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什麽東西,這讓現代人聽來,就像是在罵人,而公孫瓚卻是無心之意。
其實,爸這詞起源甚早,在成書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中《釋親》篇已有雲:“爸,父也“。
爸爸,對指有子女的男性(父親)的一種稱呼,多用於口語。”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也可見到多以“爸爸”稱呼父親,而非“爹爹”,比如楊過即是如此,那是因為該詞的確在宋之前已流存於世了。
現在大眾的“爹爹”“娘親”的古代稱呼印象主要來自於影視劇等,一知半解,不知孰之過也。現代人大多數是叫“爸爸”。湖北、西北、安徽等地也稱父親不是老大的為“達達”,比爸爸小的也叫“達達”。
在部分農村地區還有一種約定俗成的避稱爸爸或爹爹的習慣,就是,當孩子的父親在其兄弟中排行老大時,該孩子得稱呼父親為“大”(既“大大”,該稱呼在此情況下實質上和如今稱呼中伯伯同義)。
當父親在其兄弟中排行最小時,孩子得稱呼父親為“叔”(該稱呼在此情況下實質上和如今稱呼中“叔叔”同義)。這種做法是有講究的,既該父親命中無兒,避諱稱爹爹或爸爸,孩子好養,另外也顯得家族人丁興旺。
在華人社會中,一對夫婦婚後也會稱對方的雙親為爸、媽,以示尊敬。
許多人認為“爸爸”一詞是外來詞語,其實不然,該詞起源甚早。古書省文異文中,時常通用。今人稱父,最古稱爸,爾後叫爹,轉音為爺。
如今,這些豐富多彩的父親稱謂,很少有人再叫了,人們就像一起商量好似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管自己的父親叫”爸爸”。
有語言學家分析,”爸爸”是70%的人類語言中都存在、且臆義相近的一個詞,因此,這個稱謂詞應該是人類語言最早產生的詞匯之一。換句話說,很早很早很早以前,人類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就會喊“爸爸”了。
可是,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當中,“爸爸”這一稱呼大規模進入漢語社會,並成為對父親的主流稱謂的時間,非常之短,不過就是近三五十年的事情。
那麽,古代中國人真的不喊自己的父親叫“爸爸”嗎?事實上,古代人最初稱呼父親,也喊“ba (音同爸)”,只是寫出來不是”爸”這個字,而是“父”。
“父”是漢語文獻中看到的對父親的最早稱謂,這個稱謂來源極古,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字形是以手持杖。
東漢召陵許慎所撰《說文解字》解釋說:“父,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是說“父”為會意字,象以手舉杖之形,是指立規矩、統率全家、以法度教子的一家之長,即父親。
“父”作為父親講,早在先秦就有了。如《詩經大雅:皇矣》:“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到了後來,“父”多與“母”連在一起使用,示父親和母親。如元雜劇《拜月亭》:“俺父夠宗派,您昆仲無枝葉。
“父”是中國社會中歷史最悠久、最穩定、也最有地位的稱謂,從古至今,無論是字書、辭書記載,還是人們的口語習慣,一直都沒有改變。直到今天,“父”仍然是人們對父親的一個重要稱謂。
公孫瓚的驚訝表現,劉波就明白了過來,這個時候喊他為“爸爸”,那的確是很突兀,讓他不明所以。
其他人也是一樣的表情,不知道劉波說的“爸爸”代表什麽,都滿臉驚訝之色。
“瓚叔,我是說我以您兒子的身份去陳留郡,您就當是我的父親,我是您的兒子。”
“哦,這個主意不錯,您剛才說的爸爸,是不是代表父親的意思。”
公孫瓚說“爸爸”兩字,劉波總感覺很別扭,好像公孫瓚說的蹩腳英語一樣,聽起來不怎麽舒服。
“嗯,瓚叔,您從現在開始就是我的父親,我就是您的兒子。”
“陛下,您是我的兒子,那我公孫瓚不就成了太上皇了,我覺得這個主意真不錯。”
公孫瓚想了想,心裡美滋滋的,當今天子是自己的兒子,那自己的身份也就跟著變了,一下子變成太上皇了。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
“唉,協兒,論感情的話,我跟你的感情比瓚兄深,你何必當瓚兄的兒子啊,你當我張飛的兒子,我來當這太上皇。”
“阿飛,你別跟我搶,論接觸時間長的話,那是我高順第一個認識協兒的,那理應先當我高順的兒子,我來做這個太上皇。”
“阿飛,順子,你們也都別搶,我張遼跟協兒的感情也深得很,他應該當我張遼的兒子,我張遼是太上皇。”
張飛一聽太上皇,頓時就來了精神,他可要當劉波的父親,他要當太上皇,高順與張遼也不甘示落,爭先恐後來搶太上皇。
“你們都不行,認識老協時間最長的是我們,我們穿開襠褲就跟著他,我們應該當太上皇,他應該當我們的兒子。”
“滾,滾犢子吧,你們兩個兔崽子也來湊熱鬧,你們的毛還沒我長的齊呢,就想佔我便宜,看我踹不死你們。”
四小龍與好少文搶話,劉波是暴怒,眼一瞪抬腿就踹,慌得兩人扭頭就跑。
“老協,我們當太上皇怎麽啦,你有這麽年輕的太上皇,你應該高興才對。”
“幾位叔,你們都別搶著當太上皇了,你們都不夠資格。因為,你們都不是一方諸侯,不是受邀之列,誰又認識你們呢。”
“而瓚叔不一樣,他可是一方諸侯,北平的太守,誰都認識他,誰也要給他三分面子。因此,我就只能當瓚叔的兒子,也只有當瓚叔的兒子,別人才不會欺負我。”
“嗯,的確如此,這太上皇可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你們還是好好當叔吧。”
劉備微笑著點頭,眾人也就哈哈大笑起來,的確每個人的身份都不一樣,至少目前來說,公孫瓚的身份最高,他可是一方諸侯,說話的分量也不輕,各諸侯也得給三分薄面。
“陛下,您以我兒子的身份出現,那您的名字就得改一改,要不就叫公孫協。”
“公孫協,這名字不太好聽啊。”
“陛下,要不就叫公孫小瓚吧。”
既然要冒充自己的兒子, 那就得改下名字,公孫瓚想到公孫協這名字,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具體哪裡不對勁,他也說不出來。
況且,公孫協這名字,劉協都同一個協字,很容易讓人生疑。於是,公孫瓚就想起公孫小瓚的名字來。
“瓚叔,公孫小瓚這名字也不太好,我們喊他瓚瓚,還是小瓚瓚,那都有些冒犯您的意思,還是改一個別的名字吧。”
“要不,叫公孫毛毛。”
“叫公孫球球。”
“公孫牛牛。”
“公孫狗狗。”
“公孫貓貓。”
“公孫眯眯。”
“哎呀,蟬兒,芸兒,玉兒,你們有點文化沒有,你們這名字也太土了,你們看瓚叔一臉嫌棄的眼神。”
可不是嗎,公孫瓚那眼神十分嫌棄,一頭的黑線,三大美女看上去光鮮靚麗,而這文化卻讓人不敢恭維,這取的都是農村人取的小名,一點都上不了台面。
“瓚叔,這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公孫波吧。”
“哎喲,還得是協弟自己取名,這名字好聽,公孫波,公孫波,那我們就可以喊你**,小**。”
“這名字妙啊,小**,小**過來吃飯了,小**過來洗澡了,小**過來打屁屁了。”
劉波根本不用想,直接是套現成的用,將自己的真名一套,那就是一個不錯的名字。
劉波取的名,立馬得到貂蟬與薛靈芸,還有趙子玉三大美女的誇讚,她們還夾著聲帶叫起來,嗲聲嗲氣得像港台腔一樣,就像喚一個寵物一樣,頓時讓眾人無語以對,嫌棄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