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青仙问道 > 第203章 气运化蛟(第3更求订阅)

青仙问道 第203章 气运化蛟(第3更求订阅)

簡繁轉換
作者:中原五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29 21:08:07 来源:源1

第203章气运化蛟(第3更求订阅)

「蛇化蛟?」

徐青注意到体内气运小蛇的蜕变,不过现在不应该叫蛇,而是蛟的形状。有龙头丶爪子,以及身上有部分龙鳞出现,而气运小蛟的脖子处有白色的模糊图案,看不真切。

龙鳞以青色为主,先前的黑气,一下子淡去许多,更衬托出气运小蛟的威严。

徐青甚至能体会到,来自江宁府各处,有看不见的白气注入气运小蛟,与此同时,气运小蛟也在反哺江宁府。

有一种梳理江山,风调雨顺的味道。

这时候,五大魔神观想图忽地燃烧起来。

各自化为纯粹的意境进入五大魔神之中。

徐青有种五大魔神「活过」来的感觉。

不是那种失控的「活」过来,而是成为徐青的外道化身,如同他的手足一样,指使起来更加如意。

与此同时,五大魔神也化为纹身一样的图案,落在徐青的身上。

分别印在徐青的四肢和心脏部位。

这使得徐青举手抬足,更有说不出道不明的威势。

「五大魔神,对应五种魔念,实际上也可以化为五种不同的拳意。」徐青心中闪过明悟。

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将五大魔神观想法的精华全盘吸收,并走出和创始者不同的路子。

因为他是法武双修,不是单纯的神魂修行。

「可惜,没有领会到『道法自然』的境界之前,我的武道到了这一步,基本上是到头了。」徐青深知,他没有灵肉合一,武圣这一关,很难迈过去。

除非有比玄天升龙丹更厉害的神丹。

这次玄天升龙丹能有三颗,也是因为有圣人手稿的缘故,不然顶多是两颗,或者只有一颗。

圣人手稿的厉害在于,将丹炉里本来很可能成为废丹的两颗或者一颗神丹升华了。

徐青以后炼丹,再想找类似的圣物,估计只有皇室或者一些中古及之前时代的大墓才可能有。

前提是这些大墓没有被发掘过。

实际上,历代王朝更替,许多大墓都被挖掘过,盗洞无数。

尤其是前汉时代的大墓,几乎没有几个幸免的。

在汉末时,更诞生了一个专门盗墓的官职,称之为摸金校尉。

徐青观察气运小蛟之后,注意力放在体内。

以往他可以用「神魂」内视自身,但现在即使不动用神魂,对身体各种细微的部位,都是了如指掌。

这也和练脏境界不同。

练脏境界的「内视」主要集中在五脏的位置。

除此之外,徐青对身体每个部位的作用,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武道宗师之所以称之为宗师,原因正在于此。

他们对任何一种学会或者自创的武功,都有深刻的理解,知晓能练出什麽效果和作用,对身体又有什麽损伤,有自己对武学的认知体系。

而且能在这种体系框架下,推陈出新。

「神魂修行能提高上限,而武道修行能巩固下限。」徐青心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武道的体悟越深刻,徐青越有种将自身神魂完全融入肉身,彻底灵肉合一的冲动。

徐青压抑住这股冲动,却为此心中一动。

如果遇到极为危险的时刻,神魂彻底融入肉身,以神化气,何尝不是一种短时间极致爆发战力的手段?

以神化气,逆炼神魂。

如果是以往,他会很难掌控神魂逆转所化的气,但是武道宗师境界,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

而且逆转神魂,化为本命元气,对于先天指的威力绝对有加成。

「武道终归是性命搏杀之道,遇见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克服。神魂之道则是讲究保全性命为主,遇见困难,更倾向于如何躲避。这是两种不同的路线。」徐青由此联想到了罗教教主等人,侧重神魂修行,确实是以保命为主。

而林天王却讲究厮杀,硬碰硬。

打赢了就升级。

徐青有青铜镜,性命双修很是成功,讲究趋吉避凶。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头铁。

对自身目前的状态,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徐青抖了抖身体,各种污垢随之一空,肉身生机勃勃,散发出一股清香的味道。

他现在的血肉,对于妖魔而言,好比唐僧肉丶人参果。

随便吃上一口,都有裨益。

甚至对于人类的邪修,同样有极大的滋补作用。

所以修长生,不修神通,根本护不住「命」,只能成为别人口腹的食物。

徐青甚至怀疑,最开始修行的人,实际上并不重视神通的开发,因此吃了大亏,才有后世各种神通。

又或者是为了获取其他妖兽丶猛兽的血肉,不断强大自身,有了神通丶法器。

人生短暂,纵然鬼仙转世,经历三世之后,也会彻底湮灭原本的自我。有涯之身,求无穷大道,无论怎麽做,都避免不了黄土一抔。

道统的存在意义,正在于此。

使薪火不绝,生生不息。

徐青推开房门,林天王在梧桐树下歇息,享受树荫。

他旁边是一根铁棒,漆黑发亮。棍子很粗,普通人的手很难握住。

这一根铁棒,在徐青出关之前,便是江宁府的架海紫金梁,使江宁府不会出现任何骚乱。

距离徐青闭关,已经是一百天过去。

徐青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

冯芜赶过来,虽然一脸憔悴,可是见到徐青,所有的精神疲惫都一扫而空。

这个家,没夫君得散。

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林天王虽然能打,但武道宗师也不可能打赢成建制的军队。

徐青若是一年半载不露面,局势肯定会比现在恶化许多,即使林天王也不能将大局稳住。

但现在徐青出关了,还是神魂武道双宗师,在武圣不出的情况下,谁能拿下他?

可以说,如果现在要排天下高手的榜单,徐青绝对能进前十。

林天王看着徐青,颇有种跃跃欲试。

「打一架?」林天王的眼神,仿佛在说话。

徐青摆摆手:「大哥,咱们还是不打了。」

林天王:「也是,你刚刚出关,估计还不适应自己如今的身体,现在打的话,我胜之不武。」

徐青面对老林的激将话,再也不认了,「兄长,我是为了你的自信心考虑,你要是输了,以后怎麽冲击武圣。」

徐青一副老哥哥你不识抬举的语气。

林天王:「公明,你会的多,不代表你厉害。」

冯芜抿嘴一笑,说道:「大哥,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林天王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徐青笑了笑,又道:「兄长要找对手也不难,这次我出关之后,打算搞个天下武道大会。」

「天下武道大会?」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次武道大会,我打算邀请天下武道高手出来,大家称量称量,谁才是当今无敌的人物。不过考虑到消息传播的速度,因此暂定在明年秋天,如此一来,大哥也能有一年的时间准备。」

「公明,虽然你名头大,可是邀请天下高手齐聚一堂,这不是一般声望能做到的事。」林天王直言不讳。

徐青:「明年春天,我会参加会试,然后金銮殿上中状元,如此一来,便是连中六元,届时论一时声望,谁能和我比?」

他极有自信,认为自己中会元丶状元,如吃饭喝水一样容易,根本不考虑有对手。

林天王:「这会元丶状元比的可不光是文章,你得罪的人不少……」

徐青:「在乡试结束之后,我会进京,摆平这些问题。」

时不我待,徐青既是自信,也是必须在这一两年间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的怒放。

他现在的格局气魄,令林天王十分惊讶。

因为在林天王看来,徐青虽然弄险不少,事后分析,实际上看得出徐青有步步为营。

现在再看徐青,颇有种一力降十会的感觉。

林天王更喜欢现在的徐青。

做大事的人,就得有大气魄,舍我其谁。

他觉得以徐青的天分才华,实在不需要学那些老东西。

当年冠军侯也就二十岁左右,便已经封狼居胥,成为军事上的一座丰碑。

大丈夫在世上,成就大业看的不是年纪,不是资历,而是实力。

林天王对于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亦是无比的期待。

他清楚,这种武道大会,一旦顺利举办,对于任何强大的武者,都是极大的诱惑,堪比小说里修道者参加丹元大会丶蟠桃会。

因为经历武道擂台的生死之搏,一旦活下来,得到的经验,便堪比任何灵丹妙药。

随后徐青和林天王交流了一番修行心得,将老哥哥送走,接着便是亮相江宁府。

他在江宁府的威望确实无人能及。

林天王靠武力,能暂时压制江宁府的暗流。

而徐青一露面,所有的暗流立刻消失不见。

这跟徐青有没有武道宗师的修为无关,纯粹是个人威势所致。

徐解元便是江宁府的天。

他在这片地方,创造过太多的奇迹。

事实上,如今朝廷推行清丈田地的政策已经往两京十三省慢慢铺开。

但真正执行的地方,没有多少,而没有被念歪经的地方,大抵只有江宁府。

哪怕徐青在东山省帮助陈复清田,也只是在黄册上弄了些好看的数据,当然,此事也有利于将来收税,至于真能给小民什麽实惠,倒不见得。

在江宁府能照着规矩清田,除了徐青的威望之外,还有复社的许多骨干亲自督促的缘故,而且徐青在江宁府整合和创办了许多工坊,豪绅都是其中受益者。

种粮食的受益和工坊的收益根本没法比。

哪怕官府对工坊徵收了不少的商税。

这是徐青定的规矩。

不管官府的官吏会在这比商税贪多少,反正绝不允许这些豪绅在商税上动脑筋。

徐青亲自对此画了一条红线,违背的豪绅,会直接被踢出局,没有任何情分可言。

为此,有许多江宁府的人说怪话。

因为徐解元是帮朝廷收商税,甚至作为工坊背后的大股东,徐青还等于自己掏钱给朝廷。

别说豪绅不理解,连复社的成员许多都不明白。

徐青清楚,现在不立下规矩,以后立规矩更难。

这也是皇帝对徐青特别满意的地方。

无论徐青闹再大的事,该交给国库和内库的钱,反正从徐青手里出来,一分钱都不会少,甚至还有多。

可以说在皇帝的个人心中,徐青比清流更清流。

「徐公明露面了?」魏国公听完大管家颜福的汇报,竟然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终于从另一方面意识到徐青存在的好处了。

由于徐青的存在,朝堂一些对他有敌意的大臣,明显转移了目标,而且陛下的猜忌也削弱了许多。

可以说,徐青风头大了之后,完美取代了魏国公原本在南直隶的生态位,替他挡了许多风刀霜剑。

其实一开始,魏国公对此感触不深。

直到徐青闭关消失,他才深刻察觉到徐青存在的意义。

当真是徐青在时,不觉其异;徐青不在,不见其比。

有人挡刀的日子,着实舒服。

颜福见国公神色,不由感到意外。

咋徐青没事,国公爷还挺高兴的。莫非徐少爷才是老爷的私生子?

颜福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随即觉得荒谬。

可是纵观国公对徐青的态度,虽然嘴上很狠,但身体也太诚实了。

魏国公见颜福神色有异,猜到老奴感到疑惑,却没想到老奴思维发散,想得很歪。到底是心腹,有些精神一定是要领会透彻的。

故而魏国公耐着性子解释道:「徐公明的存在,可以为咱们魏国公府遮风挡雨。」

他一番解释过后,颜福总算明白了,但心底的疑惑,没有彻底得到开解。

魏国公又继续道:「你说让夫人认徐夫人做义女怎麽样?」

「人家未必答应吧。」颜福想到徐青一贯的强势。

魏国公一想也是,他又道:「让夫人这边多和徐夫人亲近亲近,将来的事,指不定怎麽样呢。」

颜福:「老爷,近来看朝廷变法算是颇有成效。边患也得到遏制,海贸得以畅通,而且抄家孔府之后,国库得到大量白银,一条鞭法也有了施行的基础。怎麽我感觉老爷,依旧觉得朝廷的势头不好呢?」

魏国公微微一笑:「重病之人,都有回光返照的时候。你且瞧着吧。」

老皇帝和首辅还是太天真,以为白银在南方豪绅勋贵手里,所以动摇了天下的银根,实际上,就算朝廷得了大量白银,也没有意义。

孔府的白银确实不少,可以让朝廷有一定基础施行一条鞭法,但是这些白银很快会落在北方的豪绅勋贵手里。

同样是银子,落在南方豪绅勋贵手里和北方豪绅勋贵手里有区别吗?

根据他现在得到的情报,如今北方的粮价已经大跌,但地方官府依旧按往年粮食的价钱,要求百姓缴纳粮税。

而且由于近年的天气越来越寒冷,北方的粮食产量实际上一年比一年低。

但是海贸通畅之后,粮食走海运,耗损小了许多。北直隶的粮价不但没有涨起来,反而降低许多。然而百姓手里的粮食可是越来越少的。而大部分种地的百姓,唯一产出的有价值之物,便是手里的粮食。

接下来的局面,可想而知。

但许多官员还为此上表庆贺,觉得粮价下跌,乃是盛世的徵兆。

老皇帝为此还开了几次宴会,称之为海晏河清会。

呵呵,他哪里懂这些门道。

此事,豪绅勋贵都会获利,自然没人提醒。就算是有人说出来,也会被清流反驳。

哪怕首辅觉察到其中的微妙,也不能说出来。因为一旦提出来,那海贸和一条鞭法这些事,就会受到攻击,不利于大局。

为此,也只能苦一苦百姓。

其实首辅认为,只要国库充盈,他就能强军,有了强大的军队,便能继续深入地变法,比如摊丁入亩丶火耗归公丶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为了后面的变法,前期的牺牲是必要的。

关于摊丁入亩等一系列的事,亦是徐青借陈复之口,和首辅交流出来的结果。

以往首辅对这些事有想法,但细节和框架,还是靠徐青补充出来。

但徐青也说过,这些事即使都办好,也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也可能会变为恶政。

对此,徐青提出自己的主张,那就是请首辅助他扩张复社,将复社的理念传播天下,有了更多为天下做事的人当官,当吏,才能将天下真正治理好。

这些话,首辅否决了。

他支持也没用。

因为皇帝是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徐青的用意当然也不在此,而是给自己一个发展复社的藉口。

首辅终归是心怀天下的,用了复社的人,再用其他蝇营狗苟的官员,自然能体会到差距。

这种事一旦上瘾,想不为此开方便之门都不可能。

复社的社员当然不一定是什麽清正的官员,但比烂的时代,讲究的是谁更不烂。

这一点上,复社可谓是遥遥领先。

可以说,这是阳谋。

哪怕南直隶的百姓,也会慢慢觉察到,出自复社的官吏与其他官吏的区别。

这会形成良好的口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