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夢鬥麻子 > 第四章 考試的技巧

夢鬥麻子 第四章 考試的技巧

簡繁轉換
作者:麻辣馬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46:49 来源:搜书1

而這種變了模樣的科舉考試,從一六五九年開始已經經歷了十幾年,各項規章制度已經比較完善。

而考生們對考試的研究也已經比較深入了,研究出了很多的考試技巧。

說直接一點,就是各種鑽考試空子的方法。

比如說對付騎術考試的方法,各個階層有各個階層的高招。

考試的要求是騎馬,用一炷香的時間跑過二裡地。

考試現場是準備了十多匹馬的,專門給那些沒有馬的考生使用。

但是那些馬都不是那麽好騎的,就算你是騎術高手,能夠很快的把這些大牲口控制住。

但你很難保證這匹在考場上呆了很久的馬,是不是累了?還能不能有力氣馱著你向前跑?

甚至你都不能確定這匹馬昨天晚上,今天早上吃沒吃飯?

所以有條件的人盡量都是帶自己的坐騎,一是自己訓熟了的馬匹,騎起來不用適應,直接拍馬就走。

第二,自己的坐騎狀態很清楚,考試前一天晚上要給自己的馬加個餐,吃點黃豆,喂顆雞蛋。

畢竟馬術考試得個優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你的馬能跑起來,你不從馬上掉下來,兩裡地很快就跑過去了。

而那個一炷香的時間限制是給那些趴在馬上抱著馬脖子,讓馬自己走到終點的人預備的。

就這麽長的時間限制,照樣每年有很多人到不了終點,不是從馬上掉下來,就是馬不肯走到終點去。

於是,聰明的中國人開始想各種辦法。

首先,這個馬在南方地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稀有的,就算是有馬的,也是那種拉車的馬比較多。

這些馬用來騎也不能說不行,但是讓它適應背後騎上一個人,而且還能聽命令,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很快,就有人牽著自己家的騾子來參加馬術考試。

這個應該允許的,咱不能存在性別歧視,雖然這個騾子屬於雜交品種,很難界定是公是母。

不過人家就是比馬耳朵長一點,你不能不讓人家參加馬術比賽。

然後一些身材高大的驢也混入了馬術比賽的現場。開始的時候為了蒙混過關,甚至把驢的耳朵進行修剪,但是驢一張嘴就會露餡。

再後來牛也混進來了,不過因為性情暴虐的黃牛經常的會擾亂考試現場。

最後只允許水牛進入考場進行馬術考試。

當有的官員對騎驢和牛進行馬術考試產生異議的時候,很多官員振振有詞的說:“在南方,牛和驢要比馬多的多,會騎驢,會騎牛,甚至比會騎馬更加有優勢。因為馬不常有,驢和牛,很容易就能找到。”

而我的嶽父給我準備的是一匹溫順的小母馬,肩高也就一米四。

和我比較般配,踩著馬鐙,不用人幫忙就能騎到馬背上。

我隻騎了幾次就適應了這匹馬的速度,其實和騎牛意思差不多,只要夾緊了,不掉下去,剩下的就看馬自己發揮了。

而這匹馬是專門調教過,非常聽話,你松開韁繩,在馬背上不給它搗亂的話,它就會沿著道路一個勁兒的往前跑。速度至少能達到良的級別。

語文和數學經過我的嶽父請來的考試專家對我進行的一對一輔導,很快我就過關了。

我做語文模擬題的時候填空名詞解釋這些基本能拿滿分,就是那個公文寫作和策論主觀太強拿高分不容易。

但是輔導老師認為我的水平搞個良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而數學的輔導課隻進行了三四次,那位數學專家就拱手而退了。

他對我嶽父的解釋是,“令女婿是速算高手,我已教無可教,只要不碰到偏題怪題,你的女婿拿個滿分不太難。”

兵法考試是由兵部主持,我的嶽父直接拜訪了南京兵部的一位侍郎。

在他的超鈔能力作用下,拿到了近十年的兵法考試的題目。還有一整套戚繼光編寫的《紀效新書》。

據說只要把《績效新書》背下來,肯定能考個及格分,如果能夠深刻的理解,考個良不成問題。

要想得優秀,還是有點難度的,比如會出很多軍事常識題,如果家裡頭沒有一個老軍伍,很多的事情你還真不知道。

比如說不同馬種的優缺點,不同的弓弩,不同火器的射程。

不同品種的鎧甲的抗擊打能力,各種箭頭的使用場景。

很多東西都是課本裡沒有的,還有一些實際應用題。

比如說長槍手和盾牌手如何排列隊形去對抗騎兵的衝擊。

而對付拿刀的重騎兵和對付使用弓箭的輕騎兵又有什麽區別?

全幅武裝的士兵怎麽趟過比較淺的河流?

這個考試純粹就是給那些軍隊子弟準備的,其他的人就算把兵書都背下來,也就是能拿個及格分。

器械考試,我的嶽父也給我準備了老師和兵器。

本來我是對自己的這個細胳膊沒有信心的,兩個時代的我都沒有殺過雞,力量水平也就是能舉起菜刀的水平。

讓我去參加器械考試,那就是去丟醜去了。

但是聽我那位指導老師給我講了器械考試的項目之後,發現我要是練一練,沒準也能混個及格。

經過這麽多年的調整,各方面的博弈,現在對器械考試的要求實際上是降低了。

最早的時候是要考生任選一下兵器,自己帶也可以,然後在考官面前來上一套。

然後三個考官打分,兩個考官認為你合格就算是合格。

如果合格了,還有三根木樁,不管是你砍斷他,還是劈開,只要這三根木樁壞了兩根就算你合格。

這招隻用了一年,就遭到了文官群體的強烈反對。

拿著兵器在你們面前舞上一通,你說合格就合格,你說不合格就不合格,這人情分太容易打了。

木樁那簡直就是給重兵器準備的,你讓用劍的人去劈那麽粗的木樁那不是難為人嗎?

後來木樁就變成了竹子,而且竹子是越變越細。

而在考官之前的武術表演後來演化成了另外一種方式。

那就是持械折返跑,這個好量化,跑得快就行,不用你去表演持械跳舞。

在相距30米左右的地方豎兩根柱子,柱子下面掛上兩個拳頭大的銅鈴。

不管你用什麽武器,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兩個柱子之間來回跑,跑到柱子邊就要用武器把柱子上的銅鈴敲響。

你想用手敲,那是絕對夠不著的。

折返一次就敲響柱子上的銅鈴一回。一共敲響十次銅鈴折返跑十次。

時間越短越好,還有那個計時裝置,非常有科技感,是從西洋進口的一種沙漏。

考試時間是顛倒十次沙漏,只要能在第十次沙漏的沙子漏光之前把銅鍾敲響十下。

考生就能得到一個及格分數。

如果在顛倒沙漏七次之前完成,那麽就能得個中,五次以內可以得良,三次以內可得優。

當敲銅鈴考試及格之後,就可以進行破壞性考試了。

如果你是用槍的,那麽,在你面前的就是三捆像人腰一樣粗細的竹棍。

你只要能夠用槍把這三捆竹棍挑到五米之外,就算合格。

用棍的面前也是三捆竹子,他能夠把這三捆竹子打散,或者把這三捆竹子打出五米之外就算合格。打的越遠,成績越高。

用刀劍的,不管是長刀,短刀,還是細長的觀賞用劍。

要把三根比大拇指稍粗的竹子砍斷。砍斷兩根算及格。

你要是技術好,能夠把這三根一米長的竹子,從上到下一劈兩半,那就給你個優。

而我琢磨琢磨,跑步我問題不大,30米來回折返跑十次也就是300米。

比我每天往學校跑的距離近多了。

而且那個時候連雙草鞋都不穿,我的腳底板絕對能比那些養尊處優的少爺跑的快的多。

現在就是要找一件分量足夠輕還夠長的兵器,好好練上一段時間能夠準確擊打在那個銅鍾上。

如果不練練手法和準確度不行,跑過去了,連續好幾下打不著那就浪費時間了。

而砍竹棍那是問題不大的,從六七歲就跟著父母下地乾活,割稻子,割豬草,用鐮刀的手法還是可以的。

劈劈柴我也沒問題,從我能掄得起柴刀,家裡頭將近一半的木柴都是我劈的,竹子也沒少砍。

大手指粗細的竹子雖然沒把握一刀就能砍斷,但是練練應該問題不大。不過我不能拿著柴刀去考試,得找一件趁手的兵器。

現在距離考試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練一練,沒準能在這個項目上拿個良。

轉了一圈後,除了舉重物這個項目我沒法參加之外,其他的項目我都可以摻和摻和。

考試當中最輕的那個杠鈴我都不可能舉起來,所以就別去搗亂了。

不過最開始我認為很好過的射箭這個項目,最後把我難為住了。

因為我的村子裡面都是農民,也沒有獵戶,我也不知道弓箭到底是怎麽回事。以為那個玩意兒並不難。

等到嶽父請來的那名教師開始教我射箭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玩意兒,我就算是練上兩年也不可能及格了。

按照考試的規則,要十箭五中就算及格,六中算中,七中八中都算良,九中是優,十射十中就會有人專門盯著你,要是你能基本都射在了靶心,兵部直接拉走。

不管你其他科目考多少分?都得把你拉到部隊裡來。

而我佔了年齡的便宜,13歲以下的考生靶子的距離放在20步遠。

15歲到13歲的靶子距離是30步。15歲以上的距離就到50步了。

而我的最大的問題是個頭太小力氣太小。

專門給我找來的一張能夠有20米的射程,還足夠軟的弓,可我根本就拉不滿。

搭上箭之後,根本就沒法瞄準,胳膊抖的厲害。就算是我拉滿了,也根本瞄不到靶子上去。

然後就選擇了弩弓。

這個玩意兒,我倒是能夠射準了,而且這張弩可以用腳踩著,雙手拉弦上弩。

然後瞄準的時候可以采用半蹲姿,用膝蓋和胳膊做支點,3點1線練了幾次之後,基本能上靶了。

但是上弦的問題仍然解決不了,我根本沒法在規定的時間裡連續給這張弩上弦十次。

我勉強能夠拉開這張弩五次。

當然,努努力還能拉開第六次,但是那個時候就手腳哆嗦,基本上端不住弩了。

而一年的時間,我就算拚命的練力量,也不可能比現在的再大一倍,所以這種腳踏弩也基本可以pass掉了。

我的嶽父後來用他的鈔能力,讓我混進了軍營。

在一群火槍手的指導下,學習了使用火銃。

因為按照考試規則,考生可以選擇使用弓箭、弩箭、火槍、火銃、甚至飛刀、標槍、斧子。

哪怕你用一塊鵝卵石,只要能扔那麽遠,還砸在靶子上,就算你完成一次。

據我的指導老師說,曾經有人用彈弓成功的完成了考試。

不過那位考生的年齡是不滿13歲,靶子的距離也就是在20步。

關鍵人家的爺爺是禮部的主管。有人提出用彈弓不符合考試規則的時候。

人家的爺爺引經據典,還拿出古書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弓射的不是箭,而是彈丸。

所以從那以後用彈弓子也行,後來發展到扔石頭都行了。

如果在30步以外,我覺得標槍可能成功率還高一點,扔石頭,我怎麽覺得都不靠譜?

而我就別想標槍了,能夠扎在靶子上的標槍,我也就是能夠扔出十米遠,現在除了彈弓,我應該沒有別的可以選擇了。

我的嶽父走關系給我選擇的用火槍的機會,我直接就放棄了。

我隻開了一槍,就知道這個玩意兒,我根本玩不轉。

雖然我的嶽父也是請教過高手,想用火槍來鑽空子。

因為火槍的精準度非常差,所以對火槍考試要求也比較低,只要十槍能夠打中那個巨大的靶子一次就可以了。

只要你能在規定時間之內獨立完成十次正常的火槍激發,而且十顆子彈裡面有一顆能夠打中那個一人高一人寬的大靶子。

你就可以得到及格。實際上火槍考試考的是你動作的熟練程度,而不是射擊的準確度。

關鍵是對力量的要求比較低,每支火槍都配備一個插棍,把插棍的尖的那頭杵在地上,把槍管架在棍子另一頭的U型支架上。

點著火繩,用火繩引燃火藥,不需要你強大的體力,只要把槍口對準靶子開火就行了。

整個操作步驟很多,但是沒什麽技術含量,只要多練習,我相信很快就能掌握清理槍膛裝火藥放子彈的這個流程。

不過我還是決定放棄,不說那沉重的有二十斤的火繩槍端起來瞄準的難度和精確度問題。

我開槍之後,被後坐力頂飛出去一米半,頂著槍托的肩膀將近半個小時都沒什麽知覺。

脫掉衣服一看,直接青了一大塊,如果連續開槍的話,我的鎖骨很有可能會被頂的骨折了。

現在的醫療技術,骨折約等於殘疾,我可不能因為參加一項不一定能過關的考試,再落個殘疾下來。

我決定選擇彈弓之後,很快就有人給我送過來好幾把做工精良的彈弓。

我試了幾天之後發現古代的彈弓用起來太費勁了。

它和現代網上賣的那種彈弓,根本就不是一個品種。

如果我從現代帶上一個彈弓去參加考試,很有可能能過關。

而古代的這種竹子做蓄能材料的木製彈弓能夠打中靶子的幾率並不太高。

這種彈弓實際上和弓箭使用的弓樣子差不多,只不過是把弓弦換成了皮帶。

人家用弓箭的,是用箭尾巴頂住弓弦,而這個是用皮帶把小石子或者小泥球兜住。

拉開之後再一松手,實際上用起來要比射箭難度高一些。

我隻練習了一個多小時,左手的手指就已經被打腫了三根,還被弓背彈回來的小彈珠打到了腦袋上。

我覺得就算練上幾個月,考試的成功率也很低。

很多年齡小的考生不用弓箭用彈弓的原因,可能是和靶子有關系。

現在給彈弓使用的靶子是掛在一個柱子上的圓形靶。

只要打中了這個靶子,這個靶子就會轉起來或者晃起來。

而射箭的時候使用的靶子是放在架子上的,箭必須要插入靶子才算數。

這樣一來,就對射箭人的力量有了比較大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定的速度,就算你的箭射到了靶子上,也有可能沒法穩穩的扎入靶子。

而用彈弓就好多了,掛在柱子上的靶子實際上是很輕的,只要打中了,靶子一晃就算數。

這樣一來,就算是力氣比較小的,只要多練練準度,也能蒙混過關。

最後轉了一圈,我還是把目光集中到了弩的身上。

這個玩意兒,我射的還是比較準的,讓別人給我上弦,我連續射十次,雖然沒有怎麽練過,也能射中四五次。

如果強化訓練一下,射中上五六次應該不成問題。

現在就要解決我上弦的這個事兒,只要能夠比較輕松的把弦上好, 我就應該能夠完成考試。

很快周小歡就從網上查到了解決的辦法。

那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上弦。

網上有這種裝置的圖片,也有小視頻,結構並不複雜。

找了一個木匠,簡單的畫了張圖,告訴這個木匠,我要幹什麽?連尺寸都沒說,就給我做出來了。

雖然效果一般,但是結構沒錯。

然後又調整各部分的尺寸,連續做了幾個版本的。

最終那個版本的已經能夠輕松的給弩機上弦了。

但是畢竟是木頭做的,給我這種射程也就是20多步的弩用沒問題。

要是給那些射程超過50步,甚至達到100步的強弩使用材料得全部換掉,否則用不了幾次活動的部位就會壞掉。

有了這個上弦器之後,我覺得這個弓箭考試也沒那麽難了。

我可以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利用這個杠杆上弦器給這支弩連續上十次弦。

嶽父家的這個木匠技術水平相當不錯,他巧妙的把這個上弦器和這張弩結合了起來。

把弩上的箭射出之後,把弩放在地上,然後把上弦器卡在弩弓上。

向後一拉,弩弦就被我掛到了弩機上,把這個上弦器拿到一邊,再放上一支弩箭,就可以進行射擊了。

說起來我還是有點射擊天賦的,隻練習了兩個月,我基本可以保證十支箭能夠上靶七八隻,至少能混個良了。

如果運氣好,我真沒準在第一次參加秀才考試就能混出個秀才來,周歲年齡都不滿13歲的小秀才,這得老周家祖墳上著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