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
每天牽著馬,默默地走在父親的背後,父子倆形影不離。石門跟在父親的身邊,好像回到了兒時的時代。
父親:
每次從城裡回來,都要到自家的地裡看看莊稼的長勢,石門也總是跟在父親身後。父親高大的背影、威嚴的面孔、讓兒時的石門有些害怕。
現在:
父親的身姿已不再挺拔,臉上的威嚴已逐漸變成笑容。一十八年的離別,回過頭來一掃而去。眼前的父親,在兒子眼裡依然還是那樣威嚴高大。
父親:
一十八年來何嘗不惦記兒子。他把對兒子的愧疚發奮在經商的路上,讓他的心還好受一些。
父親:
這一十八年來。爺爺奶奶因為他弄丟了石門、經常受到父母的訓斥。
妻子的離去:曾讓他痛不欲生。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托爺爺奶奶照看。他無時無刻的惦記著自己的每一個孩子。
石門:
這次能平安回來,讓這位父親的心舒緩了許多。他想用余生陪伴在兒子身邊,給石門滿滿的父愛。
一天:
父親對石門說:找幾個人,幫忙把地耕了種上莊稼。
石門說:父親。我想和您商量,把咱家的土地留足自家的口糧田,其余的糧田都分給鄉親們吧。一些鄉親的糧田不足生活困難,我看把地分給大家,我們也就不用找人幫忙了。
父親說:兒子。老父親聽你的。不過這得和你爺爺奶奶商量,這是他們和祖上幾代人,刨石動土挖出來的糧田,我們得征得爺爺奶奶的同意。
這天晚上,父子倆來到爺爺奶奶堂前,如實說出了分田的意見。
爺爺說:是誰的主意,又是我孫子的主意吧。
石門說:爺爺,是我的主意。
爺爺說:我孫子的主意我同意。
奶奶說,我孫子的主意我也同意。
就這樣:爺爺召開了族人和全村鄉親們大會。
決定:將百畝良田按人頭分給大家,人人有份。
鄉親們分到田地後,各自忙於自家的農耕。
家裡:剩下了三畝糧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石門回鄉後:父親開庫放金、爺爺奶奶同意分放良田。這對父子造福一方天下的善舉,得到了一方人們的傳頌。
這一對新農民父子,也開始了嶄新的生活方式。
曰:
金玉良田終散盡
父子雙雙終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