

但如果思路打开的话……

不出口发动机整机呢?

现在黎明厂的产能潜力,其实主要积累在了涡轮盘和涡轮叶片这块。

这属于全世界独一份的问题。

要知道,涡轮结构属于整个航发里面最精贵的部分之一。

绝大多数航发生产企业的情况都跟之前的黎明差不多,属于总产量被涡轮部件拖累。

只是没有那么夸张而已。

所以,单独出口涡轮叶片,绝对是有市场的……

只不过,现在需要一件事情,让全世界认识到华夏在这方面的能力。

想到这里,他重新放下了刚刚拿起来的钢笔,然后拿起电话听筒。

但想了想之后,又重新放下了。

哪怕是内线电话,也并非绝对的万无一失。

所以按照规定,一些真正核心的事情,是需要当面传达的。

“老钟啊。”

常浩南看向不远处已经开始低头整理报告的钟世宏:

“你下次回盛京的时候,记得去606所找一下刘永全同志。”

钟世宏大概每半个月要回黎明厂那边去汇报一下工作情况,所以比常驻京城的常浩南更适合去办这件事。

“刘总么?”

钟世宏停下手上的动作,回头看向常浩南:

“可是我记得……他应该已经调走,去指导斯奈克玛集团改进M88发动机了?”

“对,所以我才让你找他。”

常浩南点了点头:

“你跟永全同志说,在下次修改M88发动机设计方案的时候,可以考虑修改一下涡轮结构上的冷却气膜孔,把现在的二维前倾孔改成三维结构的簸箕形孔。”

“到时候你动身之前,我会给准备好一份技术文档,你跟着一起交给他就行。”

“三维结构的……”

钟世宏原本有些茫然的脸色逐渐变得明悟起来:

“跟涡扇10上面一样的设计?”

“没错。”

常浩南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涡轮上面气膜冷却孔的结构和燃烧室内壁不一样,相对独立于发动机本身的设计,所以不同型号发动机换上相同气膜孔之后,冷却效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正好法国人想要进一步提高M88的性能,那就顺便帮他们一把……”

无论什么孔型,二维孔的加工难度都远远低于三维孔。

而且西方**目前普遍使用电化学加工法进行制孔,其工艺参数相对复杂,在主要依靠经验的情况下,工艺开发周期最快也要以年为单位计算。

所以,如果M88真的更换气膜孔结构,那斯奈克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量产。

但阵风战斗机想要跟EF2000竞争,升级进度却耽误不得。

订单自然就会流到黎明厂的手里……

而且,法国人也不会吃亏。

超短激光加工的成本并不比电化学加工更高,再结合华夏这边的实际情况,哪怕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最后到斯奈克玛手里的产品,恐怕还是要比他们自己造要便宜。

双赢啊,双赢!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