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代西方世界的崛起,史學家們也將文明重新做了劃分,分為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華夏人的認知裡,華夏文明和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對事物的認知。
西方文明除了重視科學與技術外,它的一個特色就是崇尚血統,他們認為一個人的身份是否尊貴從他的血統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點在三哥這個神奇的國度裡發揮到了極致,直到二十一世紀,它的種姓制度依然讓全世界人民都感到不可思議。
而東方文明和西方世界最大的區別就是對事物認知的不同,這點從兩個文明的古代神話裡就可以看得出來。
比如說火,西方文明認為人類的第一縷火種是一名普羅米修斯的神靈從太陽神阿波羅偷走後賜予人類的,而在東方文明裡,火種卻是燧人氏鑽木取火自己弄出來的。
再比如同樣是發大水,西方人對於那場幾乎淹沒了世界的大洪水採取的態度是造了一艘大大的方舟,把人和動物全都搬上船去躲避這場洪水,而東方人則是採取了治水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裡頭。
在面對統治者時,西方人一般都會比較忍耐,很少有人會主動反抗。而東方人則不同,自打陳勝吳廣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後,從那以後歲月如梭,兩三百年一次的王朝更迭幾乎就沒有斷絕過。
這裡頭固然有土地兼並、外族入侵的原因,更重要的華夏人那種不認命的基因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們的骨子裡,所以當李岩說出他們也可以推翻朝廷自己坐上那個椅子的時候,所有人的心裡立刻就升起了一股小火苗。
「奪取江南,然後以江南為基業與朝廷進行南北對峙,最後伺機奪取天下?」李自成嘴裡喃喃的說著,眼睛則是越來越亮。
「對!」
李岩肯定的點點頭,聲音愈發的堅定。
「如今朝廷在信國公楊峰的推動下已經開始東林黨江南的官員士紳動手了,無論是黃立極還是高攀龍之死都是正名,如今江南士紳對朝廷的不滿已經到了邊緣,只要咱們拿下江南再振臂一呼,江南士紳百姓必然從者如雲,屆時只要三到五年的功夫,咱們便可在江南站穩腳跟,屆時便可藉助江南富饒的錢糧兵員來推翻朝廷,屆時大事可成!」
說到這裡,李岩的臉上已經露出了興奮的潮紅之色,而李自成、李過、劉宗敏等人也聽得目瞪口呆。
改朝換代啊,這可是足以名留青史的事情,尤其是李自成,不過是一名驛卒出身,只因為被原配戴上了某種帽子導致頭上多了一片大草原因此憤而殺人,最後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可現在居然有人告訴他,自己有機會打天下從而坐那個萬萬人之上的位子,這讓他有種在夢裡的感覺,這讓他興奮的身體都在發抖。
「好!」
李自成一拍大腿,「就依軍師所言,咱們在安慶府休整三日後,立即向寧國府、微州府進發,若能能奪取這兩府,咱們便可直撲紹興、杭州、蘇州三地,只要將這些地方打下了,咱們就有了對抗江寧軍的本錢了。」
「對……就這麼乾!」劉宗敏也是目露喜色,「俺早就聽聞江南美女最是嬌柔美艷,尤其是那些什麼個江南瘦馬最為有名,這回咱也要搶一堆瘦馬來伺候咱們。」說完他哈哈大笑起來,彷彿已經看到一大群的美女縈繞著他再轉了。
李岩眉頭一皺,對劉宗敏道:「劉掌旅,咱們既然定下了要爭奪天下的打算,就得摒棄以往那種流寇作風,象袁大頭在太湖縣做的那種事就不要再做了,若是惹得江南全體百姓對咱們起了同仇敵愾的決心,咱們在江南可就寸步難行了。」
劉宗敏一撇嘴,「軍師,你莫要說得比唱的的還好聽。咱們若是不偷不搶,大軍吃什麼喝什麼,莫非就憑你一張嘴就能憑空變出糧草、軍械和銀子出來?」
「你……」
劉宗敏這句話卻是把李岩給問住了。
別看李岩剛才畫的餅很大,但如今最現實的問題就擺在了眼前。
經過這些日子吹氣球般的發展,如今的流寇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多人,再加上他們的家小,總計起來小十萬人是有的,這麼多人每天光是吃的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不去搶的話他們總不能喝西北風吧。
被劉宗敏懟得沒了脾氣的李岩一時有些啞口無言,看到沒話說,劉宗敏頓時得意起來,原本他看李岩就很不順眼,認為這傢夥除了編幾首童謠蠱惑一下人心外屁的本事沒有,就會跟在李自成身後拍馬屁,現在問題擺在眼前了卻沒有解決的辦法,這樣的人趁早趕出義軍隊伍才是正經。
得意洋洋的劉宗敏對李自成道:「闖王,咱們是什麼人?咱們是流寇啊,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怎麼辦?那就得搶啊,否則東西從哪來,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吧,所以說別看有的人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可沒卵I用,歸根結底咱們還是要搶,否則咱們就得餓死,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劉宗敏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擺明了針對的就是李岩,就差沒有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了。
李自成也有些猶豫起來,他將目光向了李岩,「軍師,這事確實有些不好辦啊,若果真不搶的話,咱們義軍那麼多人恐怕就要斷頓了。」
李岩嘆了口:「闖王,我不是不讓大軍搶,而是要有目的的去搶。江南不同北方,這裡的士紳地主階層比起北方更加富有,但也更難對付,他們彼此之間通過聯姻合作等法子,彼此之間聯繫很深,咱們若是將他們搶光了,再將他們給殺了,勢必會激起其他士紳對咱們同仇敵愾的心思,這樣對咱們佔領江南是很不利的。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咱們可以將那些士紳富戶全都請來,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給咱們出糧出銀子,這樣一來咱們既不用燒殺掠奪,也能籌集到足夠的糧餉,豈不是兩全其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