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放下手中的酒碗,就向李祺詢問道。
雖說他不像父皇那樣嗜酒如命,但也多多少少喝過不少的酒,還是頭一次,遇到這樣奇特的酒。
初次入口有些辛辣,但咽下去時,又有些清香,甚至還帶著甘甜的味道。
不僅如此,在他喝下酒水後,身體就猛然放松了不少。
李祺端起酒碗,慢悠悠的喝上一口,這才說道:
“這是全新釀製的酒水,以前都沒有人做過,大哥沒喝過倒也正常。”
“原來是這樣。”朱標點了點頭,再次拿起酒碗小喝了一口。
隨後,他突然想到了什麽,問道:“對了,你最近種植的那個番薯,成果如何了?有沒有遇到什麽問題。”
李祺點頭道:“暫時沒有出現什麽問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三個月以後,這一批就能完全成熟。”
“到時候,就可以往全國推廣,大面積種植。”
朱標呵呵笑道:“好,如此最好。”
“如果這個番薯能在全國大面積種植,將會是百姓之福啊。”
李祺笑而不語,端起酒碗和朱標碰了一杯。
其實種植番薯,才不會他的最終目的,想要百姓們徹底擺脫肚子餓的問題,他還有另外一個方案。
那就是雜交水稻技術!
以後要是全國推廣這個技術,不說衣食無憂,人人填飽肚子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這種事情現在執行起來太麻煩,只能以後再說。
李祺在和朱標喝了幾碗酒後,心裡就開始沉思。
本來按照他的計劃,是想要和朱標商量,要做蒸汽機的事情。
現在大明不管是農業,軍事,還是科技,都太過於落後,如果有了蒸汽機,那可就不一樣了。
到時候,不光是日常生活有所幫助,在農業的發展,和軍事的提升,都將有一個質的飛躍。
只是,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空印案’,朱元璋和朱標都變得特別繁忙,肯定沒空去做這些事。
看來,也只有將此事往後推了。
片刻後,朱標在喝完一碗酒後,便緩緩歎了一口氣。
李祺放下手中的酒碗,問道:“怎麽了,大哥,是不是還在為‘空印案’而哀愁呢?”
“不是。”朱標搖了搖頭,緩緩開口道:“此案幾乎已成定局,想必再過幾日,就會完全結束。”
“我是在為糧草發愁。”
糧草?
李祺挑了挑眉,一臉好奇的看向朱標:“糧草?這是要打仗了嗎?”
朱標點頭道:“北方之事一直未曾解決,父皇已經開始準備,再次出征北伐。”
“所以,要在此之前,糧草和補給,就必須要做到滴水不漏。”
“只是,今年不少地區接連的出現天災,百姓的收成也不理想,稅收比往年少了三成。”
朱標無奈的歎了一口氣,便端起酒碗,放到嘴邊小口的喝了起來。
而李祺聽到這裡,瞬間就明白了,朱標所發愁的事情時什麽。
行軍打仗最重要的,除了兵強將勇之外,那就是後方的糧草補給。
如果沒有足夠的糧草供養著,即便是再凶猛的軍隊,也根本撐不了多久。
那錢財的出入,就會是一個大問題。
想到這裡,李祺突然明白了什麽。
難怪最近所發生的‘空印案’,朱元璋會對那朝廷官員,沒有手下留情,該殺頭的殺頭,該流放的流放,該抄家的抄家,原來是要打仗了啊。
而且,李祺記得很清楚,歷史上的‘空印案’爆發時,都是太子朱標全權處置的,也是最忙的一個。
現在又要處置此案,還要管理大軍出征的事情,每天幾乎都要忙的頭痛。
隨後,李祺給朱標倒了一碗酒後,開口說道:“大哥,其實關於糧草的事情,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
朱標端起酒碗,看向李祺:“哦?”
李祺說道:“現在馬上就到秋天了,往後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冷,那行軍打仗的士兵們,到時候吃飯就會是一個大問題。”
“一旦打起仗來,估計也沒有空做飯,但飯要是吃不好,說不定接下來連命都沒有了。”
朱標喝了一口酒,點了點頭:“所以呢?”
李祺又道:“所以,我們可以事先把糧草,全都做成面條,然後放進油鍋裡炸一下,再放在太陽下面曬乾。”
“到時候,士兵們出征時,只需要帶著曬乾的面食就行,想吃了就拿開水泡,一刻鍾就能得到熱騰騰的面條了。”
“如此一來,士兵們就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
朱標將手裡的酒碗放在桌上,沉思片刻道:“這個……可以嗎?”
李祺點頭道:“當然可以,我之前就試過,效果很不錯呢。”
“現在公主府裡面,還留有不少呢,早知道就帶過來一些讓你嘗嘗了。”
“而且,這個方法還能長時間的保存食物,一兩個月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樣啊。”朱標所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覺得李祺所提的方法,聽著確實還不錯。
古往今來,行軍打仗的事情,最令人頭痛的就是食物。
一旦此事出現了問題,那絕對會影響軍隊的成敗。
現在若是按照李祺的辦法,可以輕松解決士兵們吃飯的問題,那對於一場戰鬥來說,已經贏了七八分。
隨後,朱標笑道:“果然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用,想出來的事情,就和別人不一樣。”
李祺擺手道:“大哥謬讚了,我那也只是突然想到的,論聰明才智,比你還差得遠呢。”
“來,咱們喝酒。”
就在李祺剛端起酒碗時,就看到青年太監,快步的從殿外走來。
“殿下,皇太子妃娘娘過來了。”
“哦?菲兒來了?”朱標擺手道:“快請她進來。”
“是。”青年太監轉身離去。
這時,李祺放下酒碗,向殿外的方向看去。
皇太子妃?
那不是朱標的妻子,常升的大姐嗎?
很快,一名頭戴金銀鳳冠,身穿大黃色長裙的女子,邁著輕盈的步伐,向殿裡緩步走來。
在女子的身旁,還跟著一名兩歲的男童,一起走進殿來。