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忙。”楊堅揚手止住話頭,“突厥方強,以大隋當前國力無法抗衡,只能設法離間其部落,讓他們窩裡鬥著;南陳富庶,陳叔寶年輕識淺,又沉迷聲色,昏聵無能,才是最該奪取之地。子通行軍多年,深知征戰最為要緊的還是錢糧。江南之地,自古以來都是錢袋糧倉,大隋只有平定江南,才有足夠錢糧支援北方。到了那時,南北一統,兵多糧廣,何愁突厥不滅?至於吐谷渾等蕞爾小國,癬疥之疾而已。”
韓擒虎深服其論。先前,諸將中有不服楊堅者,認為他不過是以權臣之威建立新朝。然而韓擒虎心頭清楚,楊堅見識宏遠,堪稱明君。當下再拜道:“臣每聆陛下教誨,都勝過讀書千卷、行程萬裡。臣當領會聖意,收起個人私念,著眼天下大勢,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國家建功,為陛下盡忠,為百姓謀福!”
這幾句話說得擲地有聲。楊堅動情地拉著他的手:“子通當世虎將,朕極為放心。然而江南憑借天險,縱使陳叔寶昏庸無能,南人早已習慣偏安一隅以圖獨享財富。朕也是沙場拚殺出來的,豈能相信那些‘南人渴盼北歸’的奏表?朕嘗讀《春秋》,深明強者為王之理,若無武力征伐,聖賢之理無非書生愚見而已。所以,滅陳之戰極其艱難。昔年曹操折戟赤壁,符堅兵敗淝水,都是前車之鑒。子通精諳兵法,山川形勢亦了然於胸,可有平定江南之策?”
韓擒虎答道:“陛下深謀遠慮,遠非微臣能及。依臣淺見,平南主要障礙,在於大江之險,若大造舟艦,如當年王濬水師一般塞江而下,沿岸清剿,江南必然震恐。不過,歷代南北戰爭,耗費甚巨,臣以為水師東下和長江北岸州郡兵力須同時出擊,旨在分散陳國主力,特別是建康城主力。待偽陳主力分散、都城空虛之後,以一支精銳突襲建康,則可生擒陳叔寶。屆時,偽陳兵力雖仍在各地作戰,但國主被擒,只能望風歸降。若如此,平定江南則可少了犧牲、多了仁德,天下必然歸心。”
楊堅擊掌讚道:“子通果是大將之材!如此籌謀,恐非旦夕之功。造船之法,本朝已得當年王濬船譜,雖是錄本,想來不差;然而這突襲擒王之策,對普通城池自非難事,但建康作為南國都城,自孫吳立國起,已歷六朝,儲物頗豐,市井繁華尤勝長安,且每朝都在加固城池,又有大江、淮水作為天然屏障,就算兵臨城下,陳主據城以守,以逸待勞,也極難攻破。子通可有妙策?”
韓擒虎一時語塞。皇帝所言,正是他最擔心之處。建康城確為天下最堅固的城池,若是久攻不下,分散的陳國軍隊必然回防,那時被內外夾擊,有全軍覆沒之虞。
見韓擒虎半晌不語,楊堅笑道:“再堅固的城池,亦有破解之法。子通熟讀經史,可知戰國初年聞名天下的墨子?”
韓擒虎自然知道。三原李家就是墨系分支潛伏民間。但他不願說破,奏道:“回稟陛下,這墨翟善於守城,據傳公輸般發明雲梯等器械攻城,但始終無法突破墨翟防守。”
楊堅道:“世人皆知墨子善守,不知墨子更善攻。墨子死後,墨家一分為三,在秦國的一支助秦王攻城,故而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然而秦始皇擔憂墨家攻戰之法流落民間為禍,功成之後秘密斬殺墨家子弟幾至殆盡。所以自秦漢以來,墨家銷聲匿跡,轉入地下。其中有一本典冊,名為《備穴秘典》,總括機關奇門之術,無論何等城池,均能攻破。”
韓擒虎還是第一次聽說此事,問道:“陛下定是知曉這《備穴秘典》之所在了?”
楊堅歎道:“朕命長孫晟四方勘察,仍不得要領。據傳,當年墨系一分為三,一支隱姓埋名潛伏中原……”說罷,斜睨韓擒虎,“若是所言不虛,跟愛卿還有些關聯……潛伏中原的一支,正是關中三原李氏。”
韓擒虎渾身一震,當即接口道:“臣與三原李家結親是實,但並不知曉李家與墨家有何瓜葛……”
楊堅笑道:“子通不必驚慌。愛卿與李家結親是好事,再說李詮雖被解職,但仍是大隋功臣,愛卿的長甥李端尚在北方抗擊突厥,不能因李家三郎犯過一概而論。只是這墨系傳人向來秘密,縱使是親家也不易知情。此事關涉平南大局,朕若下詔追問李家,反為不美,因此還請子通前去探探口風。若有此秘典,不必獻予朝廷,子通自行留用即可。將來平定南方,首功仍屬愛卿,卿又何必多慮?”
原來說了半天, 皇帝是要讓他去李家探尋攻城秘典。雖不講明是下詔,但皇帝旨意豈敢違逆?於是下拜領命:“臣明日即到李家問明因由。若有此秘典,必上呈陛下。”
楊堅扶起他:“子通,朕既然私下見你,自是不想讓第三人知曉此事。朕也並非認定李家就有此典,但多一條路多一分希望。不僅是你,朕也命廣兒、長孫晟等分別察查另外兩家。子通要建奇功,此典斷不可少。朕隻說與你知曉,並非要你找來交予朕。朕富有天下,要這上古秘典作甚?你我君臣一體,朕將此等秘事私說與你,斷無猜疑,你若能獲秘典,隻管留用,勿讓第三人知曉;若不能獲取,朕若得之亦會秘授於你。如《王氏船譜》,朕得到後就授予楊素,命他盡快籌謀水師之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愛卿仍是廬州總管都督江北四州軍事,詔書明晨下達。夜已深,將軍安心歇息,明日好登前程,莫負了朕的苦心。”
韓擒虎不敢再多言,伏地而拜。
楊堅出了館舍,楊雄按劍隨侍,向皇城行去。在月下走了一射之地,楊堅停下腳步,低聲問楊雄:“賀若弼密奏韓擒虎有反志,而晉王稱他與梁國暗通款曲,阿雄如何看待?”
楊雄抱拳行禮:“臣不敢妄議。臣觀韓將軍,明辨是非,忠公體國。正如臣夜中行路,都是跟著光明前進,怎會往陰暗處而行?”
楊堅笑道:“阿雄不愧楊家好兒郎!自古以來,君子豈能棄明投暗?子通有時是莽撞了些,但心頭還是敞亮的。不過,手握兵權之人,仍要留心防范,以免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