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嫡庶問題,行文至此,大家應該能夠看出來。作者本人絕不奉行嫡庶神教,在我眼裡古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受傷害的是女子和孩子,強行區分不僅不符合實際,而且也宣傳封建思想。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比古人還封建。
當然嫡庶在古代生活中也是存在的,比如說東漢劉秀太子劉疆就因為母親郭聖通被廢為中山王太后而自請廢位,最後得到善終。而金國太祖一系集體擁立金熙宗的原因也是因為他爹五太子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嫡子。
但男女還是不同的,女孩子又不用繼承家業,雖然可能因為生母地位在家裡得到資源不均,但也上升不到那個程度。反而在宋明,官員科舉出身居多,往往從底層乾起,導致嫡妻生的大女兒嫁得一般,反而是妾生的小女兒能嫁到高門大戶,因為那時候老爹的官大了。
歐陽修和王拱辰的嶽父薛奎就是這種情況。
另外即使是皇家,宋太宗李皇后是庶出,宋高宗吳皇后是庶出,宋理宗皇后謝道清是庶出。可見人家選兒媳婦真不在乎,至少不那麽在乎嫡庶。
(以上皇后身份均是因為封嫡母誥命後再封生母誥命,可以確定身份。)
而且宋朝理學萌芽在北宋中期才開始,發揚光大要感謝靖康之恥,所以在封建王朝裡還是對女性比較寬容的。
有宋一代,有才華橫溢卻淪為戰利品的花蕊夫人,有真正的逆襲大女主劉娥。有引發了新舊黨爭的登州阿雲,有父親丈夫都是宰相乾預朝政的王夫人(蔡卞妻)。有千古文采第一流的李清照和神秘的朱淑真。有國破家亡之際擊鼓退金軍的女中丈夫梁紅玉,有嶽飛的賢內助李娃,有甘願受酷刑卻不願汙人名節的官妓嚴蕊……
所以我也想那個文采風流的時代的紅妝換冕服,並且認為那是可能的。
這裡就要說第二個問題了。我知道很多讀者急著看女主趕緊坐上高位升級打怪,滅了李繼遷收了六谷部,最好再把燕雲十六州一起收回來。但是這是成長流小說,我可以適當加快速度,但是女主現在能做的就是學習文化和騎射,順便有限度的結交內宮,了解一些朝政。
但是和宋皇后徹底說開,讓宋皇后知道她忍下去自己最終的結局是什麽,刺激她拿出自己隱藏的政治實力,路會好走很多。
所以坦誠相見也有好處。
另外剛才漏了,嫡庶還涉及一個嫡母生母的問題。那個時代的主流就是嫡母應該一視同仁,小妾只是出個肚子給我生孩子。
當然要求是這個要求,真正做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賢德如宋皇后,愛諸子女如己出,德昭幾次誤會她,她不是也冷了心腸不再管了。晉國公主真心認錯,她雖然做不到像對兩個養女一樣對她,但是也慢慢修複了關系。
李皇后就是宋皇后的反面,對情敵生的孩子疼愛不起來,但她畢竟也受到了正統教育。不親歸不親,但還是該管的都管,更談不上故意害人了。
另外子女出息之後,對待嫡母和生母也自有規矩。皇后的母親問題特殊,還是說大臣吧。
北宋中期“相三朝,立二帝”名相韓琦雖出身官宦,卻是婢女胡氏所生。但是他位極人臣,嫡母羅氏追封魏國太夫人,後生母胡氏追封秦國太夫人。尊卑固然有別,但也講究一個母以子貴。
有讀者批評我我過分強調宋皇后家世和教養,顯得女主佔了人家的身體卻對冒死生下她的花蕊夫人不感激。像《知否》明蘭一樣不認生母。這點我是不認的,女主是穿越的,她對生母的孺慕本就是打折扣的。而且她對於花蕊夫人在現代的時候就有偏見,以後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也不到不認生母的程度啊!我想寫的是女君,不是聖人。
另外宋皇后對於膝下的三個孩子來說,更是養育之恩大如天。那是在先帝去世後她盡力扶養三個失去了生母和自己沒有血緣的孩子,那是何等不容易可以想象。不管出於什麽目的,都可以讓趙德澤,趙舜華和趙邦媛感激一生了。所以即使是對生母最有感情的趙德澤也會先顧及養母(這是一個點。 )
生恩不及養恩大,皇家民間都是如此。
最後一點,我想寫這本書很久了,存稿雖然不多,但各種情節都構思過。因為我覺得宋初是個很有意思的時代,從五代的城頭變換大王旗到“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在和平演變。所以對於女主來說,真的是生於亂世漸平時。
這個時代武將不斷被限制,對遼軍作戰不斷失利。同時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名臣倍出,祖宗家法開始形成觀念。但還沒有到那種後期變態的程度,所以一切還有得救。
但也因為那時比較冷門,出了寇準、楊業,呂蒙正等寥寥數人。另外一些大臣盡管有意思的時特別多,還是被人們不熟悉:大事不糊塗的呂端,蜀中第一狀元蘇易簡,“聖相”李沆,蜀中能臣、發行交子的張詠,狀元武術家王嗣宗……乃至於即將出場的吳越王孫錢惟演,一門三兄弟兩狀元的陳堯叟家族,連中三元的王曾…
這些人是宋代中期文化經濟繁盛的重要基石。也是女主走向外朝必須要接觸的人,有他們的參與劇情才會緊湊。為了讓讀者看著順暢會在出場時稍微介紹,以保證故事順暢。後續補充,不喜歡可以忽略。
以上就是大體寫作介紹,至於錯別字和更新時間問題,因為作者去年身體特別不好,現在也在恢復期,請大家理解。以後都會好的。
所以只能盡力,錯別字是一定會注意再注意的,如果讀者發現指出來或者說我幾句都沒關系,只要別人身攻擊都能接受。
另外特別歡迎大家評論,提出不足討論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