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天空獨自回來了對老爺、晴涳說道:“現在塘口村正是農忙時節,春收小麥夏種水稻,忙得人人手腳朝天,連子濤都被族長留下來了,農忙結束後再來幫工。”
“這怎麽行,以後我們還會不斷地增加人手,農村人手這麽緊張,一定要想想辦法幫他們解決。明天我和順順一起去一趟鄉下看看。”晴涳決定親自去一趟,了解一下西漢農業生產情況,知道其它幾位都是城裡人,只有自己和順順是鄉下人,相對比較熟悉。
次日一早來到田頭找到趙族長和趙老頭,邊聊邊了解邊觀察塘口村的農業現狀。
“晴先生,順小姐。我們也想買一些鐵犁、鐵鋤,加快耕種速度,無奈鐵製農具價格昂貴,我們這些小富之家基本買不起啊,只能用石製農具。”兩趙老頭,跟晴涳寒暄一陣後,歎起了苦經。
“嗯,這是個大問題,現在一戶大概有多少田地啊?”晴涳想了解一下生產規模。
“我們三家一共有二十三口人,一百一十畝地,其它還有十一戶五十三口人,一百三十多畝,我們租給他們種一些,收一些租金,整個村裡一到農忙時節勞力緊張啊。”趙族長不愧為族長,田地到底多一些。
吃罷晚飯臨走時,子濤一定要跟著回城裡,晴涳知道小夥子城裡呆慣了不想呆鄉下了:“子濤,你農忙結束後再回來吧。”
回到暴走樓,晴涳和老爺、語笑、順順、閑人商量如何提高農村生產力。
“這樣吧,要麽我們收購一個鐵製作坊,批量製作農具,讓農具價格下來,農戶買得起了、用得起了,生產力自然就提高了。”閑人出了一招,說得點子上了。
“順順,你現在客棧每天純收入能有多少?”老爺關心錢的事。
“每天也就幾兩銀子的收入吧,客房收入是固定的,飯店因為沒有本地廚師,有時漁人、未名臨時過來教三兄弟燒菜,但總體來說,菜的品味不符合烏程人,生意不是很好,每天只有八成的上座率。去掉開支,收入有限。”順順嘴上流利地說出了客棧經營情況。
“要麽我再去忽悠一個我們帶來的東西去換點錢?”晴涳也有點沒招了。
“這樣不行,不是常久之計。”語笑深思了一下:“要麽我們把八十年代農村聯產承包責任製這套搬這兒來?”
老爺對其它幾人對視一笑:“辦法是好,但不知他們能否接受。”
“我要在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搞個土地流轉承租製,只要把道理說透、把好處說清楚,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高興接受的。我連夜做個方案,明天再去。不過,閑人的方案也不錯,明天有空,你去街上了解一下行情,收購個鐵匠鋪也好。”晴涳突然滿懷信心。
晚飯時,跟大家一溝通都表示讚成,一項新農村運動即將拉開序幕。
趙族長剛要出門正打算下田督種,就看到晴涳風塵仆仆的又趕來了:“晴先生,你這麽早又來了,有急事嗎?”
“族長,我有要事,等下中午大家休息的時候再說,你先通知各位家長,等下中午飯後在村中央水塘邊開會。”
“開會?噢。”族長似有所悟,趕忙派出小孩去一一通知。
“走,族長,我和你一起去種田去。”
水稻幾千年來沒什麽變化,塘口村的水稻種植也是由人工在水田裡邊後退邊插秧,許多人在一塊田裡種植,一排六顆秧苗,農村氣息濃厚,只是效率很低。
晴涳一看,由於沒有拉繩子,秧苗種得不整齊。便找來一個繩子,在田頭兩端拉直固定住,卷起袖子褲腿,下田插秧。
邊上幾個大媽一看,這個怪模怪樣的男人秧插得並不深,四顆一行,手指撚秧的速度奇怪,雙手如翻飛的蝴蝶一上一下,一把秧沒幾下便沒了,雙腳退後的速度與手插秧的速度配合得非常奇妙,插出來的秧行行整齊,列列對齊,端的是如列隊的士兵整齊劃一。小半天,就將半畝田插滿了秧苗。瞧瞧人家和自己種的一對比,這幾位大媽真有點又驚又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圍過來觀看晴涳種的水稻。
中午時分,村民陸續來到村中水塘邊,趙族長一看人到得差不多了,便開口對大夥兒說道:“各位鄉親,今天晴先生有要事向大家說,晴先生是當世賢人、睿智博學、文武齊全,剛才大家也看到了晴先生種的水稻田是無比整齊,下面請晴先生講話。”
“各位鄉親,我姓晴,對農業生產略有研究,略知一二,首先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畝田地,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銀兩啊?誰能回答?”
一壯年慢慢站起來,先看了看族長,回答道:“晴先生,我自己家的二畝田每畝一年能收成十兩銀子和十擔谷,租族長家的一畝田毛收入差不多,另上交五兩銀子。我家三畝田地一年總收入二十五兩銀子和三十擔谷。”
“大家都差不多吧?”晴涳向趙族長、趙老頭和其它村民巡視了一遍,看到大家都點了點頭,便左手叉腰,右手高舉:“鄉親們,我打算搞土地流轉,租下你們全部的田地,每畝地每年付給你們十兩銀子,我租下來不是派別的用場,還是返租給你們種,你們只要每年每畝給我上交百分之八十的稻谷就行了,其余的收成還歸你們。”
眾鄉親一聽這話,心裡都各自盤算開了。
趙族長一算,原來自己家四十畝田地全部租給別家種,一年收入二百兩銀子,如租給晴先生,一年就收入四百兩銀子,翻一番啊,不知晴先生說話是否算數。
剛才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壯漢也暗中算了一筆帳,我家二畝地,租給晴先生,收入二十兩銀子,再給晴先生這裡租回來三畝地,一年收入三十兩銀子和三十擔擔谷,上交二十四擔谷,我還有五十兩銀子和六擔谷,一兩銀子可以買三擔谷,我花多出來的二十五兩銀子買回來七十五擔谷,我白白賺了四十五擔谷,哇,天上掉餡餅啊。古代人沒多少文化,但算起生計來是超一流的快。
晴涳一看大家計算得差不多了,大聲強調:“各位鄉親,我是一個外鄉人,田地還在你們自己手裡,我也拿不走,騙不走,你們放心好了,只要簽下協約後,我先付銀子,等你們有收成後再上交稻谷。”
趙老頭一想這晴先生真是好人啊,那天破廟一遇當真是吉星高照啊,給村裡帶來了一位財神。
其它人一聽這話,心裡全踏實了,站起來熱烈鼓掌,“晴先生、趙族長,我們聽你們的,你們叫我們怎麽乾我們就幹什麽。”
晴涳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再加一把乾柴:“我租下來返租給你們後,每戶獎勵你們一套鐵製農具,但你們要按照我的要求開展農田搞生產,我有許多好的方法和技術,你們是聞所未聞的,只要你們用心用力去學去做,收成會遠遠超過以前的。如果收成低於往年,我不要一擔谷。”
哇,這下,鄉親們更開了鍋了,要知道一套鐵製農具可值十幾兩銀子了,而且收成低了還不用上交谷物,天下那有這麽好的事,天上真有掉餡餅的事,看來晴先生是天上掉下來的大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