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預料到魚雷的出現,這些國家的海軍都不敢輕易的接近龍島,也就沒有能夠發揮出兵力優勢。
所以大家都在思考,思考如何讓自己花費重金構建的海軍,在未來的戰爭中發揮作用。
就在大家思考如何強化自己的海軍的時候,有一個東大陸的工程師宣布自己發明了一種結構,可以幫助船只有效的抵禦來自水下的爆炸。
整個結構非常的複雜,但經過實驗證實也非常的有效,這一套設計很快就被各國海軍采用,開始用來改造自己的戰列艦。
戰列艦在改造的過程中,一方面加固了水下部分的裝甲,一方面開始使用類似的防禦結構,來增加戰艦對魚雷水雷的防禦力。
隨後,世界各國又聚在一起,拉上了唐國,簽訂了一個《無盡之海海洋公約》。這個公約的其中一條內容,就是規定締約國不能使用水雷封鎖港口。
後來經過大家的討論,直接就宣布廢除了水雷這種武器。因為它實在是太影響航行安全了,在戰爭結束之後也不方便排除。
唐國也簽署了這個條約,因為唐國的海軍越來越不屑於使用水雷這種武器作戰了。
在經歷了上一場戰爭的被動之後,擁有更多秘密武器的唐國海軍,實際上完全不需要依仗水雷這種武器來防禦或者封鎖。
潛艇這個大殺器別人還沒什麽太好的針對手段呢,更別說已經開始形成戰鬥力的航空母艦了。
只要這些武器開始發揮作用,唐國的海軍就是天下無敵的狀態。不使用水雷並不是唐國海軍的損失,而是其他國家的遺憾。
他們將失去一個能夠威脅潛艇與航母的手段,失去一種保護自己港口的方式。
戰爭已經結束,唐陌正在想辦法改進自己手裡的各種武器裝備,以求讓它們在下一場戰爭到來的時候發揮更大的作用。
原本的改進型潛艇已經準備開工建造,這種新式的潛艇擁有更合理的外形設計,能夠在水下更快的行駛。
流線型的設計讓這種潛艇從“會潛水的船”,真正進化成了“潛在水下的船”。這其中的意義難以估量,潛艇的真正威力也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另一個擁有了更多發展時間的海軍武器是艦載機,之前唐國沒有時間製造專用的海軍艦載機,所以只能拿斯圖卡勉強湊合使用。
現在戰爭結束了,海軍有更多的時間來打磨自己的艦載機了。所以唐陌取消了屠夫戰鬥機上艦的計劃,轉而使用F4U海盜戰鬥機作為海軍的艦載機型號了。
這種戰鬥機的性能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唯一的缺陷是機頭太長導致的起降視野不足。
可屠夫戰鬥機也有類似的缺陷,大哥別笑二哥,唐陌也不願意用性能略差的F6F戰鬥機,所以就只能用F4U戰鬥機將就一下了。
至於說艦載攻擊機,唐陌決定還是沿用斯圖卡這種多用途攻擊機:它能掛魚雷也能掛炸彈,算是一種比較合格的選擇了。
唐陌倒是有許多選擇,比如說美國海軍二戰時候裝備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和TBD破壞者魚雷攻擊機。
這種雙機配置在二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是美國海軍戰勝日本聯合艦隊的功臣,可以說是戰績彪炳。
但是唐陌覺得裝備兩種型號的攻擊機真的是有些麻煩,所以有些偏執的決定應該用一種多用途的攻擊機來完成魚雷攻擊和俯衝轟炸兩種任務。
當然了,二戰時代能夠完成這樣多用途任務的艦載機還是有許多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日本97式艦載攻擊機,還有另外一種後續改進型,堪稱二戰時期最好的多用途艦載攻擊機:流星改。
這兩種飛機坦白的說性能方面是無可挑剔的,絕對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可奈何唐陌對日本的玩意兒一生黑,所以他本能的就把這倆玩意兒排除在選擇之外了。
剩下的艦載機裡就沒多少好選擇了,英國二戰時候的艦載機性能真的不怎麽樣,數來數去也就用擺在眼前的斯圖卡最省時省力。
不用開新的飛機生產線,大多數的零件還通用,雖然性能方面確實不怎麽樣,但是勝在成熟可靠。
所以這種相當魔幻的艦載機搭配就被敲定了下來:海軍艦載戰鬥機F4U海盜,艦載攻擊機JU-87斯圖卡。
在唐國這邊敲定了兩種艦載機的幾乎同時,世界各國也都開始著手翻新自己的戰列艦。
為了應對更多的海上威脅,各國海軍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改進起了自己的戰列艦,並且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建造新式的戰列艦。
也不知道是誰先開了個頭,在戰艦兩側加裝了一些長長的支撐杆,然後在支撐杆末端掛上鐵網,作為防魚雷裝置。
說實話這種裝置確實可以有效的抵禦魚雷的攻擊,唯一的缺點就是會影響航速。
不過病急亂投醫的各國海軍也不在乎什麽航速了,立即就開始在各種戰列艦的側面,安裝這種裝置。
之前的那種新式結構也在被擊傷的戰列艦上首先使用,這些經過改裝的戰列艦的水下部分開始變得臃腫,並且加裝了更厚的護甲。
各國全新的戰列艦從一開始建造就安裝了更厚的水下裝甲,艦體內設置了更多的防水閘門,也設計了更多的防水艙室。
在戰列艦的兩側,裝備了更多的高射炮,這些火炮不僅僅可以為戰列艦提供更好的防空保護,理論上也可以用來攻擊兩側來襲的魚雷。
全新的戰列艦普遍使用380毫米以上口徑的主炮,這些主炮的設計圖紙都是唐國出售的,有些國家采購的是406毫米口徑,有些則是410毫米口徑。
當然了,也有一些國家私下裡準備給自己的超級戰列艦裝備更大口徑的主炮,為下一場戰爭做著準備。
不管這些國家的目的如何。他們都投入了更多的鋼鐵,試圖堆砌出一支更加現代化,威力更大的海軍。
兩艘戰列艦被擊沉,可以說是損失最大的萊恩斯帝國,一口氣開工建造了4艘布納斯級戰列艦,同時又追加了兩艘新式戰列艦補充自己的海軍。
這些國家並非只在自己的海軍建設中投入更多的鋼鐵,他們也在製造更多的坦克和火炮。
豹式坦克帶來的衝擊影響著幾乎全世界,在見識了長身管火炮之後,各國的陸軍都深感憂慮。
現有的坦克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強敵的,為了對抗只能加厚本國坦克的裝甲。所以各國坦克全都在這一時段重新設計,大幅度的提升了坦克正面的裝甲厚度。
在此之前,各國坦克的前裝甲普遍在20毫米到30毫米之間,也就只能抵擋機槍和步槍子彈而已。
可很快,各國坦克的主裝甲厚度就增加到了50毫米到80毫米,似乎希望盡可能的抵禦唐軍坦克炮的遠距離攻擊。
之所以沒有進一步提升裝甲厚度,是因為各國的發動機技術還不足以支撐更厚的裝甲設計,推著幾十噸重的坦克向前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鋼盔和工兵鏟等武器裝備開始成為各國士兵標準配置,大炮與汽車也在瘋狂的提升裝備數量。
在戰爭結束後的不到三個月時間裡,各國對鋼鐵的需求量激增,國際鋼鐵價格漲幅甚至超過了石油。
因為不僅僅軍事領域在耗費大量的鋼鐵,民用領域也開始使用鋼鐵來提升建設速度。
以往的建築物裡是不需要太多的鋼鐵的,可是唐國發明了鋼筋混凝土搭配的建築方式,提升了建築物的穩固度與建造速度。
經過攪拌的混凝土搭配上作為骨架支撐的鋼筋,強度前所未有的高,建造速度也要比傳統的壘砌石塊的建造方式更快一些。
所以唐國民用建築市場在大量的耗費鋼鐵,因為需要建設的城市太多,這種消耗也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全世界的鋼鐵產能都在經受考驗,所有的鐵礦都忙得不亦樂乎。每一個礦場都在瘋狂的加大產能,大唐集團的礦山機械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一時間,漲價的東西太多,唐國賺了大錢也花了大錢,大家竟然分不清究竟誰是得利的那個最後贏家。
被戰爭耽誤的經濟開始飛速的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時間大家仿佛都找到了賺錢的路子,沒有人再去關心什麽別的事情。
只要找一條船,把唐國的商品運到布納斯去,就可以賺取一倍的利潤。再把這筆錢換成鐵礦運回臨水,利潤還可以再翻一番!
可惜的是,在大家都發現這麽一個發財的辦法之後,再想從東大陸買到一船鐵礦石就不那麽容易了。
畢竟,更多的鋼鐵,同樣是東大陸這些帝國的需求。
——
今天真的沒有狀態,只寫出一章,另一章明天一起奉上吧,我找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