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的第三天一早趙遵便接到了皇帝召見的消息,午後趙遵終於在朝堂上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姨夫,大周天子劉衡。因為不是朝議,很多在京官員都未參加,但在場的都是重臣。趙遵剛一入殿劉衡的眼前就是一亮,半年多未見,趙遵清瘦了一些,皮色也黑了點,但越發精神了,渾身上下充滿了活力和爆發力,像隻小豹子似的。
朝政非是家務,趙遵作為第一個從前線回京複命的將領,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趙遵向皇帝和眾位大臣匯報了南征一戰的經過、各軍的斬獲和損失,以及很多百越人口戶籍等等,涉及非常多。
趙遵深知自己軍職卑微,實事求是不敢誇大其詞,說道北護軍斬獲的時候只是一帶而過。這幾日前線的奏報、各種書信、密保等已經陸續送到了京城,皇帝和朝臣們對征南之戰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趙遵詳加說明後整個脈絡更加清晰了起來。
趙遵匯報完之後退到末席,皇帝又和朝臣們商談了一些國事,但主要內容都涉及百越,比如如何選派官員、如何盡快恢復農耕生產、如何治理邊遠地區和海島、如何處理和山嶽土著之間的關系等等,趙遵只有聽的份,但很快他就聽出了端倪,在這些問題上朝臣們的分歧不小。
分歧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官員選派,二是駐軍。大周開國幾十年來從未有過一次增加三郡土地人口的創舉,三郡對於大周來說是一片空白,新奪取的土地急需得力的官員去治理,三個郡需要選出三個太守。太守乃是年俸兩千石的高官,選誰?選文臣還是武將繼任為好?大臣們為此爭論不休。
陳嵩一黨稱三郡初定,人心浮動需派果敢知兵的人去治理三郡,言下之意從軍隊裡挑人去接管三郡。鮑鴻一黨自然不肯,他們說百越脫離中原便是因為武將擁兵自立,一定要派文官去治理,堅決不同意把三郡的官位讓給武將。在場的幾個將軍一聽鮑鴻等文官如此詆毀他們,不幹了,和鮑鴻等文官發生了爭執。武將們一肚子“冤屈”,陳芝麻爛谷子的訴說不公正的待遇,情緒非常激動。最後連皇帝看不下去了,隻得先將此事擱置,兩邊還有點不服不忿,準備著接下來的較量。
趙遵本以為官員選派上吵得夠熱鬧了,然而好戲才剛剛開演,駐軍問題就更熱鬧了。要說官吏選拔是文臣武將爭權奪利,關於駐軍的朝議就很古怪。陳嵩作為掌兵的太尉,他聲稱百越王族已不複存在,百越地方軍也已大部投降,三郡之地重歸王化,由地方官治理便可,捕盜抓賊不需要軍隊,而且百越以南荒蠻無人沒有邊患,駐軍沒有意義,只會浪費錢糧。
然而大司農為首的一批管錢糧的文官一反常態,給錢給糧,堅決擁護朝廷在三郡駐軍。到這會兒趙遵終於看明白了,這麽做只是為了惡心陳嵩等有武勳的武將階層,讓他們遠離朝堂到南方煙瘴之地去遭罪。趙遵沒想到朝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爭鬥到了這個地步,他們不論是非對錯,只要是對方的提議,己方一律唱反調!
黨爭!內耗!
趙遵偷眼去看龍榻上的皇帝,卻見劉衡正饒有興致的看著文官武將爭吵。
控制!
劉衡掌控著一切,他利用文臣武將的矛盾,只要內外朝不是一條心,他們永遠都是皇帝的棋子,駐軍的問題上因為文官集團慷慨解囊,弄得武將集團非常難堪,有苦難言,最後文官集團漸漸佔了上風。
劉衡終於開口了,他沒說支持哪一方,只是問如果駐軍,改派哪支軍隊,何人統帥?
這個分議題一出,文官集團瞬間安靜了下來,一個個憋著笑等著看笑話。剛剛還在同一陣營裡的將軍們立刻分成了兩派。南軍將領說應該就近指派南征的大軍駐扎,言外之意駐守在京畿要地的南軍和南軍將領不去。北軍的幾個衛軍將領立馬不幹了,說北軍在外征戰已十分疲憊,留在南方駐守那是本末倒置,戍衛的任務就應該由南軍去做!
雙方都是老粗,顧不得友誼了,吵得面紅耳赤,禦史大夫何瑾是個穩重的人,看不過去了,呵斥道:“這是朝堂,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何瑾掌管監察刑獄,素有威信,雙方見他一臉怒容這才作罷,氣哼哼的歸班去了。丞相鮑鴻出班道:“今天朝議的兩個議題都有分歧,臣聞雙方都有道理,還請陛下定奪!”
劉衡一笑:“你是百官之首,朕想聽聽你的想法!”
鮑鴻施禮道:“臣不知兵不敢妄言,百越孤懸海外數十年,朝臣對其國內的情況均不甚了解,蔡大人出使百越剛剛回來,他應該更有發言權!”
蔡攸心說好一個鮑鴻,當真是老奸巨猾,拿我當擋箭牌,我可不得罪人!
“陛下,臣到百越的當夜就發生了叛亂,臣平叛完立刻回京複命,連番禺城都沒仔細看上兩眼,所以……”
這時劉衡突然看向了末席的趙遵:“泗水侯,你在百越打了半年仗,你最有發言權,你說說看!”
眾大臣齊齊看向了趙遵,趙遵十分為難,蔡攸在一旁低聲道:“孩子,你沒什麽職位,大臣們不會和你計較,你有什麽說什麽!”
“陛下,臣是春祭後開拔到百越參戰的,前後經歷了半年多,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些了解。百越三郡人口百萬,可以說地廣人稀,其中越人部落人口佔了半數以上,這些人不通人倫不曉王法,如果讓北方的官員依照大周法典管理百越,十有七八會激起民變。除此之外百越的重要官員都來自當地的世家大族,突然調去中央官員代替他們,必然引發士族的不滿。百越新平根基不穩,一定要用當地人來管理!”
何瑾道:“你是說在宋氏的舊臣中選拔太守?不妥!這些舊官員受宋氏恩惠日深,你能保證他們忠於本朝!”
“不能保證!”
“你……”何瑾剛要訓斥趙遵,劉衡卻道,“不要打斷他,讓他說下去!”
“太守只不過是收買當地士族的空頭銜,咱們可以從太學生中選拔忠君愛主的儒生到三郡出任長使、司馬等要職,從青年將領中選拔郡尉,這些職務被朝廷控制,太守就沒有實權了。雙方互相製約,可保萬無一失!”
此言一出在場的大臣無不動容,鮑鴻讚賞道:“趙將軍這個主意妙啊!朝廷明年拿出六千石俸祿和三個太守虛銜就可以換取百越士族的擁護,這個買賣做得值啊!司馬、長使、郡尉這些六百石的官員可以從太學生裡選,也可以從各郡縣的在職官員中選,德才兼備者從優錄取!這些人到了百越,用不了幾年,詩書禮樂便會在百越盛行,三郡就永遠不會分離了!”
“太好了,我讚成!”“臣也讚同!”
大臣們紛紛讚同,劉衡面露喜色:“長使、司馬和各曹官員由丞相草擬個名單報給朕,郡尉和地方軍職的候選人,太尉,你拿主意吧!”
“喏!”“遵命!”
劉衡又道:“三郡的太守嘛,泗水侯有合適的人選嗎?”
趙遵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三個名字。
“陛下,陶謙、諸葛軍和熊欣這三個人都是忠義之士,臣打下倉蘭城,他們為守城自盡的虞將軍居喪,臣力勸他們投降。暗度聖嬰山、巧取山陽關、攻克番禺城,三人居功甚偉,可擔大任!”
“熊欣?”奉常袁青道,“我怎麽覺得這個名字挺耳熟啊!”
蔡攸道:“攻破番禺後我便派遣此人前來京城報信!”
“哦,是他!不錯,是個頭腦清晰能言善辯的人!”袁青乃是九卿之首,他的話很有分量。劉衡點點頭:“書記官記下這三個名字,太守是要職還要和大將軍商議後再做定奪!”
陳嵩不由得對趙遵刮目相看:“可以啊, 年輕人!那你再說說在百越駐軍這個議題!”
趙遵道:“陳太尉,小將剛才提了一句,百越地廣人稀,出產的糧食根本不夠維持長期駐軍的消耗,從外地運糧花費巨大得不償失!三郡自古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百姓們對中原是眷戀的,他們不願意分裂,除了一些死硬分子誰都不想打仗,如今這些死硬分子已悉數被誅,只有施政得當沒有民變,就不需要軍隊!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在長沙布置一些軍隊,以備不測!”
“有道理!”“不錯不錯!”
趙遵的話贏得了不少將軍的讚同,他們本就不想去那麽偏僻的地方戍邊,都支持趙遵的觀點,文官們也不好多說什麽了。
鮑鴻讚許的說道:“泗水侯見識廣博,分析的入情入理!前幾天陛下還說要免去百越三年的賦稅,駐扎軍隊增加地方的負擔有違皇帝的聖意。要不就再麻煩大將軍一陣,等肅清了全部反叛後,就讓南征大軍回來!多召些鄉勇、捕快什麽的,維持地方安寧便是了!”
“就依丞相所奏,不必複議了!”劉衡當即拍板,兩件朝議的議題就算定準了。武將們不想到荒蠻的嶺南駐扎,這一點得到了滿足,雖然沒撈到三郡的要職,但只是太守的官位也沒落到文官集團手裡,這種結局他們能夠接受,文官集團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表面上這一切都歸功於趙遵的出謀劃策,其實連趙遵本人也心裡清楚,這結果早就設計好了,皇帝只不過借趙遵之口說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